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行業領域將傳統運營、管理模式與互聯網思維、信息化技術加以適當結合,共同組建O2O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實時傳輸性、便捷性等特征,以推動各行業領域的高頻發展。隨著O2O模式3.0發展階段的到來,逐漸呈現出領域垂直細分發展態勢,而我國在這一領域仍存在發展經驗不足等問題,O2O模式各領域有待進一步細分。針對于此,本文以農產品物流配送領域為例,對其開展以下分析。
關鍵詞:O2O模式;農產品;物流配送
O2O模式下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主要指,農產品自生產者至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產品流動過程,并實現對農產品的增值,其過程包含農產品的線上銷售——加工包裝——運輸配送。而在當前我國O2O模式發展過程中,農產品物流配送層面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弊病有待解決,如產品運輸損耗率缺乏控制、配送時效低、配送體系缺乏標準等。針對這一問題的出現,則需要以發展多元化產品物流配送模式、落實各項優化策略為解決途徑,打破發展困境。
一、O2O模式概述
1.定義
O2O模式的本質為,將各行業領域傳統的線下生產、銷售模式與互聯網思維、信息化技術加以結合,向消費者提供線上預約消費服務、向生產者與商家提供多元化銷售與宣傳渠道。簡而言之,則是以互聯網為媒介,實現將地商家、消費者的完美對接。
2.主要特征
首先,對于消費者而言,O2O模式的核心關鍵點在于“線上支付”“預約消費”,不但大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時間成本,且線上支付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并在交易中占據更多的信息優勢,避免“價格蒙蔽”問題的出現。其次,對于商家而言,一方面拓寬了自身的銷售、宣傳渠道,另一方面也通過對不同消費者購買意愿、消費記錄等數據的采集、分析提煉,以實現精準營銷目的,更快、更準確的鎖定自身潛在客戶群體。最后,物流性特征。在O2O模式下,部分商品的銷售則涉及物流配送問題,并初步實現了產品物流配送的平臺化經營。
二、發展困境分析
1.設施手段與配送模式較為落后
在O2O模式下,存在著發展失衡問題。以農產品物流配送設施手段與模式為例,一方面,一線城市以下各城鎮物流配送站運營過程中,受到環境、交通體系等多方面因素限制,現有配置的物流配送設施手段普遍具有實際運力不足、配送時效低的特征,無法保障農產品的快速運達。另一方面,部分區域物流配送仍為人工分揀模式,提高了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成本,降低了產品配送效率。而值得注意的是,也存在農產品物流配送流通渠道單一、技術落后等問題,部分時效性較強的農產品很難以現有物流配送模式加以運送,抑或是在配送過程中出現較高損耗率。
2.配送體系缺乏標準,交易模式有待優化
一方面,當前我國尚未針對不同農產品的物流配送要求加以明確劃分,僅依賴于人工感覺對農產品加以臨時分類,整體物流配送過程缺乏統一標準,從而導致出現農產品物流配送時效低、損耗率高等問題。另一方面,在O2O模式下,農產品的主要交易模式仍舊為對手交易,大幅提高了產品銷售時間,需要開展高重復性農產品物流配送作業。
3.信息化程度低
在O2O模式下,相較于其他產品、服務的物流配送而言,在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由于農村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力度相較城鎮而言偏低,且不同“第一方”農戶的分布較為分散,因此很難以信息化通信方式及時將農產品信息加以收集,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成本用于開展農產品加工、回收作業。
三、O2O模式下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1.農產品自營物流模式
這一模式的主要配送原理為,企業自身具有附屬的物流體系,并完全負責企業內部商品的物流配送,并從中獲利的能力。這一模式具有配送過程控制力強、服務性高、協調與專業性優化等應用優勢,但這一模式規模化程度相對較低,并不適用于運輸量較高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領域。
2.農產品3PL物流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指在農產品線上銷售過程中,第三方物流機構在商家、消費者之間承擔起產品物流配送的業務。物流機構與其中一方具有合作關系,產生產品物流配送交易行為,并向其提供高度專業化的物流配送服務。相較于其他模式而言,3PL物流模式具有物流配送服務多元化、配送成本低等應用優勢。
四、O2O模式下農產品物流配送問題優化策略
1.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渠道建設的力度
一方面,在設施手段層面上,各第三方物流機構企業需注重于提高對各區域中物流配送站設施手段的重視程度、建設力度,以此實現對全過程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以及對物流配送成本的降低。例如構建農產品臨時存放冷庫、提高運輸車輛配置力度,以提高各物流配送站的實際交通配送量、劃定合理半徑建設農產品集中批發交易市場等。此外,各地方政府需提高對鄉村道路的建設力度。另一方面,轉變舊有的農產品物流運輸模式。在部分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仍存在人工開展分揀、包裝等作業問題,大幅降低了作業效率、延長農產品物流配送時效。企業與第三方物流機構也需構建起自動化、智能化農產品物流加工模式,以自動化機械力替代人工開展產品分揀、包裝等基礎作業。
