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華
(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特設技術室,陜西 西安 710089)
飛機維修中主要采用事后維修、計劃維修的模式,由于飛機自身機體和部附件結構較為簡單,大多數部附件故障都與飛行時間較長有關,因此能夠符合當時的維修需求。現階段,隨著飛機功能的不斷完善,航空部附件構造日益復雜,傳統維修方式難以充分滿足現實需求,視情維修屬于航空領域預防性維修的一種,是維修研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工程實踐有緊密聯系,在我國飛機維修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原理與特征。在航空維修體系中,視情維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簡稱CBM)是根據航空部附件特征,與實際狀態相結合的一種修理或者替換維修方式,具有較強的預測性和預防性。在特征上,以明確部附件的實際狀態為基礎,堅持少卸、少拆、少修的原則,以最少的人為破壞使部附件的工作時間得到最大的延長,從而達到提高飛機出勤率的目標,具有省時省力、效率高、花費少等特征。
(2)應用現狀。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便開始對視情維修進行研究,并在飛機維修中得以廣泛應用,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效益與維修效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波音系列飛機同時應用定期維修與視情維修,并對二者的維修項目進行了對比研究,其中,在計劃維修模式下,波音707為40%、波音727為40%、波音737為29%、波音747為0.30%,DC 10為2%;在視情維修模式下,波音707為60%、波音727為60%、波音737為71%、波音747為99.7%,DC-10為98%;由此可見,飛機的先進性越高,采用視情維修的項目數量也就越多,在波音747中幾乎全部項目都采用視情維修方式,達到了99.7%。視情維修的效果也十分顯著,例如,采用計劃維修模式對波音727進行維修,9架飛機液壓系統,在一年的時間里需要有1200個部附件需要維修,而使用視情維修后,一年時間內只有33個部附件被維修,每架飛機的維修時長縮短1000h,能夠節省上百萬修理費用,同時還使飛機的良好率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航空制造技術在近十年有了迅猛發展,航空部附件也實現了從分離元器件到集成電子化的轉變,其技術含量有了巨大提升,逐步接近或達到國外先進水平。傳統的航空部附件維修多采用故障維修和定時翻修相結合的模式,存在著不少弊端,不再適應當前發展需要,出于降低成本、縮短維修時間的考慮,有必要將視情維修理念逐漸引入到航空部附件維修之中。目前航空部附件,尤其是航空電子類部附件,在設計制造之初,已可以較為精準的測算出平均無故障時間(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簡稱MTBF)與使用壽命,因此航空部附件,尤其是電子類部附件,已具備了使用視情維修的條件?,F階段,國外常用的視情維修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監控可靠性水平,另一種為監控參數。
(1)監控可靠性水平類。此類維修方式需要以準確、豐富的數據為基礎,通過對同類型部附件可靠性、有效性的分析,實現對部附件的有效預防性維護。該維修模式適用于航空制造技術較為先進的國家,以及各類故障數據庫較為健全的航空部附件,使用此類視情維修需要完成以下前提,即通過連續不斷的數據收集、整理,使航空部附件的可靠性水平得到明確;將實際水平與規定水平在可靠性方面進行對比;對航空部附件的使用周期、可靠性進行檢驗;對視情維修進行決策判斷等。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對數據統計、分析、處理的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因此在適用范圍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2)監控參數類。①應用前提。此類視情維修需要定期對航空部附件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一旦發現航空部附件的參數指標與臨界值較為接近,則需要對是否需要更換進行判斷。