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茂
(中煤集團有限公司平朔露天設備維修中心安太堡工程機械車間,山西 朔州 036000)
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工業生產,必須對其中的技術手段進行升級。作為機械化生產中的重要條件,工程機械液壓系統必須要保證自身應用中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對此,相關崗位的技術人員,應從基礎故障檢測入手,通過科學的診斷方法,確定系統中可能產生故障的原因,在分析中采取針對性措施。
常規診斷方法下,需按照標準技術管理的順序完成控制內容。首先,技術人員應憑借自身的技術經驗,或是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截取與故障的相關知識內容。然后,由分類化的方法,形成系統性管理框架,通過對現場情況的分析,使用不同層次的技術內容,分析元件產生故障的程度與范圍。例如,在系統語言的輸入與輸出中,處理系統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完成常規檢測方法下的系統故障處理。
當設備維修直接在現場進行,并存在診斷設備與儀器使用不便的問題,就可嘗試采用對換式診斷法進行故障分析。在該技術條件中,首先要拆除待診斷元件,然后使用型號相同的元件進行替換,如果設備恢復使用,則說明被替換的元件存在故障。應用對換法進行診斷,雖在元件的拆卸上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但是由于大多數設備元件的體積都相對較小且便于拆裝。所以,換式診斷具有較為突出的現場應用價值。注意,使用對換式診斷法,需保證技術人員擁有大量經驗與扎實的知識,以此防止盲目拆卸對設備元件的耗損。
智能鐵譜是針對油液完成的計算內容,通過對潤滑油液內,金屬磨粒中鐵譜、光譜、氣相色譜等技術參數的分析。由此確定機械運行中的磨損狀態,并分析產生故障的位置與原因。尤其在分離機械摩擦磨粒后,可以根據其尺寸參數、形成定量等數據,完成機械磨損情況的參數統計。
儀表測量法中,對整體系統中的各個儀表設備進行檢查。將諸如溫度、壓力、流量等多個測量點的故障檢測,可以簡單的分析出設備中存在的故障內容。通常情況下,如液壓系統存在問題,就會直接在壓力表中顯現出來。但如果使用流量檢測,就很難精確的定位產生故障的控制點。所以,液壓檢測也是儀表診斷中的常見應用措施。
模糊邏輯分析的方法下,將小波分析作為技術核心,通過變換下的小波參數,確定檢測信號中存在的奇異點,以此完成故障的診斷。此種方法,常應用在突發性事件的診斷過程中。在技術優化上,可以通過噪聲與尺度的反比例關系,實現隨機去噪的效果,并將ANN信息進行輸入,可強化診斷效果,提高方法合理性。
液壓系統的維護,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技術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的分析出誘發故障的異常點位,并將技術條件作為指導內容,對系統進行針對性的維護與管理。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這種方法不僅依賴設備運維人員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需要專家的技術指導。所以在維護中,建立專家管理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
信息化的技術環境下,為建立專家系統構建了基礎的技術條件。通過數字系統的設立,可以準確的為機械液壓系統設定專業化技術指導,并利用數字化數據庫模塊,形成完整的技術空間,以便運維操作人員及時提取技術指導,完成系統優化。操作上,運維人員可以通過終端輸入系統,向系統上報設備的實際生產條件,并通過數據庫的計算與歸類,完成技術指導,設計后續的故障排查方法。注意,為了保證此類專家系統的完整性,必須對數據庫系統進行實時的更新,維持其與設備條件的同步性,提高對于設備管理指導價值。
專家系統下的維護指導,可以準確的發揮數據計算的合理性,并在運算中,減少工作人員個人主觀判斷中的誤差條件。此種技術條件下,在提高設備維護效率的同時,節省了維修中,人力、物力、財力等內容的消耗,使技術人員可以合理的選用技術方法,并完成維修目標。
異物對于液壓系統的影響是最為常見的故障條件。在進行運維管理中,不僅要定期對系統進行清理,在固態、液態、氣體等異物的控制上,也必須形成良好的管理系統。
首先,在固態異物的處理中,必須保證清潔工作的有效性。由于液壓系統中有著較多的精密設備零件,并在結構中帶有諸如阻尼小孔等結構的細小縫隙。一旦發生固體雜質的入侵,就會造成設備的拉傷與阻塞,并在油道阻塞后誘發設備故障,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系統運行安全。
管理上,必須嚴格控制可能發生固體異物入侵的渠道,保證液壓油、加油工具清潔的同時,對加油、維修、保養等操作進行精細化管理,防止出現異物混入與元件脫屑的問題。以加油為例,在加注之前,必須對液壓油記進行過濾,并保證工具的清潔性。操作時,人員必須按管理規定,穿戴整潔的工作服與手套等裝備,防止固體、纖維等雜質混入油中。其次,防止液態水混入液壓系統,可以降低元件的腐蝕概率。如果發生水入侵問題,會導致油液產生乳化變質,削弱潤滑油膜強度加劇設備的磨損。所以,必須在相關操作中,對方法進行控制,避免水入侵問題。尤其是含水量較大的液壓油,在注入前,必須使用濾紙進行多次過濾,并在鐵板檢驗中,確定沒有蒸汽后再進行操作。最后,空氣的管理,是控制氣蝕與噪聲的必要條件。液壓油中,空氣占比5.8~8.3%,如果壓力條件下降,就會將空氣從液壓油中抽離出來,并降低運行的穩定性,加速油質的氧化變質問題。對此,維修中需按照相關管理規定展開排氣操作,在保證油泵動軸密封性的同時,防止吸油管露出油面。
將溫度控制在32~83℃,是液壓系統工作的最佳狀態。如果溫度過高會使油質的粘度下降,并誘發后續的泄露問題,同時也會加快自身的氧化,造成腐蝕,并使相關設備產生淤渣,出現設備磨損。所以,在運維管理中,應避免液壓油的長時間過載問題。預防散熱器與散射片裝置出現油污污染的情況,在防塵覆蓋的條件下提高散熱效果。尤其在夏季溫度較高的環境條件下,必須避免中午或是下午的高溫作業,防止設備產生溫度急劇上升的問題。反之,如果油溫過低,就會增加其粘著力,并降低流動性水平,產生超出設備運行的阻力參數。為了防止此類影響,可在設備生產前進行空載運行,持續2~6min后,提高發動機的轉速條件,直到液壓油產生升溫,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操作。
機械作業中,對操作方法的控制,也是維持設備運行穩定的基礎條件。如果粗暴的執行機械作業,勢必會產生系統之外的沖擊負荷,并造成機械故障,縮短其使用壽命。同時,如果沖擊負荷超出額定閾值,還會對設備構件造成影響,并產生諸如磨損、破碎、斷裂等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漏油與爆管等問題。
方法上,為保證作業平順程度,必須按操作過程進行技術控制,使液壓閥的開、關保持在平穩的條件下。尤其在設備元件的處理中,應在日常性的操作中,嚴禁將其條件到閾值極限,以免發生猛烈的撞擊。注意,對于沒有設置沖擊功能的液壓設備,研究使用大型作業設備進行處理。而站在技術人員的角度,還需對操作手進行控制,保持穩定性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維護作業操作的平順。
機械液壓系統維護,必須在確定故障點后,才能制定針對性的管理策略。所以,無論是故障診斷中的常規、對換、鐵譜、儀表還是模糊邏輯,這些診斷方法,都是服務于系統維護策略。只有在配合相應維護策略時,才能更好的發揮技術優勢。而專家系統、異物排查、油溫控制、平順作業等維護策略,也需將診斷技術作為基礎,才能在技術協作中,達到系統管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