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云 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晨星幼兒園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控制的能力。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大多數成功人士都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試想如果一個幼兒懂得自控,堅持不懈,忍耐挫折,做事有目的、有計劃、有條不紊,能照顧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并體諒他人的喜怒哀樂,那么,他一定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并具備一定責任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人適應社會必備的能力,是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的。但長期以來,保教人員往往習慣于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教養工作上,忽視了對幼兒管理的研究,更忽視對幼兒管理能力的培養,加上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容易缺乏控制力,會不由自主地包辦代替,致使一些幼兒缺乏管理自己的意識,不善于管理自己,依賴思想嚴重,缺乏獨立性。幼兒園作為教育幼兒的專業機構,有條件也有責任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為幼兒今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要讓幼兒自主,教師首先要以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科學制定幼兒自我管理的操作方法,使每一位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游戲中逐步建立自我管理意識,學會合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德行為習慣,樹立班級主人翁意識。
幼兒自我管理,就是讓幼兒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學會管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告狀是司空見慣的事,當幼兒跑來告狀時,教師首先判斷是否真的遇到難題,如果不是,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或者與同伴商量解決,事后教師再給以幼兒教育和指導。從日常的小事入手,養成幼兒自我管理的習慣。
如何更好地發揮區角活動的作用,讓幼兒在各類區角游戲中真正地鞏固起自理技能,關鍵在于教師的組織指導。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我控制力差,教師要在區角活動中不斷地對幼兒進行指導。在組織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教師要為幼兒介紹各區域的內容,引導幼兒討論活動區的規則、注意事項。在活動中,由于各種材料本身的原因,我發現小班幼兒會自己扣扣子的很少。于是,我便找了許多色彩鮮艷的碎布,重新設計出幼兒感興趣的小動物圖案,如小烏龜、小花貓、小白兔等。在小動物的眼睛、腿、嘴巴等處釘上扣子和扣眼,然后,創設情景讓幼兒有興趣地練習扣扣子。在游戲操作中,孩子們不僅真真切切地得到了游戲化的生活體驗,而且還實實在在地鍛煉了動手能力。有時,孩子們在活動中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情況,例如,玩好玩具沒有收拾整齊,放錯位置等。教師始終要觀察幼兒活動情況,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指導。活動后,小結幼兒的活動情況時,教師要表揚按照規則整理區域活動材料與用具的幼兒,以鼓勵其他幼兒養成整理材料的良好習慣。
培養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一環,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作為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區角活動的主人,讓他們在與人、與物的互動中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备鶕@一精神,教師要積極地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創設與教育相適宜的環境,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讓幼兒在寬松、和諧、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區角活動作為幼兒一日活動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區角的創設,引發幼兒回憶生活經驗,運用圖示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游戲,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幼兒手部肌肉發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雙靈活的小手,這就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有利于幼兒手部肌肉發展的活動材料。區角活動材料的充分投放,給幼兒創造了實踐操作的機會,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如在操作區中,我們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讓幼兒擰擰蓋蓋,還放置了用可樂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黃豆、蠶豆、小勺等,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在美工區提供了各種顏色的紙張、剪刀、膠水、橡皮泥等,讓幼兒自由折紙、捏橡皮泥活動。在我們班的巧手區內,由易到難有層次的為孩子投放適于幼兒手部肌肉靈活性發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讓幼兒用勺子將豆子舀來舀去,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并為自己吃飯做好鋪墊。又如,串珠子、夾夾子、穿線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兒在活動中鍛煉了小手的靈活性,為幼兒順利的用勺子吃飯、系扣子等自我服務打好基礎。孩子們興趣濃厚,在玩中很好地提高了動手能力,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一些自理技能。
角色促進幼兒主動進行自我服務技能的提高。比如:過家家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在角色扮演中需要幼兒自發主動地進行自我服務活動訓練,使幼兒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我們在小班往往重點創設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教師可以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等各種角色的工作,通過圖片的形式布置在區角的墻面上,使孩子們在扮演中有“圖“可依?;顒忧埃處熗ㄟ^談話,喚起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孩子們在游戲中扮演爸爸媽媽,有的做飯、有的掃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給娃娃穿衣服……孩子們在活動中做著各種各樣的“家務”。使幼兒在扮演的游戲活動中,學習了系扣子、學習了一口一口的吃飯、學習了用小抹布擦桌子等自我生活服務技能。
