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主任藥師、博士 李中東
南京市胸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 孫思慶
整 理:朱玲萃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
不少人覺得,流感,不就是感冒嗎?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雖然都有感冒這兩個字,但它們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1.致病病原體不同: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而普通感冒70%~80%是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另有20%~30%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喉炎等)是由細菌引起。
2.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普通感冒的傳染性就低多了。
3.流感發病時,全身癥狀比較嚴重,一般伴隨著連續高燒(39~40℃)、渾身酸痛、胸悶、畏寒、出汗、干咳、頭疼、四肢無力、嘔吐、無食欲等,還可能合并各種并發癥,如肺炎、中耳炎等,嚴重的會有性命之憂。中毒型流感更會發生昏迷、顫抖抽搐、亂說胡話等狀況,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普通感冒的癥狀較輕,一般沒有高熱,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
4.流感的病程多在1~2周,發病率高,一年四季都有,但以秋冬季高發多見,北方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多發,常常會大范圍擴散。普通感冒的病程2~5天,沒有季節性,不會大范圍流行。
5.治療不同:流行性感冒目前已有特異性抗流感病毒藥物。流感患者一旦發病,應盡快開始抗病毒治療,理想情況是癥狀出現48小時內開始。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也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流感所引起的并發癥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但提到流感疫苗,不少人覺得只有嬰幼兒才需要接種。事實并非如此,除了幼兒,老年人流感發病率高居第二位。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300萬~500萬人出現流感重癥感染,30萬~65萬人死亡。其中,流感病毒感染風險大的人群就包括大于65歲的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臟病、哮喘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個體。感染流感的人大多在2周內恢復,但是有些人會出現肺炎、心腦疾病、多器官衰竭和敗血癥等并發癥。老年人,尤其患有慢性病的更易出現與流感相關的并發癥,進而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由于老年人的呼吸、心血管、消化、運動功能明顯退化,同時又受多病共存、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衰弱、失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于是老年人成為了流感病毒的易感人群。不僅如此,流感還可加重已有的慢性疾病和健康問題。例如,在流感流行期間,可觀察到患者哮喘發作增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心肌梗死和中風頻發等,增加了治療困難,導致費用負擔加重。我國的一項流感死亡研究顯示,由流感造成的呼吸疾病額外死亡率約為12/10萬,循環疾病超額死亡率約9/10萬,其中86%為65歲及以上人群。
在流感季來臨前,識別老年人中的潛在流感易感人群,對其進行疫苗接種等早期干預,可以減少流感發病率、繼發性疾病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減輕經濟和社會負擔,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
建議接種流感疫苗的目標人群,除了孕婦、幼兒及衛生保健工作者,也包括老年人、患有特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個人。歐盟理事會曾建議在2014—2015年流感季節之前,實現各成員國的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達到75%。然而,許多國家流感疫苗接種率仍低于這一推薦水平。比如,美國在2011-2012年間,所有年齡組流感疫苗接種率不到42%。而與此同時,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率不到7.5%。
有觀點認為,流感疫苗的預防效力有時偏低,是因為疫苗株與流通株之間有時并不匹配。但需說明的是,即使疫苗與流通的毒株匹配良好,疫苗在健康的非老年受試者中可能也不能起到完全的保護作用,因為疫苗很少能在所有人體內提供完全的預防感染的保護,這既有疫苗免疫原性的問題,也有個體反應差異的原因。因此,擔憂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疫苗接種的一大障礙。
然而,大量研究的結果,還是肯定了目前獲得許可的流感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有研究發現,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接種流感疫苗較未接種人群,流感發病率下降58%,同時亦能使心血管方面疾病發病率下降55%,使心臟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住院風險分別降低了19%、23%和29%,并使總體死亡率降低約50%。因此,接種疫苗是老年人、尤其是有多種慢性非感染性疾病者對抗流感的重要舉措,提高對疫苗接種價值的認識,在臨床疾病預防方面有積極意義。
《老年人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種中國專家建議》指出:建議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每年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1劑四價流感疫苗,每次接種1劑,每劑0.5毫升。對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等應優先接種。
