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 林憶陽
家在福州的林女士今年55歲,4年前發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病因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林女士平時能堅持定期到醫院就診,檢查甲功和抗體水平,針對性調整用藥。但生活中難免有起晚了、趕時間等問題,導致林女士并沒有嚴格做到服藥后半小時再進食的要求。期間,林女士的甲狀腺功能指標老是起起落落,忽高忽低,這讓她煩惱不已。多次在醫院求診才發現,甲狀腺功能的波動可能是平時吃藥不夠規律引起的。
甲減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所致的一種全身代謝減低綜合征,好發于女性,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加。甲減的治療以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為主,一般需要終身替代,少數橋本甲狀腺炎也有自發緩解的報道。
臨床上甲減患者一般口服左甲狀腺素鈉(如優甲樂)補充治療。傳統的服藥方法,需每天空腹服用左甲狀腺素鈉,并盡量選擇在同一時間用藥才能保證效果。左甲狀腺素鈉完全吸收需要3~4個小時,如果同時服用其他藥物可能影響它在腸道的吸收,這就導致部分病友無法做到每日空腹服藥。
因此,像林女士這類藥物依從性不夠的患者可以每周只吃1次藥,也就是把1周的量合在一起1次全部吃下去。早在1997年,就有文獻報道每周1次服用左甲狀腺素鈉,可以取得與每天1次服藥相似的療效。在2017年的《歐洲甲狀腺雜志》上,也發表了1篇類似的研究。
這是因為左甲狀腺素鈉口服后大部分在小腸的上端被吸收,吸收率為60%~80%,生物半衰期長達7天,而它的藥效時間能維持更長。從其藥代動力學特點來看,可以每周服藥1次。左甲狀腺素鈉是T4(甲狀腺素)在體內通過組織中的脫碘酶轉換為T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才能起生物活性作用。外周組織中,T4轉換為T3存在自動調節系統:當T4水平較低時,T4轉換為T3的速度加快;而T4水平較高時,轉換速度就下降。因此,不必過于擔心服用一周量的左甲狀腺素鈉會引起甲亢癥狀,如心慌、手抖等。
每周服藥1次治療甲減,安全而且有效,患者對這種治療方式耐受性良好,特別適合依從性不夠的中青年甲減女性。但并不建議患者朋友自行更改服藥方式,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