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霞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大坪場鎮大坪場幼兒園,貴州 松桃 554100)
引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是非常關鍵的,是當前素質教育下,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備的一項能力,因此,幼兒園教育必須加強對孩子合作精神培養的重視,通過德育教育以及智育的聯合教學,為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素質能力的綜合發展。所以,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進行分析探究,創新教學方法,盡最大的努力去提升孩子間的合作精神,促進其健康的成長成才。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年齡小,通常而更加注重自我感受,自身的合作意識并不突出,這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在這一階段也是幼兒行為性格正確引導,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教師不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也會對幼兒未來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使得幼兒性格發展存在缺陷。因此,幼兒教師必須重視對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首先,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可以促進幼兒教學的創新。教師針對孩子的合作精神進行培養,可以改變以往更加注重幼兒基礎知識教學的較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幼兒多項思維的發展,并且有意識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還能夠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創新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幫助幼兒得到更科學的發展。
其次,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開展教育,其最終的目標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幼兒合作精神,則能夠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以及步入社會后的生活,強化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針對幼兒合作精神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大力推廣這一教育。
游戲對于幼兒來講是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也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同時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夠充分滿足小孩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需求,所以在培養幼兒合作精神的過程中,要注意在游戲教學中開展合作教學活動,滲透合作意識和精神,以游戲為載體,培養孩子樂于助人、能夠求助人的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幼兒的共同成長與進步。例如:開展過家家的游戲,需要孩子間良好的配合;開展拼圖、搭積木等游戲,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合作精神,鍛煉其合作能力,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學會善于利用游戲去滲透合作精神[1]。
首先,幼兒園教師要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的實際認知能力以及教學內容等為學生創設出能夠讓幼兒理解并能夠接受的游戲場景,以此來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動參與到合作游戲當中。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準備盡可能多的游戲材料,以此來為孩子之間創造能夠合作協商的機會,推動孩子間的相互合作,明確孩子之間的分工,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合作精神。再次,幼兒園教師要明確游戲教學的目標,結構實際內容提出相關的活動要求,如要禮貌,不能爭搶;要謙讓,不獨占玩具;不大聲喧嘩,要學會協商等等,并且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強化自身的指導監督能力,密切關注孩子間的相處,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其更加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要求、制度,進而有效推動孩子間合作精神的培養。最后,教師要學會融入到幼兒的游戲活動當中,以孩子朋友的身份,去引導孩子去開展游戲活動,例如:開展拔河比賽、老鷹捉小雞以及三人兩足等具有團體性的游戲,讓孩子在活動朱紅總感受到快樂,強化其團結合作成功的感官體驗,這樣一來定能夠促使幼兒的思維發展,并逐漸形成和記憶與此先關的意識和行為、能力,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進而養成來良好的合作精神。
雖然游戲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形式,對于孩子間的合作精神培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視其他教學活動對孩子間合作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德育教育的大環境下,強化孩子的品德素質,促進孩子合作能力的發展,對于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幼兒園教師必須加以最夠的重視。因此,在當前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既要重視教學活動開展對幼兒智力的開發,還要重視教學活動中德育教學、合作精神的滲透,以教學活動為載體,趁著幼兒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發展奠基的重要階段,采取科學的、正確的引導,進而幫助幼兒逐漸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例如:繪畫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對于孩子審美能力以及個性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分組引導孩子去合作完成一定的繪畫任務,讓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悅,并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如畫彩虹,教師可以先將孩子們分成七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分發一種顏料,然后引導幼兒小組之間合作,畫出其中顏色的彩虹,這樣的方式,可以充分讓孩子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漸形成合作意識,提升合作能力。或者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打擊性的簡單樂器,或者一些日常用的,通過打擊可以發聲的物品,引導孩子之間合作進行樂器的打擊并演奏一首歌曲,如兩只老虎,如沙錘、小鼓、玻璃瓶、書桌等等,讓幼兒在打擊合奏中體驗合作的樂趣,進而培養去良好的合作精神[2]。
除了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以及游戲教學中可以對孩子進行合作精神的滲透培養,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也要注意合作精神的滲透,以此來強化孩子的情感體驗,進而逐步強化對合作的認識,培養其合作精神。例如:在進行衛生清掃時,幼兒園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年齡和性格情況,給不同的幼兒分配不同的任務,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打掃任務的適當安排,進而培養孩子間良好的合作精神。如A組的孩子去澆水,B組的孩子去掃地,C組的孩子去擦桌子等等,通過孩子間的合作打掃干凈教室,孩子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夠認識到合作的力量,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在例如孩子中午的時候就會午睡,睡醒之后的穿衣環節會有很多小朋友沒辦法自己穿衣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旁邊的小朋友互相幫助,或者是鼓勵孩子自己去求助同學,這樣一來,孩子們會在主動幫助和求助中逐漸感受合作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其合作精神的有效培養[3]。
總之,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孩子間合作精神的培養,以此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引導其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和人格養成,從而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與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