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家

今天聊聊“一見鐘情”這種現象。
一見鐘情不像是長期感化那樣容易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這種事兒太快了,幾乎無法受到控制:有就是有,沒有就沒有。
當然,不相信“一見鐘情”的人也很多。
根據2017年一個國外約會網站的調查,62%的女性和72%的男性認為一見鐘情是真的。而且85后、90后比70后、80后更相信一見鐘情。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一見鐘情”只是一種記憶偏差?
我們都知道記憶是靠不住的——就像是心中一直掛念著一種食物味道,但專門去吃卻發現比印象中的略差。我們的記憶除了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會不會因為你和你的對象關系好,就下意識地美化了初見時的記憶?
為此,2017年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安排了共396人參與了近400場相親,并且在第一次見面后,就立馬統計雙方有沒有一見鐘情。
一見鐘情并不是單純的記憶偏差。至少,確實有人在第一次見面后說對剛剛見的人一見鐘情了,至少有很強的好感,希望能夠和對方繼續發展下去。
說自己剛剛經歷過一見鐘情的人中,大多數是男的。這有可能和選擇的照片有關。實驗中參與者統一提供了臉書的頁面,科學家又統一選擇了有微笑的照片。早先有研究表明女性用戶普遍不喜歡用微笑照片作為頭像的男性,相反,男性普遍更喜歡微笑著的女性頭像。
一見鐘情往往并非雙方的。至少在這個研究中,所有的一見鐘情都是單相思。這說明,像羅密歐朱麗葉那般兩人一見就干柴烈火的,還是比較少見。
那一見鐘情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呢?2018年德國班貝格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arbon的研究團隊就發現,只需0.3秒,這和眨眼差不多快。
這個研究團隊招了25名本科生,給每個人看了100張人像照片,每看到一張照片,就要他們判斷照片里的肖像性別,以及他們是否有吸引力,與此同時用腦電圖來記錄下他們的大腦活動。早在參與者按下按鈕做出回答之前,腦電圖就已經出現變化。
結果顯示,看到一張人臉后,你需要大概244毫秒判斷其性別,然后再用59毫秒感覺到其對你的吸引力。換句話說,在看到人臉之后303毫秒時,眨眼之間,你對此人的吸引力就有一個評判。
如何才能讓別人對自己一見鐘情?
上述研究還發現,只要參與者一旦判定了人像的性別,就能很快地評估出吸引力,這說明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可能對吸引力有決定性影響。
女性臉部中具有決定性的區域在于顴骨,而顴骨對于男性臉部的吸引力卻沒有那么明顯,相對地,男性臉部的重點在于下巴和嘴的寬度。
還有,皮膚的細膩程度對于女性臉孔的吸引力有明顯影響,但對于男性臉孔的吸引力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唇色越紅會讓女性在異性中更受歡迎,而且會使臉部更女性化。
總而言之,雖然這非常不公平,但臉孔的一些細節特征就是決定第一印象的關鍵,而第一印象常常是我們的敲門磚。
說了這么多,那么如何能科學而又高效地找到另一半?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就是個好的開始。記住,只要0.3秒,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吸引力?,F在省視一下自己,0.3秒里,你想給別人展現一個怎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