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屯溪一中高三年級 崔守鳳 指導教師陳金燕
泱泱中華五千年,是誰支撐起了這段歷史?我說,是農民。秦皇漢武,他們再偉大也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個片段,而從原始社會到如今二十一世紀依舊生存完好的,還是農民。由此我們可以窺見農民對于整個社會的重要性。
在古代社會,農民也并非只會耕地,耕讀傳家的傳統也由來已久。“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就在幾年前央視播出了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中的一集《芙蓉村——耕讀傳家久》,就談到了讀書對于農耕人的重要性。能耕能讀,不僅能填飽肚子,而且能夠充實人的腦袋,洗滌人的心靈,甚至因而改變命運。
“詩書濟世雅韻長,耕讀傳家躬行久”。在如今這個知識大爆炸的21 世紀,吃飽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民及其子女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運動的展開,農村成為最大的短板。很多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或者是受到自身觀念的影響,其眼界和知識面和城里孩子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誠然,以“耕”才能創造豐衣足食的生活,然而,想要達到知書明理的境界,還需通過“讀”來實現。毛澤東曾經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農家書屋這個名稱逐漸為人們所熟悉。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山水如畫的徽鄉古城,十幾年前的徽州,沃野千里,屋舍儼然。而如今,在這一排排屋舍的中間也開始出現了農家書屋的影子,緊緊牽動著我的心。我也算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可以說,我喜歡閱讀的習慣與農家書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隱約記得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在政府的關懷下,社區建起了農家書屋。就是從那時候起,農家書屋便成了一個我探索未知奧秘的小城堡。在這個城堡里,我結識了有著果敢冒險精神的魯濱遜,也和小王子成為了好朋友,還有《十萬個為什么》來為我解答疑惑……當然了,沉浸在這個城堡里的不止我一個,我有著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和他們都渴望和淘氣包馬小跳這樣有趣的男生做朋友,我們也會為賣火柴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而流淚,我們之間還會熱烈地討論安徒生童話里的故事情節……就像愛麗絲夢游仙境一樣,我們這群孩子也在農家書屋里探索著這妙趣橫生的未知世界。它的存在,為我的童年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充實了我的課余生活,激發了我閱讀的興趣,也讓我結交到一群有著共同話題的書友。近些年,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數字農家書屋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它大大拉近了我與書之間的距離,突破了農村自身的局限,也讓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能夠在時代的潮流中不迷失自己,在這個浮躁快速化的時代沉淀自己的心靈,不忘初心。
知識改變命運,而書屋能點燃夢想!農民們通過閱讀農業種植類的書籍豐富了他們的農業理論知識,農田里水稻的產量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村的孩子們或許無法去天文館感受宇宙的浩瀚,但是,在書屋里,孩子們埋頭讀著科普書籍,翻閱著豐富的天文畫圖冊,同樣也能了解地球外的世界。有人問,到底什么才是知識的力量?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歐陽修“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他的樂趣在于去醉翁亭飲酒;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的樂趣在于與世無爭地過著寧靜的鄉村生活;而對于我而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讀而致遠,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伴侶。閑來無事時,我愿泡在靜靜的書屋里,陶醉在書的墨香中,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