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多祝中心小學,廣東 惠東 516300)
對話教學離不開真實、有效的情景。創造有效的情景能夠避免學生進行簡單的機械操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他們在真實的語境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在與他人合作和交流中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繞嚴,2013)。當前小學英語對話教學通常只停留在操練重點詞匯和句型上,對話課變成了句型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未能得到訓練和提高。有的教師在情景創設是舍近求遠、趣味性不強,缺乏真實性。甚至有的教師把對話課上成了閱讀課。
那么,我們在基于情景中如何優化我們的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呢?本文以我鎮一節優質課為例,提出筆者對真實、有效的情景對話教學的探索。這節對話課內容是《人教版英語(PEP)》四年級下冊Unit 4 At the farm B Let's talk.
對話教學總是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進行的。如果教師僅依靠教材文本,學生就無法在真實的語境中感知、理解、體驗和運用所學語言(唐蕾,2013)。只有創造近真實的情景能讓學生自覺融入到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的思維訓練提高,能讓學生在與你對話交流活動中自覺地把語言和情感溝通并傳遞。
[教學片段1]
在熱身環節,該教師設計了游戲情景的環節,主要教學過程如下:
T: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What's this?(教師出示課件背景是農場,最前面的一棵樹藏有一只帶有黃色動物的一角)
S1:I think this is a tiger.
S2:Maybe this is a cat.
S3:Maybe it's a dog.
S4:I think this is a duck.
...
T:I'll show you the answer.(出示dog的叫聲)
之后,呈現答案,并驗證哪些學生答對了,自我鼓掌表揚。
T:Now,look! What are these? (教師又在樹旁呈現彈出另幾只狗)
S:They are dogs.
T:Yes, What's that ?(教師出示課件,最后面的一棵樹藏有一只帶有棕色尾巴動物的一角)
S1:I think that's a horse.
S2:Maybe that's a cat.
S3:Maybe it's a dog.
S4:I think that's a mule.
...
T:I'll show you the answer.(出示horse的叫聲)
之后,呈現答案,并驗證哪些學生答對了,自我鼓掌表揚。
T:Now,look! What are those? (教師又在樹旁呈現彈出另幾匹馬)
S:They are horses.
T:Yes, What are those?
S1:They're hens.
S2:They're ducks and pigs.
T:Yes, you can see a lot of animals.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What are those? They are ….教師由舊知自然的引入到新知本課的重點句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對新課充滿了好奇,為學生操練新語言搭建了語言支架和真實交流的平臺。在躲躲藏藏的游戲里,師生之間的交流是仿佛置身真實的語境,使他們輕松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創造“玩中學,學中玩”的語言情景。
對話前,我們重視聽的能力培養進行思維訓練,也是在整體感知語言的前提下把握文本。
每篇對話都有自己完整的情節,因此揭示主題并導入會話文本后,教師就應從讓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對話的內容入手,關注每篇對話教學的整體內容和完整情節(王蘊芬,2008),以話題為主線,從聽的角度出發。小學英語二級目標也要求教師在對話教學注重:聽、說技能方面的培養,側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2]
教師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的聽的過程。第一次聽錄音,判斷對錯:再次分段聽錄音,完成以下問題:

教師出示課件的答案同時也板書本節課的教學內容Are they…?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聽對話,并整體呈現對話,為后續理解對話內容做好了鋪墊,也為學生自己創編對話提供了語言支架。學生整體感知理解對話再過渡到朗讀的過程,其中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教師接著讓學生繼續在farm的語境中輸入歌謠鞏固,如:

教師創設幾次讓學生帶著不同的任務聽的情景,真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聽與說的結合恰好體現在教師精心的搭建的語言支架為后續語言運用提供了基礎。
在對文本進行局部結構的時候,不管是從聽入手還是從說入手,都是先理解透文本,再結合文本的關鍵句型進行局部的重構。通過兩到三次的局部重構,最后輸出一個創造性的文本時,出來的是一個相似相異的新文本。
[教學片段3]
教師首先兩次在farm的情境中進行文本關鍵句型進行局部的重構如:Fill in the blanks.

(圖1)

(圖2)
最后輸出一個創造性的文本:Make a new dialogue.

這一重構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活動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對話活動更具挑戰性。基于情景文本重構,在對話教學中少一些呆板的機械操練,多一些思維上的互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強調情景的創設應具有真實性,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實際。這樣的真實情景能活用教材,運用知識進行交際。創設貼近生活的情景,搭建起學生之間的交流的橋梁,調動學生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從整體上延伸對話內容。
[教學片段4]
該教師把本課的內容引領學生走出文本,再創“用”的情景。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喜歡游戲的心理特征,教師通過創設“扮演你們喜愛的動物”的趣味情景,激發學生說的欲望。首先教師讓學生扮演不同動物的叫聲和動作,然后讓學生來扮演一些東物,可以小組商量選好的。最后讓學生創編對話。

[教學片段5]

教師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背景,激活詞匯網絡,靈活運用所學對話,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作業任務:Make a chant like the following。因為學生喜歡歌謠,他們也樂意編歌謠,表演歌謠,因此學生的作業再分享時有話可說。不僅能用本課所學的復數What are those? Are they...?的提問等進行描述,還能聯系舊詞:books, pens, tomatoes, hot dogs,等。還鼓勵學生下節課帶來分享,評獎。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文本的情景,讓學生感知、體驗、理解對話的運用,再創形式多樣的“語用”情景。在對話的過程中應更多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關注學生聽說語言技能發展和思維開發,從實際出發,有效利用情景,合理創設情景,一定能逐步提高對話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