區域活動中的規則,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師和幼兒一定要牢記于心,讓幼兒參與制定區角規則過程,這樣不僅是讓幼兒自覺自愿地遵守規則,還會起到互相監督、互相提醒的作用。如:有一天,孩子們在區角結束的美工區活動后,由于操作的材料較多,王亮小朋友急于到外面玩,一時忘記了規則,為了圖快隨手往盒子里一扔蠟紙,掉到地上的也不管。就在這時,張玉立小朋友看見了說:“王亮你的材料還沒收拾好,不能出去”。王亮小朋友剛要反駁,忽然間好像記起了什么東西,趕緊蹲下撿起了地上的蠟紙,撿起后笑嘻嘻地沖出了活動室。通過這個例子,大家不難看出,小朋友要想來區角中玩就一定要記住區角的規則,只有這樣整個活動才會變的秩序井然。通過幼兒自我約束、自我教育、持之以恒,良好的整理等自我管理習慣就逐步形成。
俗話說的好:“要想有一支好的隊伍,就要有一個好的領導人。”如果沒有好的領導人,什么活動都有可能變成一盤散沙。因此,在孩子們進入區域時,讓孩子們自由進行推薦或自愿報名的方式擔當各區角中的小組長,小組長可以督察或者利用權利支配其他小朋友。如:有些區域因人數較多,玩具、積木有掉地上的現象,有的幼兒在活動中無故中途退出把材料一扔就走……諸如此情況,這時,小組長就有權利讓他們打掃整理好,否則不能讓他們玩其它的材料或者離開。再如:大班小朋友在美工區中制作“我的標志牌”時,孩子們在制作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小紙片飄落在地,在活動制作結束時,小組長一聲令下,這個組的八名小朋友一會功夫,就把地面打掃干干凈凈了,盒子里的材料也擺的整整齊齊??梢?,通過小組長的認真管理及其他孩子們的配合,在整個區域活動結束時,地上的積木不見了,剪刀也不用到處找了。就這樣,多次通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互換,幼兒們懂得區角活動一結束,就主動收拾玩具物品,并有序的放好。
大家都知道,孩子們模仿力極強,尤其愛模仿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老師在孩子們心中往往是最偉大的、最有權威的人物之一,作為孩子們的老師更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真正成為孩子們的表率。如:老師在裝扮活動室時,用了美工區的剪刀和卡紙,用完后老師立即就把剪刀和剩下的卡紙放回了原處,并且把掉在地上碎紙片扔進了紙簍里。其目的就是讓幼兒在教師的良好行為潛移默化下來被影響。另外,孩子們還特別喜歡模仿藝術作品中的人物,通過這些最直接、最形象、最具體的作品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小朋友對于西游記中的人物特別熟悉,尤其是孫悟空,孩子們都知道它有一雙火眼金睛,老師利用這一點對幼兒進行教育。如:在一次區角活動結束后,有一些海洋球滾到其它區角里去了,我吆喝好幾聲都沒有愿意去撿出來的。于是,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說:“咱今天看誰的眼睛跟孫悟空的眼睛一樣,能把躲在別的區角里的海洋球很快找出來。”沒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們就找出來了。
區角活動是為了讓幼兒通過活動來獲取一定的與人交流和玩耍的能力,同時又能夠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管理。由于活動選擇的自主性、使用材料的隨意性以及同伴交流帶來的快樂,讓大多數幼兒充分體驗到區角活動的樂趣。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諸多問題隨之而來,如區角材料破壞嚴重,活動后無人收拾等,教師應及時進行評價和指導。
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每次區角活動中輪流擔任的小組長,從自身感受出發,提醒和監督同伴收拾整理,以此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交往能力。幼兒之間的相互監督讓他們的規則意識日益增強,及時準確的評價更能使幼兒的良好習慣持之以恒。如每次活動結束時,我都會在巡視中給幼兒及時的評價:“你收拾得真快”“你的玩具擺的很整齊”“娃娃謝謝你幫她送回家”……老師看似隨意的鼓勵讓幼兒獲得極大的滿足,從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同時還可以利用活動后的分享交流對在收拾整理中表現突出、有進步的幼兒進行肯定,并讓他們與同伴分享整理的過程和方法,使孩子們在相互學習、相互監督中,提高整理材料的能力。
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已經有了與同伴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所以說,利用評比活動來促進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在幼兒進入區角之前,定出區角活動的標準。如在大班紙工活動開始時,我會對幼兒說:“今天我們要看哪一組幼兒的桌面、地面最干凈!”活動區開始時,我會說:“看今天哪個區域的小朋友活動最安靜、最會動腦筋!”使小組成為一個評價對象或評價的標準,可以避免幼兒爭奪個人榮譽。再如小班建構區的孩子為了獲得老師頒發的共同榮譽小紅旗,這個區的孩子一會兒功夫就把地上的積木及盒子收拾好了,就連平時不愛勞動的陳靜小朋友也很積極的參與到了其中??梢姙榱斯餐@得榮譽,幼兒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會不斷提醒小組其他成員。
評價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通過教師和幼兒的互動講評,能增強幼兒自我認識能力,能力強的幼兒敢于向困難挑戰,能力相對弱的幼兒會對活動增添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和幼兒園同步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自我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老師、家長的共同督促、幫助。特別是像一些農村的孩子動手能力普遍很強,但家長缺乏正確引導,使幼兒能力無法發揮。幼兒園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也讓家長明確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的意義,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會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中來,家長通過觀摩幼兒的半日開放活動,與老師交流孩子的活動情況、習慣養成情況,漸漸感受到孩子在家的轉變,主動要求自己去收拾玩具、自己去穿衣服、自己去拿碗拿筷等??吹胶⒆拥谋憩F,家長能主動要求配合,并和老師共同商討讓幼兒在家中學會自我管理的一系列方法,真正認識到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智力的發展是同樣重要的,更要加強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教師還可以利用家長接送孩子時間,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并要求家長配合,積極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形成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及多種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及措施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兒逐漸接受并慢慢強化,管理能力有了顯著發展。因此可知,我們有針對性地培養對幼兒發展是有效的,并有積極意義的。在培養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了環境和人的兩大因素,并且利用多種發展要素的交互作用,去影響幼兒,使幼兒從內部到外在,從思想到行為都有發展。我們的培養目標不僅是一種學習、模仿,更是發展、創新,學到的也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良好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的形成,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想象力、創造力乃至學習能力的發展與進步,而這些都是幼兒終身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