2.構建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體系
在O2O模式下,農產品的全過程交易-配送模式仍存在各環節之間缺乏銜接性問題,并在不同環節銜接階段中消耗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可選擇構建起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體系,將農產品銷售——配送全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參與方(農戶、第三方物流機構)視作為一個臨時性、統一性的虛擬企業,共同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并將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成本、時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這一模式的核心宗旨為,減少農產品的采購、庫存、運輸等各環節的總體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分揀、冷鏈保鮮等各環節加以不斷優化設計、修正調整。
3.優化農產品全過程物流技術
首先,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環節中,需要注重于將農戶、第三方物流機構共同組建成虛擬企業聯盟,以推動農業生產行為的規范化、集成化發展。例如,提前構建起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技術體系,并對農產品生產——物流配送的各環節階段的生產流程、加工流程加以標準化、規范化發展,以實現在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銷售之間構建起成本結合點。具體來講,則是通過應用各項物流技術、農產品生產技術,以培育、運輸標準化包裝、質量的農產品。其次,在物流配送技術層面上,需要提高對各項農產品冷凍冷藏技術的研發力度,以及對各項新技術的合理應用程度,從而延長不同農產品的保鮮運輸配送時長、同時降低農產品的運輸配送損耗率。最后,在農產品銷售層面上,第三方物流機構、農戶也需要推動農產品O2O直銷市場(需求點)的構建,從而構建起配套、定向的物流配送渠道、體系,以點對點的形式開展農產品物流配送作業。具體來講,則是農戶推動農產品直銷市場的構建,隨后第三方物流機構在直銷市場區域中增設物流配送點。
4.構建農產品物流配送標準化體系
在法律法規層面上,政府需要結合O2O模式下農產品銷售——物流配送全過程的實際運營模式,并在其基礎上制定各項農產品物流配送標準。例如,農產品物流配送安全與質量標準、不同類別農產品保鮮運輸時常標準、分類運輸標準等。同時,政府也需要構建起農產品質量檢測與物流配送追蹤體系。例如,構建起信息化農產品質量檢測與物流配送追蹤管理平臺,消費者、農戶、第三方物流機構與政府質檢部門通過這一平臺實時追蹤農產品物流運輸進程,產品質檢報告。在充分保障農產品質量、運輸損耗率的基礎上,將產品物流配送過程加以透明化發展。此外,對這一體系的構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農產品在O2O模式下的國際流通發展,以扶持我國各第三方物流機構、企業的快速發展。
5.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人員專業培訓力度,構建農村網絡體系
第三方物流機構需要注重于定期組織開展物流配送人員專業培訓工作,確保所配置農產品物流配送團隊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工作能力,在產品物流配送過程中及時發現各類產品質量與配送問題,并采取合理的優化措施。另外,提高農村信息化網絡體系建設力度,在消費者、農戶、第三方物流機構之間構建起穩定、高效的信息化網絡溝通渠道,。此外也需將農戶經營理念轉變為O2O模式下的供應鏈管理產品物流配送理念。
結語
為突破我國在農產品物流配送領域中的發展困境,將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與O2O模式發展理念加以充分融合、降低產品流通成本、提高配送時效、規范化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因此本文也對O2O模式下農產品物流配送主要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弊病加以深入分析,并針對性提出上述問題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1]張洪坤.基于供應鏈戰略協同的農產品物流運行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5)
[2]梁榮成,周慧秋.O2O模式下農產品營銷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16(08)
[3]劉璐璐.O2O模式下生鮮農產品配送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7(12)
作者簡介:
席敏婕(1984.4-? ),女,漢族,江蘇無錫人,工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物流采購管理、物流運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