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襄陽市努力創建一流的營商環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在解決企業經營發展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對比國內外先進城市的做法和企業、群眾的訴求,當前襄陽市營商環境仍存在著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因此對襄陽市營商環境進行研究,有利于明確已取得的成績,找出存在的短板,為進一步優化襄陽市營商環境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優化;“放管服”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國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很多地區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自身的經濟發展綜合競爭力。營商環境主要是指在一個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的各種外部環境條件總和,包括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要素。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襄陽市不斷努力創建良好的營商環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在解決企業經營發展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和難點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對比國內外先進城市的做法和企業的訴求,當前襄陽市營商環境仍存在著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企業開辦手續繁雜和成本高,企業交易信息不透明,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困難,企業辦理稅務手續多和耗時長等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會對襄陽市現有的企業發展壯大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對襄陽市招商引資也會形成障礙。因此,有必要對襄陽市營商環境進行研究,找出存在的短板,為進一步優化襄陽市營商環境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襄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的成績
襄陽市近幾年積極進行政策創新,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措施,從改革行政審批機構、提高市場開放度、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和優化政府服務環境等方面著手,使襄陽市的營商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一)組建審批機構,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
為了積極探索相對集中的行政許可權改革路徑,襄陽市政府組建了行政審批局,把原來分散在20個政府部門的多個審批科室,精簡為襄陽市行政審批局6個審批業務科室,襄陽市行政審批局在全市范圍內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改革,政府行政審批工作人員大大減少,行政審批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二)持續深化改革,推動辦事流程最優化
襄陽市清理并整合涉企證照事項,對于企業能夠自主管理的事項或者可以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事項,依法逐步取消或改為備案管理。對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涉企證照事項一律取消。將多個涉企準入準營備案事項,納入“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整合范圍。同時襄陽市稅務部門深化國地稅聯合辦稅新模式,襄陽市設立共建辦稅服務廳7個、共駐辦稅服務廳3個、互設辦稅服務廳9個,共有100個國地稅辦稅窗口實現“一窗、一人、一機、一屏”,實現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
(三)探索“先建后驗”,幫助工業項目早落地
襄陽市借鑒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成熟經驗并結合實際情況擬定了《襄陽市工業項目建設“零審批”改革實施方案》。對“零審批”項目及其適用范圍、辦事流程和保障措施等都做了明確規定。襄陽市實行“先建后驗”改革措施后,符合條件的項目辦理流程只需要11個環節,大大縮短了時間,提高了工業項目審批的效率。
二、襄陽市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
襄陽市政府采取相關政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有一些影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突出問題,比如企業項目“落地難”、審批“事項多”、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等。
(一)項目“落地難”
襄陽市一些政府服務單位在企業項目推進過程仍然存在“吃、拿、卡、要”,公職人員失職瀆職問題。很多企業出現用工荒和招工難,用工難已經成為制約襄陽市招商引資工作的瓶頸。招商投資的許多項目處于起步時期,開發建設任務繁重,企業可支配財力非常有限,建設資金缺口巨大,無法滿足企業建設需求,需要進行融資,但襄陽市目前的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比較有限,企業融資也比較困難。
(二)審批“事項多”
襄陽市行政審批中介機構與不少政府部門之間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由于中介機構收費不一、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不高等原因,經常遭到企業的投訴。一些領域內的中介“一家獨大”壟斷局面,更是嚴重拉長了審批辦理的流程和時間,降低了行政審批的效率。政府行政審批事項多、時限長、程序復雜;政府工作人員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政府進企業檢查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空間大;行業協會運行不規范等現象仍然存在。
(三)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
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由于政府制定的規章制度,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付出的成本,比如各種稅費和融資成本等。襄陽市還存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交易服務費較高,企業稅收負擔較高,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經營服務收費標準較高,征收綠化補償費、聯網維管費、河道砂石資源費等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較高,企業用電、用氣、用熱成本較高等問題,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直接降低了企業的盈利水平,增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負擔。
三、襄陽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
襄陽市政府應該積極針對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力的措施,在深化政府改革創新、優化辦事流程和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等方面進行重點改革,進一步優化襄陽市的營商環境,打造襄陽市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襄陽市政府應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細分產業扶持政策,對本地企業的技改擴能升級項目和投資開辦的新企業,應享受和外來企業同等招商優惠政策,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襄陽市政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從根本上解決項目“落地難”、從源頭上減少審批“事項多”、從制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襄陽智慧政務云平臺與市直各業務部門自建審批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五級聯通”。以更大力度推進區域性統一評價和“先建后驗”“四多合一”改革,推動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改革落地實施。
(二)完善高效政務環境,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窗受理”
襄陽市政府應整合企業開辦事項和網上服務資源,通過信息共享,建成“一網通辦”服務平臺,政府積極鼓勵企業開辦“一網通辦”,能夠讓企業“登錄一個平臺、填報一次信息、即時回饋信息、信息互認共享”。同時,在襄陽市政務服務大廳建立企業開辦專區,提供在線填表指導、免費復印等人性化服務,鼓勵配置實名采集、公章刻制、涉稅辦理等服務,實現企業開辦事項“一窗受理、并行辦理、限時辦結”。
(三)利用“互聯網+政務”,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襄陽市政府應積極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一是加快針對不同行業狀況適度降低稅率。二是取消對企業的不合理收費,打造公平的稅負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襄陽市政府除了要結構性減稅,還要積極推出政策來配合。首先,為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創造條件。襄陽市政府應積極培育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加大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其次,采取措施降低電力價格和物流成本,從而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
(四)提高政府服務效率
襄陽市政府應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服務效率,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打通政府內部部門體制的阻隔,實現政府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政府應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針對一些政府服務部門仍然存在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擔當不強的問題,必須加強政府部門自身的制度建設和監管,應建立以改革創新和治理能力為導向的內部考核制度,提升襄陽市政府自身的服務效率和水平,為進一步優化襄陽市營商環境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務環境。
近年來,襄陽市積極采取相關措施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但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襄陽市政府應該不斷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發達地區的優秀經驗,繼續推行相關政策改革措施,不斷優化襄陽市營商環境,打造襄陽市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參考文獻:
[1]趙宏偉.深化“放管服”改革 優化區域營商環境[J].中國行政管理,2019(07)
[2]楊書文.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的天津經驗:“一制三化”改革[J].天津經濟,2019(08)
作者簡介:
姚丹,女,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