流感疫苗接種時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接種部位紅腫、痛、硬結、淤斑等局部反應,以及寒戰、發熱、頭痛、肌痛等全身反應,上述反應一般1~2天會自然消失,無需治療。如出現重度發熱、過敏性紫癜等罕見的不良反應,可盡快就醫,并在醫師指導下,給予藥物對癥處理及抗過敏治療。
關于流感疫苗接種的禁忌癥,《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中明確指出:
1.對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甲醛、裂解劑及抗生素)過敏者應禁止接種流感疫苗;
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未將對雞蛋過敏者作為禁忌。且國外學者對于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病毒滅活疫苗或流感減毒活疫苗的研究表明不會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美國免疫接種咨詢委員會自2016年以來開始建議對雞蛋過敏者亦可接種流感疫苗。
3.發熱、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者及感冒者禁用,應延遲接種流感疫苗。
4.注射后出現任何神經系統反應,禁止再次使用流感疫苗。
5.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者;
6.上次接種流感疫苗后6周內出現格林巴利綜合癥,不是禁忌癥,但應特別注意。
>>相關鏈接
有關數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深圳賽諾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等主要疫苗供應商的流感疫苗批簽發數量大大超過去年的855萬支,今年累計已經有1538萬支流感疫苗上市,且仍有流感疫苗在陸續通過批簽發上市,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人可以接種到流感疫苗。部分地區還有60周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免費接種的利民政策,具體可以選擇就近的社區醫院或疾控中心咨詢、接種。
由于流感病毒變異率高,導致需要持續監測分離得到的菌株,以確保當前疫苗能與循環病毒相匹配,就是說疫苗組成需要適時調整,流感疫苗生產必須具有應對流行毒株突變的靈活性,以有效減低流感發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流感疫苗主要分為流感滅活疫苗、流感滅菌疫苗和重組疫苗3種。我國臨床上使用的流感疫苗均為滅活疫苗,由流行的甲型(A型)流感病毒亞型和乙型(B型)流感病毒系組成。臨床疫苗接種均為肌肉注射,但有三價疫苗和四價疫苗的區分。它們都是國家批準上市的產品,各省市區均嚴格按照國家招標管理規定的統一程序經過招標選出,并由統一的冷鏈配送公司根據接種需求配送到各省市流感疫苗接種門診。
我國的三價疫苗由甲型H3N2亞型、H1N1亞型和乙型毒株的一個系(Victoria系或Yamagata系)所組成。相比三價疫苗,四價流感疫苗在毒株上增加了乙型流感的另一個系。四價疫苗和三價疫苗在安全性上沒有區別,而且國產的流感疫苗和進口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也沒有顯著性差別。三價疫苗和四價疫苗均可對流感病毒感染起到預防作用,沒有最先推薦,老年人可自愿接種任一種流感疫苗,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流感病毒的風險。但要說明的是,3歲以下人群只能接種三價疫苗。
首先,前面講過,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而流感疫苗預防的是“流感病毒”感染,無法預防普通感冒。所以,即便接種了流感疫苗依然有可能因感染各種其他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而引起普通感冒。
其次,接種疫苗后產生抗體需一段時間:接種流感疫苗后,健康人群血清中的抗體水平需2~4周時間才會達到高峰,而老年人可能需要4周以上。由于流感的常見潛伏期為1~4天,故很可能還未產生足夠抗體就已感染流感病毒。而且疫苗的保護效果也不是100%,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是100%。
最后,如果一個人接種了疫苗,但他身邊的人沒有接種,則他也無法“獨善其身”。這是因為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一般來說,要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阻礙某種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則針對這種傳染病的疫苗接種率需在80%以上。換句話說——接種疫苗,利己利人。
流感病毒是在不斷變化的。每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南北半球監測結果,對當年的流行病毒類型做預判。隨后,中國國家藥監部門會根據這個預判結果,并結合國內流感病毒流行的情況,進一步預判當年國內將流行的流感病毒類型。無論是生產疫苗的廠家還是疾控部門采購疫苗,都會根據這些預判而來。
也就是說,每年的流感病毒在變、流感疫苗也在變,僅憑去年接種的一次流感疫苗防不住瞬息萬變的流感。
人在接種流感疫苗后,身體里的血清抗體水平在4~6周達到高峰,但是隨著時間,加上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疫苗帶給人體的免疫力會慢慢減少。臨床試驗證據提示,接種滅活流感疫苗對抗原類似毒株的保護作用可維持6~8個月。到了第二年,流感疫苗獲得的免疫力已經消失。因此,即使去年接種了流感疫苗,今年仍有必要接種。
除了接種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1.平衡膳食、加強鍛煉、保證睡眠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力,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
2.勤洗手是預防流感傳播最簡單、最重要的措施,特別是飯前便后,觸摸眼睛、鼻或口腔后,外出回家后,盡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水洗凈;
3.保持環境清潔和室內空氣新鮮濕潤,定時開窗通風;
4.在流感流行季節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氣污濁的場所,酌情減少或停止參加大型室內集體活動;
5.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得不接觸時需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口罩。家里有人感染流感,建議盡可能隔離,減少與其接觸;
6.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7.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