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紅/高三德
紫蘇,有增香去腥的作用,不僅是餐桌上的調味菜,也是一味流傳千年的名藥。廣州市中醫醫院副主任中藥師王小英介紹,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葉(或帶嫩枝),主產江蘇、浙江等地。夏季枝葉茂盛花序剛長出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就是一味很好的藥材。
中醫認為,紫蘇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之功,主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紫蘇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嫩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鐵、胡蘿卜素,還有揮發油等物質。王小英稱,紫蘇的吃法有很多,民間常把嫩莖葉用開水焯熟后炒食、涼拌或者做湯,或和著蔬菜吃,或用鹽做成醬菜吃,或用其蒸魚,是一道調味劑。或把它切成絲加入冬瓜湯里,食之開胃;亦可與面條相拌。蒸饅頭時,鋪一層蘇葉,別有一番風味。
王小英提醒,紫蘇為純陽之品,味辛而散發,有發汗傷氣之虞,故表虛發汗者不宜用;此外,紫蘇還會升高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大劑量使用。下面推薦一款食療方——
食材:紫蘇(干品)、砂仁各5克,枸杞子葉150克,瘦肉150克,姜片、鹽、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將瘦肉洗凈,切小片;枸杞子葉、砂仁洗凈,裝入棉布袋中。然后連同所有的食材和藥袋一起入鍋,加水、姜片煮熟即可。
功效:溫胃化濕,止嘔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