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談到寧靜,一般人總想到無聲的狀態,其實真正的寧靜,是一種內心的平靜與恬適。這種恬適不一定能由無聲引起,我們甚至可以說現代人尤其難以用無聲來培養內心的寧靜。這就如同快跑的選手到達終點時,不適合立刻停下來休息一般。由于日常過度的忙碌喧嘩,爭逐奔忙,如果驟然把我們投入“無聲的寧靜”,因為心中的“不寧靜”,反倒對比得容易不安了。所以現代人需要的寧靜,常是有聲的寧靜,竹韻、松濤、蟲鳴鳥囀,甚至一首音樂、幾曲清歌,反倒更能把我們沸騰的胸臆漸漸平復下去,慢慢地引來寧靜的情懷。
我常說:現代人的寧靜,是咖啡室的寧靜,當我們走在熙來攘往的鬧市,推開咖啡室厚重的玻璃門,便一下子把喧嘩摒在門外,于是坐下來找一個舒適的姿勢,喝口咖啡,聆賞幾首柔美的樂曲,而當時間到了,推開門,便再度投入那塵囂的環境之中。
所以現代人的寧靜,不是遁隱山林,友麋鹿、煮白石式的寧靜,而是在喧囂與喧囂的空隙中找尋寧靜,那短暫的寧靜能使我們疏散前一刻的緊張,并為下一刻沖刺加注更多的力量。現代人的快樂不是無憂,而是忘憂;不是逃避環境,而是改變環境;不是等待寧靜,而是創造寧靜。
寧靜如何創造呢?我的答案是:寧靜可能需要以迎向喧嘩去創造,如同和平常需要以迎向戰斗來求取一般。這種例子在美國最普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美國人把五個月的工作,趕在四個半月內完成,剩下的半個月便去度假。當你問他:“何不慢慢做呢?”他們必然會告訴你:“慢慢做,也是忙,因為事辦不完,心不定,也便難以放松,倒不如一鼓作氣,將爭取來的時間,拿去痛痛快快地享受寧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