王 林
關于閱讀教學的問題,最后總能歸結為: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繪本閱讀教學亦是如此。
為什么用繪本教學?或者換句話說,用繪本教學有哪些獨特的價值?很多老師覺得繪本有趣、孩子愛讀、國外用繪本教學很普遍,或者覺得用繪本教學很時尚,等等。我認為用繪本教學至少有如下獨特的價值:一是給閱讀一個輕松的起點。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閱讀有困難的情況下,繪本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降低閱讀難度,讓孩子盡快進入“整本書”的閱讀。二是圖像是重要的閱讀內容。傳統意義上的閱讀,多被理解為從文字中獲取意義。對于現代人而言,圖像的“破譯”能力日益重要,且不說大街上的各種標志牌,就是微信中的表情包,也是用圖像來傳遞信息的。三是繪本的共情性更強。優秀繪本反映角色心境、投射角色情感、活化故事情節、營造場景氛圍、協助讀者建構故事,對小讀者具有更強的“共情力”。朱迪斯·格雷厄姆(Judith Graham)在《創意與繪本》中說:“若能善用繪本,就像是教室里多了第二和第三位老師參與教學一樣。繪本的作者已經為我們做了一半的教學計劃,而且是高品質的教學計劃。”
教什么?繪本是一個知識的“富集體”,不同學科,如道德與法治、科學、美術、音樂都可以用繪本來教學。在語文學科中,繪本通常被用于聽說讀寫等不同領域,且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各不相同。如果將繪本用于閱讀領域,我認為,其教學的重點有三個方向可以考慮:一是教繪本閱讀的方法。繪本圖文搭配講故事,圖畫有時甚至比文字更重要。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通過說、寫來呈現圖畫中細節,填補文字的“空白”。二是教閱讀策略。例如,大部分繪本都有“翻頁”的功能和意想不到的結局,用來教“預測”是再好不過的。三是教文學要素。教師可以從文學要素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文學要素包括故事的角色、情節、場景、結構、主題、語言等。這些文學要素看上去很深,但實際上都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發展水平設計出相應的問題。總之,繪本教學要教教材教學不容易教到的內容。
怎么教?筆者觀摩過不少繪本閱讀課,普遍的感受是無趣和乏味。有沒有發現,學生自己讀繪本常常會不自覺地笑出聲來;如果同樣的繪本用于教學,學生常常一點笑聲沒有。繪本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去“語文課堂味”。不要過度強調“教”,而要和學生分享閱讀的樂趣;不要過度設計教學環節,用自己的閱讀感受“覆蓋”學生的閱讀感受;不要講得太多,應給學生留足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說:“圖畫書對孩子沒有任何‘用途’,它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我想,他反對的不是繪本教學,而是功利化的繪本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