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負責人對兩個文件的解讀和說明明確指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結構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著力點。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以職業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現代化,而職業教育現代化也必然為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盡管“提高質量”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詞匯,但在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提高質量顯然具有更高的要求。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其任務則更為艱巨。在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的提高質量不僅需要在更高境界上界定,也需要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落實。
在更高境界上界定職業教育的高質量必須進一步認識到,職業教育在經過長期發展之后,必須從規模擴展果斷轉向質量提高。當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呈現大致相當的局面,已經具備了追求內涵發展、追求質量提升的基礎。然而,不少職業院校依然沒有放棄規模發展的追求。當然,這與撥款方式的逐漸推進等相關政策有關,也與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招生、就業政策等間接政策有關。“保住現有規模,甚至擴大規?!比匀皇遣簧俾殬I教育辦學機構的重要目標,這一點在新升格、新組建的職業院校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提高職業教育社會美譽度和吸引力也對提高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開設基于招生前景但自身并不擅長的新專業條件下,職業院校往往不僅不能為提升自身吸引力找到新的突破口,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自我侵蝕了獨立性和吸引力。
不可否認,職業教育在提高質量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這與教育現代化的要求仍然是有距離的,也與新時代背景下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整體要求有差距。筆者認為,提升質量必須以提升受教育者發展力為主要目標,并以此為圓心進行其他相關的制度設計?!鞍l展力”是與“適應力”相對應的概念,旨在強調從只關注學生畢業后能找到工作的適應性教育轉向瞄準學生未來發展前景的發展性教育。另外,必須進一步提高項目化運作的精準性。近年來,國家在高職的高質量創新性發展、職業院校的優質校建設等項目設計中也明確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趨勢。但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依然需要諸多探索,也需要更多精準的項目化推進。盡管上述方面并不一定是職業教育辦學機構本身可以完全解決的問題,而需要政策制定者、實踐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但職業院校依然需要進一步挖掘現有制度設計的潛力,并在有效落實上作出進一步努力。
就職業教育而言,促進教育公平可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本身就是促進整體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可以視為外部公平。也就是說,沒有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另一方面,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體系也需要在推動公平上做出更多努力,可以視為內部公平。
要以職業教育現代化確保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這一教育類型的發展,保證教育現代化的整體目標實現,需要教育系統內部和政府、社會等外部各方面的共同發力。顯然,技術技能人才的整體待遇、招生政策的公平性、就業政策的優化都是系統工程。沒有系統的優化與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便存在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教育現代化便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就內部公平而言,不同形態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多種所有制的職業教育辦學機構需要得到公平的對待,從而形成技術技能人才供給的整體優化。由于體制和歷史的慣性,學校形態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社會培訓、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辦學機構在資源獲取、出口暢通、學力互認等方面仍然存在多重障礙。這不利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整體優化,也是職業教育現代化乃至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難題之一。
就教育現代化而言,職業教育現代化是確保技術技能教育這一教育類型正常發展的重要方面,是教育現代化整體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無論是從實體經濟的大力發展、中國制造業的優化升級方面進行考量,還是從勞動光榮、工匠精神傳承方面進行考量,職業教育現代化均具有重要的關鍵價值與時代意義。
在整體考量教育現代化的基礎上,也不能忽視職業教育內部結構優化的重要任務。不可否認,人社系統與教育系統的體制性協調能否有效達成不同教育形態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協調推進,混合所有制能否為技術技能人力供給優化提供有力保證,包括應用型本科在內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能否實現有效銜接,產教融合能否取得實效,這些依然是需要認真對待、研究和推進的關鍵問題。上述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既直接關乎職業教育結構優化的實現,也是職業教育現代化確保教育整體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從更廣泛意義上講,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條件下,教育如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重要探索,是中國故事和中國方案的組成部分,值得認真研究,需要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