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學 管以東
毅力通常是指人們為達到預定的目標能夠做出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實現目標的一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早在幾千年前,荀子在《求學》中就提出教育價值和意義。
現實生活中一些家庭的溺愛、包辦,影響孩子毅力的培養。比如:媽媽在做家務時,小孩子積極地跑過來要一起干。家長可能說:“別在這里給媽媽添亂了!”這些說法打擊了孩子嘗試探索外在世界的積極性。孩子來到世界上就是來體驗一切的,家長如果以愛之名讓孩子少吃苦、少走彎路,這種對孩子過多的包辦、替代,可能導致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缺少價值感,也會習得性無助。
孩子們最討厭父母說的話中,就有一條“你看看人家孩子”。激將法是很多父母喜歡用的刺激孩子成長的方式,也許,父母無意間的比較只是想讓孩子更有動力,但這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更喜歡別人,總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進而失去自信。很多家長愛經常當著孩子面相互假謙虛:“哪有,我們沒那么優秀,你家孩子表現更好呢。”經常否定孩子,給孩子消極心理暗示,會讓孩子不再愿意積極探索、堅持努力。
有的父母本身參與孩子的成長時間很少,直接影響孩子毅力的培養,孩子認為自己做得好不好反正無所謂。父母不參與,或者參與較少,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毅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目標定得過高、不切實際。父母制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不但打擊孩子的奮斗積極性,還會過早消耗孩子的毅力。
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體驗生命的美好。家長要創造更多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體驗精彩的人生,家長搭建寬廣的平臺對于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毅力發展機會。一個見世面很少的孩子很容易自卑,自卑者往往難有毅力,這是因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礎”。
一個人如果要有毅力,很關鍵的一點是找到一個“對”的興趣。興趣的持久性和努力的堅持性是毅力的重要表現。不管是打籃球還是踢足球,不論是學繪畫還是練鋼琴,“本人愿意學”就是最好的保證。我們需要提前跟孩子約定,你想選擇哪個項目?無論選哪一項,我們都要告訴孩子:一旦選擇了,不要輕易變更,至少也要堅持半年左右的時間。
當孩子長大以后,開始思考“我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只在學校里學會如何勝利和不犯錯誤是不夠的,這樣的孩子一旦面對失敗和挫折會十分脆弱,他們往往是最早選擇放棄的那一群人,學習倦怠與毅力本身就是負相關。如果能引導孩子體會到,他學習的東西有價值、有意義,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孩子會更愿意放棄看手機、玩游戲這樣的娛樂,而去學習、看書和練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堅持做一件事。要想堅持,最好的理由就是興趣、成就感、意義感。
若實現一個大目標對孩子來說太難,那父母不妨試著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教會孩子一步一步來。幫助孩子把一個特別長的目標精細化,準確化,讓他們有具體的方法去實現一個個小目標,從而變得更加有毅力,不愿意放棄。
總之,培養孩子的毅力,我們父母和老師要做的是推動、引導,促發他的思考,激發他們成長的動力。孩子會在被激勵中積極應對挑戰,然后取得長足進步,建立自信,獲得正能量,繼而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