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麗 通訊員 闕光文 胡軍芳 彭蓓

湖北省住建廳李昌海廳長講話
四十年,風雨兼程,弦歌不輟;四十年,薪火相傳,砥礪奮進。10月27日,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論壇暨辦學四十周年成果展示活動在湯遜湖畔隆重舉行。
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春潮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經濟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歷史畫卷恢弘地展現在世界面前。發展教育,振興科技成為時代的呼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城鄉建設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春天。為響應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號召,為促進湖北建設行業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建設事業發展的應用人才,組建了湖北省建筑工程學校,進行工業與民用建筑應用人才的培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由此誕生。

四十年,櫛風沐雨,春華秋實。湖北建院以鏗鏘的腳步,堅實地走過了近半個世紀。從五角塘揚帆起航,到藏龍島再續輝煌,她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潮,始終與祖國同心同向同行,不斷推進建設類職業教育的發展,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共建,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始終走在湖北建筑職業教育的前列,書寫了充滿著光榮與夢想、開拓與奮進的時代華章。
“忘不了老校區關山五角塘那明凈的湖水;忘不了在簡陋的食堂排隊打飯的身影;忘不了在教室里挑燈學習,如饑似渴的面孔;忘不了在那不規則的泥地運動場上踢球跑步的英姿……”
四十年來,建院人不斷進取、努力前行,舊貌換新顏。當初學校占地僅13.88畝,只有一棟宿舍、一個小食堂的簡陋校園,已建成今天占地560畝的現代樓群、數字化校園。學生規模也從80人發展到今天在校生1萬余人;專任教師從最初的9人,發展到現在的335人,形成了一支以2個省級教學團隊和省級名師領銜,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團隊。以2個國家全真摸擬建筑實訓基地群,地隧、市政、物流、園林等4個省級實訓基地為代表的現代化共享型實踐平臺應有盡有,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數字化教學中心、沉浸式體驗中心、空中課堂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設施高端大氣,學校辦學條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北建院建校40年。從1978年一個專業、僅80人規模的中專學校,發展成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湖北建筑工程職教品牌院校,四十年的發展與積淀,凝聚著建院人的汗水與艱辛,也孕育著湖北建院的輝煌和希望。
如今,湖北建院已是教育部土建施工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中國建設教育協會高職專委會中南分會主任單位、湖北省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單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物流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省級文明單位、全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數十個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擁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級名師、省級師德先進個人、湖北省技術能手、湖北省技術狀元、荊楚楷模等一大批先進師生代表,為社會培養了近6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千言萬語難訴母校情懷,校友們將把無限的情懷化作衷心的祝福和支持,為母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8901班工民建專業畢業生、中建三局二公司副總經理周必成動情的說。四十年來,建院畢業生始終關注、支持母校的建設和發展,從捐資助學、實訓基地共建到合作培養人才,從招生推介、提供就業崗位到校園文化傳承,處處都可以看到校友的身影。關山運動場、思源景觀、校訓石、楓樹林、校歌、懷源亭、載物亭、魯班像等等,以及仍在繼續的一個個校友工程,凝聚著他們對母校拳拳感恩之心。
四十年來,學院始終把培養什么人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建院人最不缺的就是精神!“敢為人先、迎難而上”,“魯班精神、誠信文化”, “立德尚能、篤學創新”,到今天“匠心筑夢”!建院人有著“想大事、干大事,干成事”的優良傳統。從國家重點中專到高職辦學,他們創造條件全力爭取,實現歷史轉變;新校區建設,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創造9個月完成一期建設的奇跡。
四十年來,一批又一批建院學子,從建院奔赴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他們之中有統攬全局的各級領導,有運籌帷幄的企業老總,還有活躍在高校講壇的專家教授。以 “中國好人”馮寧等為代表的57000余名畢業生,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的骨干和中堅,為學院贏得了“動手能力強、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美譽。這些出彩出色的建院人,讓湖北建院更加堅定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立德樹人、潛心育人。


四十年來,湖北建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2005年聯合中建三局、武建集團等12家大型企業率先組建了校企合作董事會,開辟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的先河;為深入推進校企融合發展,2013年、2017年分別牽頭組建了湖北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和中南建設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學院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與企業共建“天衡學院”、“三局學院”和“山河學院”等特色學院,其中“天衡學院”辦學案例在全國交流與推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建設好專業和課程,在42個專業中有三分之一是省級重點、品牌、示范和特色專業。擁有國家精品(共享)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國家規劃教材27部,發明專利16項,發表論文、編寫教材若干,完成省級以上課題85項,獲得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等專業實施中職、高職、本科接續人才培養,共開設各類特色班64個;在7個骨干專業探索現代學徒制,學校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現社會服務水平,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廣泛開展技術服務、咨詢以及社會培訓工作。這些成績的取得,都讓學院更加堅定與時俱進、追求卓越,服務社會、引領發展。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建院堅持以新思想引領新發展,以創建優質高校和高水平專業為目標,大力推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和內保體系建設,全面開展教學信息化及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完成學院首部章程,全力推進依法治校。學校被省人社廳確定為第44、45屆世界技能大賽湖北集訓基地,兩屆共計3名選手入選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教師連續3年獲得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學生參加各類全國全省技能大賽均獲得優異成績。
在行業整體下行,就業市場日趨嚴峻的大環境下。學院近3年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居全省首位,被授予“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百強”稱號。加大智慧校園建設,學校年年被評為省級平安校園。這些新的成績,都為學校中長期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40華誕是湖北建院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學院新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嶄新起點。
黨的十九大,為國家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如何辦好高職院校,指明了前進方向。建院欣逢盛世,建院人恰逢其時!
面向未來,建院人將銘記教誨,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辦學思想、教育思想,以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在新征程踐行新思想,努力實現“黨和國家滿意、人民群眾滿意”的辦學宗旨。
面向未來,建院人將始終堅守家國情懷,把學校發展方向,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融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服務建設行業轉型升級。讓高質量的教育成為人民群眾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面向未來,湖北建院將繼續整合優質資源,打造骨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行業、物流行業等領域人才需求,優化專業與專業群建設布局,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專業群。主動對接 “一帶一路”、“互聯網+”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創新培養模式,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面向未來,湖北建院要把培養什么人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 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可靠接班人。
面向未來,湖北建院將要努力建設讓人民滿意的師資隊伍。辦好教育,教師是根本。教師承擔著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要繼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構建更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繼續深化“影子工程”、“導師制”。培養一支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面向未來,湖北建院要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加快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把民生當做始終的牽掛。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師生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把師生員工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包括廣大校友在內的全體“建院人”,建設好、打造好共同的事業起點、情感皈依、心靈港灣、精神家園。
后記:在建院40華誕之際,讓我們一起掀開建院歷史新的一頁。懷揣一代代建院人的光榮與夢想,我們眾志成城;手捧學校內涵發展戰略的宏偉藍圖,我們步伐堅定。讓我們攜手同行,為把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為一流的高職院校,不斷創造新業績,不斷做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