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妹英
2019年7月23日,隨中國作協《民族文學》名家走西昌采風團來到川滇絲路明珠:大美西昌。一下飛機,在進入駐地的路上,沿途茂盛絢麗的大紅色和桃紅色三角梅跳入眼簾,第一次來到西昌,就被這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溫和怡人的氣候、動人心扉的彝族山歌、優美的風光、濃烈似火的三角梅深深吸引,不可逆轉地愛上這個神奇的地方了!
黃昏、村莊、森林、大涼山谷、金色的太陽,帶著泥土特有的濕潤和芬芳,在盛夏這個看似平常的日子,向我傾瀉而來,忽然之間,使得這一寸光影,在我的生命歷程中,變得豐滿恣意起來。
西昌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位于川西南,和云南交界,是川滇古絲路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我來西昌之前好幾天就很激動,因為馬上就可以近距離體驗、感受我仰慕已久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了!而一踏上這片土地,不僅是我心目中偉岸又神秘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這片土地的豐富優美、它的激情跳躍、它如火的山歌、隆重激越的火把節,詩歌般俊秀的山谷溝壑,都使我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從西昌市區出發,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了我國最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因為這里的獨特性和重要性,自然也是戒備森嚴。美麗、清涼,郁郁蔥蔥,深深的大涼山谷中,一棵高大美麗結滿果實的核桃樹在潺潺的小溪邊矗立,山清水秀,山谷一層又一層,莽莽蕩蕩,連綿不斷。我們在指定的地方停了下來,眼前宏偉堅固、神秘深邃的衛星發射塔架映入眼簾。
這幽深安靜的地方,就是我國最為重要的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始建于1970年。自從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期間嫦娥、北斗等,直至到2019年7月26日11時57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遙感三十號05組衛星主要用于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活動已突破100多次。
發射中心由總部、發射場(技術區和兩個發射工位)、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單位組成,其中發射場的坐標位置為東經102度、北緯28.2度。主要擔負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發射的組織指揮、測試發射、主動段測量、安全控制、數據處理、信息傳遞、氣象保障、殘骸回收、試驗技術研究等任務。
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中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衛星發射任務最多、具備發射多型號衛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
早在2016年2月1日15時2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了第五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標志著北斗系統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
據航天專家介紹,這個優美的山谷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一是緯度低(北緯28.2度),海拔高(1500米),發射傾角好,地空距離短,緯度越低(北緯28°14′42.72'',東經102°01′39.95''),離赤道越近,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縮短地面到衛星軌道的距離,從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負荷。二是峽谷地形好,地質結構堅實,海拔1857米,有利于發射場的總體布局,對地面發射設施、技術設備及跟蹤測量,通訊的布網有利,能滿足多個發射場的建設。三是晴好天氣,“發射窗口”好。年平均氣溫18℃,是全國氣候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日照多達320天,幾乎沒有霧天,試驗周期和允許發射的時間較多。
總之西昌這里的山谷具有緯度低、海拔高、云霧少、無污染,空氣透明度高等特點和優勢。因此,一座現代化高科技的衛星發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這里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發射塔架由11層工作平臺和相對應的電纜提桿組成,同時對星箭進行吊裝對接,加注燃料和垂直測試。在點火的那一瞬間,平臺自動旋轉星箭分離,固定火箭的螺栓也隨即啟爆,火箭噴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發射塔架兩側的山體內,是與場區相匹配的指揮、測試、控制以及供應水、電、氣的設施。進入火箭發射的最后半小時程序后,地面人員就全部轉入山體內。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三個令我們為之驕傲的“第一”:
第一個,是在1984年6月8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第二個,是在1986年的2月1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結束了我國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的歷史,我們現在看的電視節目和天氣預報都是我們自己的衛星傳送的;這些衛星都是用老三號發射工位,讓它們從這里發射升空的。
第三個,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亞洲一號是美國休斯公司制造的,可以說它在當時被稱作“災星”,它轉到五個國家都沒發射成功,后來用航天飛機運回來,于1990年的4月7日又從老三號發射塔將它成功從這里發射出去。所以說它是一個功勛塔。現在是功成身退。
我們國家航天事業的強大,關乎我們能否完全由自己掌握國家的命運和走向。關乎我們是否可以屹立于世界之林,關乎我們國家在世界格局下的政治影響力和話語權。因此,我國的航天事業一路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如今已完全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這其中有多少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學官兵們一樣的航天人,多少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守候在這樣寂寞深邃的山谷中,為了祖國的安寧和祥和一生奉獻。當我問起給我們介紹情況的官兵們,每一次衛星發射的那一刻,大家是不是都和我們一樣內心非常激動?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說:不,我們每一次發射都非常緊張,只有把衛星成功送入既定軌道時,我們才能松一口氣。正是這些長年累月堅守在這深山里的偉大的兄弟姐妹般的科學官兵們,為我們祖國和人民帶來了美好、和平和幸福,讓我們為日益強大的祖國驕傲!
在西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里的美好和曠達,不論是在山谷中,還是這里熱情開朗、能歌善舞的彝族姐妹兄弟中,他們的純真和善良都使我深切地愛上了這里。
彝族是一個崇拜火的民族,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風光秀麗氣候怡人的大小涼山。歷史悠久、古老文化和神奇的傳說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到今天還保留著最古樸、最濃烈、最獨特的文化傳統。火的民族、火的子孫,祖祖輩輩崇火、尚火、戀火的彝族先民認為火是大自然中最為火熱和精彩的。
一年一度盛大激蕩的火把節便是涼山彝族傳統的重大節日,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來驅蟲辟邪、企盼豐收的民間習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進程中,這種習俗逐步演變成今天的文化體育節日,為了歡度人戰勝神這一偉大的勝利,人們相聚在一個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壩(如今稱火把場),狂歡三天三夜。饞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著吃過節的砣砣肉,愛美的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過歡樂的火把節。每當節日來臨,彝家山寨便忙碌起來,姑娘趕縫新衣彩裙,準備參加選美。小伙子馴馬、摔跤躍躍欲試,阿衣抱著雄雞山野覓食;好斗的公牛不勞而獲還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待遇。火把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一般于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十種,每一種傳說都內容豐富,優美動人。好一派天遂人愿的吉祥美麗!
如今,西昌市作為四川省唯一入選的全國經濟百強縣,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這里的人民安居樂業,使我發自內心深深祝福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
在西昌,更動人心扉的是我們彝族兄弟姐妹們用心演唱的彝族山歌,他們的歌聲高亢清澈,就像是山間的清泉,藍空的飛鳥,瀟灑恣意,羅開蓮老師為我們唱的一曲曲彝族留客歌,使我們每一位在場的朋友都和這美麗的山水一起深深地陶醉了!那悠揚熱情的歌聲和純美的旋律至今一直印在我的心里,使我永遠對這里充滿喜愛和敬意:
“聽了九十九個姑娘的歌聲,
還有一個姑娘在等待
見了九十九個美麗的寨子
還有一個寨子在等待
滿山花兒在等待
美酒飄香在等待
要是不走不行了
明年今日早早來
滿山花兒在等待
美酒飄香在等待
珍貴的朋友,朋友
請你留下來,留下來
滿山花兒在等待
美酒飄香在等待
要是不走不行了
明年今日早早來,早早來……”
明年今日,我真的很想早早來,早早來這個神奇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