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喜
摘要:2018年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 草案中提議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扣除項目及所得稅率進行修改。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稅收政策;參考作用
在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從每月的3500元調為每月5000元,在原來扣除項目基礎上增加了其他專項附加的扣除費用例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子女教育、繼續教育、贍養老人等支出,還進一步擴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了25%稅率的級距。
1.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政策背景
在這次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要求對財稅體制的改革要求是“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使個人所得稅起到調節收入的作用,合理減負的作用,增加收入的作用。
自2000年以來,中國個人的所得稅收入增長迅速,在2017年達到了11966億元,同比增長了18.6%,占全國總稅收收入比重的8.29%,并在GDP中占比達1.45%,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加,個人所得稅的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但在調節個人收入方面的起的作用不那么明顯。
2.個人所得稅改革的難點分析
歷史上每次重大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涉及不同人的利益,都會面臨不同的阻礙,面臨不同因素的干擾,因此需要克服不同的困難來完成改革,這次個稅改革主要面臨如下主要困難:
首先,面臨如何取得相關的稅收數據,如何確保納稅人提供的數據真實、完整、可靠。例如,個人的兼職收入,個人如果隱瞞這一收入,稅務局能通過什么途徑來獲取這一收入數據來源?這次個人所得稅改中新增的扣除項目,例如房貸利息數據,稅務局如何保證真實性獲取這一數據?對于稿酬類的連續性收入的核算,稅務局如何獲取這一數據,如何確定連續性,如何核算這一個稅金額?還有其他偶然所得的確定等?
其次,對于個稅的扣除項目的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存在執行難度如何進行平衡,例如在北京的小孩教育費與在西北某個地級市的小孩教育費差距肯定很大,在上海的每月房租費用與其他城市的房租差距很大,養老費用在不同的城市存在不同,所以針對以上地區差異存在不同的執行難度度問題。
再次,對于如何完善個人所得稅的調節收入的目的性,如何應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多元化并避稅收入的手段多樣化及隱蔽化采取的措施,使中低收入者少繳個稅,從而使個人所得稅成為調節個人收入的差距的工具。
3.個人所得稅如何正確核算及申報
為了讓納稅人盡早享受減稅紅利,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過渡期),納稅人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并執行新的稅率表。
本次個稅法修改和我們最相關的三大特點是:
(1)提高了個稅的起征點;
(2)引入了專項附加扣除;
(3)合并了一些征收關系。
以前的專項扣除,除了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外無其他個人扣除項目;
現施行的專項附加扣除,除了原來的基本扣除費用外,加了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幾類。新增加的部分主要是為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對于教育、醫療等支出予以稅前扣除。
個人所得稅新的計算公式如下:
個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的綜合所得—個人依法規定的免征額-5000元(基本的減除費用)—個人的部分規定費用(例如個人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項目)—個人的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例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繼續教育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贍養老人支出等)。
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個人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分級計算稅率)
比如,程某在2018年5月份的月工資為11000元,無其他收入,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和其他扣除項目為3000元,那么,程某在5月份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呢?
應納稅所得額=11000-5000-3000=3000(元),符合級數1的稅率3%,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3000×3%=90(元),如果按照上一版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算出來的個人所得稅是345元。可見新版的個人所得稅對中產階級個稅的負擔減少還是很明顯的。
因為個稅要分級計算,和原版個稅的簡化計算方式相同,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把稅法中的稅率表變化一下,把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轉化成月,增加速算扣除數。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比如,程某在2018年11月份的月工資為15000元,無其他收入,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和其他扣除項目為3000元,那么,張三在11月份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呢?
應納稅所得額=15000-5000-3000=7000(元)符合級數2的稅率10%。個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7000×10%-210=490(元)
舊版個人所得稅對企業和勞動者之間是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勞務關系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明顯高于勞動關系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新版的個人所得稅把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做了合并,算法一樣,但是勞務關系反而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更少了。
4.對我國個稅改革的思考和建議
1)對個稅的征收管理進行加強使之不存在稅收空白,要以調節收入分配為主、兼具籌集財政收入作為我國的個稅的主要職能。對高收入群體的征管,監督,懲罰出臺相應的制度,控制大量稅基稅款的流失,對完善個稅體制以及填補稅法的空白具有實際意義。
2)對個稅扣除標準進行完善并相應增加個稅扣除項目。使費用扣除項目的標準能維持納稅人的本人以及家庭成員的基本生計費用支出,能在稅負公平的原則下以及能在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范圍之內做出相應調整:首先,建立完善的檢測調整機制,使采用扣除額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掛鉤,適時調整期個稅高低,使得個稅扣除額充分體現“基本生活費”的特點。其次,對扣除費用適時增加,使得在物價高漲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減輕生活負擔。
3)對目前減免稅的項目進行調整。可以根據社會發展對福利費、退休工資、省部級獎金等個人稅收減免稅項目進行取消,對體現黨以及政府對科技人員以及有突出貢獻人員的照顧,可以增加“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政府特殊津貼”項目進行免稅,可以對人員失業期間的收入及補償收入個人所得稅進行減免。
結論
對于目前我國的整體經濟狀況現行及個稅現狀,文章分析了個稅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起征點的設置導致貧富差距放大、公平難以體現、納稅范圍不包括隱性收入、稅征收手續繁雜;最后根據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增加個稅扣除項目及完善個稅扣除標準、調整我國減免稅的項目,加強個稅的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