利用此類維修方式需要完成以下前提,即與航空部附件相關的全部參數臨界值進行分析和計算,并對其中的關系問題進行分析;準備適合的儀器設備,并保證其滿足狀態檢測需要;計算出參數指標監測的周期以及檢測方法。②特點。此種維修方式具有較強的主動預防性,應根據方案規定、周期、維修對象等對技術狀態進行分析,以便于通過參數指標臨界值提早發現故障問題。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維修對象無修理壽命,只有承制單位規定壽命。裝機系統在將參數規定值與臨界值進行對比后,判定采取何種方式進行維修。另一方面,維修對象在使用過程中,在工作技術狀態上與檢驗參數相符合,為檢測儀器的制造提供便利,以參數為依據進行評估,否則將難以完成視情維修工作。還有一個顯著特征是針對維修對象而言的,要求其能夠通過繪制函數圖像的方式,描繪出參數與性能之間的變化關系,并形成大數據庫,為確定出入與檢測標定提供更多便利,進而在最短的時間內診斷出系統中存在的潛在問題。
在對以上兩種視情維修方式進行分析后,發現后者靈活性較強、應用范圍較廣,能夠在飛機某個系統或者單個部附件修理中進行使用,十分適用于航空視情維修研究工作中。本文將對視情維修在航空部附件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以JYL 6氣象雷達為例進行研究。
(1)分析部附件視情維修可行性。在對部附件進行視情維修之前,應明確具體的操作流程。本文研究的氣象雷達主要由變換器、天線微波、收發機、顯示器組成,首先要對各子部件的視情維修可行性進行分析,對變換器、天線微波、收發機、顯示器的參數、性能、可測試性進行檢驗。
(2)分析無故障工作時間。對JYL 6氣象雷達的無故障工作時間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不拆修時間。對可靠性來說,氣象雷達由各子部件經電纜串聯而成,系統的可靠度是各子部件可靠度的乘積。可靠性與故障率成反比,可靠性高就意味著故障率低。通過計算各子部件的故障率,即可得出整個氣象雷達的故障率,進而得出雷達MTBF數值,JYL 6氣象雷達MTBF經測算為340h。只要雷達的監控指標參數符合要求,則在340h以內完全可以正常運行,無須對其進行拆修與維修。如果340h以后氣象雷達的各項指標參數仍合格,則可以適當的延長裝機時間。
(3)明確監控指標參數。從自身特點出發,確定需修理的部附件應重點監控的指標參數。JYL 6氣象雷達作為一種機載雷達,其工作原理是:發射機產生高頻脈沖信號,天線負責向外輻射,飛機前方云、雨、雪或濕氣會將能量反射回來,雷達接收到反射信號后完成信號的處理,并通過不同顏色光帶的形式顯示到顯示器上,提醒飛行員前方氣象情況。JYL 6氣象雷達關鍵技術指標主要包括發射功率、靈敏度、增益控制以及工作方式/畫面響應情況。
(4)視情維修主要方法。視情維修實現方式多種多樣,例如,目視檢查、功能檢查、性能檢測、報廢換新等。筆者認為在不影響飛行安全和作戰的前提下,航空部附件均可以目視檢查、使用/功能檢查為主,輔以必要的性能檢測和拆修報廢。其中,目視檢查、功能/性能測試工作可優先考慮在原位進行,無原位檢測條件或原位檢測不滿足測試需求的實行離位檢測。部附件內部有壽件應注意在視情維修過程進行更換,以保證部附件工作可靠性。若部附件滿足視情維修的技術要求,則可以繼續投入使用,直至接近或達到臨界狀態;性能良好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延長使用壽命。
(5)維修效果。視情維修的誕生是在科技發展背景下,維修方式的優化與革新,推動了維修體制的改革,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前期監控能力建設投入較多。但在實施后,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能夠有效促進軍事發展。視情維修在航空部附件中的應用,能夠減少60%的維護人員投入量,減少50%左右的工作量,節省了超過40%的航材,具有十分良好的維修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發展,飛機內部結構更加復雜,需要及時更新和優化維修方式來滿足新時期要求。視情維修具有較強的可靠性與經濟性,我國應積極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在視情維修理論基礎上與我國飛機實際情況相結合,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視情維修的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航空力量變得更加強大,綜合國力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