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遂中
人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也是工程項目建設的決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因此人的文化水平、技術水平、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作業能力、控制能力等,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除了各類專業人員持證上崗外,還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事前控制:制定工程質量目標,據此建立健全項目部質量管理的組織機構,部門及各部門人員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分清責任權力邊界,每人都須簽訂目標責任書。
2.工前培訓:施工前對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考試,針對各分項、分部工程特點、難點、重點,依據相關規定進行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3.每道工序施工前,由項目或工區技術負責人對班組長進行書面交底,各班組負責人對操作人員進行交底,交底雙方都須簽字。
4.每道工序完工后由現場施工技術人員簽字認可后,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5.各工區技術負責人、現場技術人員認真填寫施工日志、同步聲像資料,以備追溯。
它是工程建設的物質條件,是工程質量的基礎。
1.嚴格進場材料的驗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進場,已經進場的清出現場,并依照規范規定的辦法及頻率對原材料進行檢驗。
2.集料選擇同一處料場,混凝土配合比一致,確保混凝土表面色澤一致。
工程所用機具設備,其產品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工程使用功能。
1.機械設備對滑模提升千斤頂的頂升能力,塔吊的提升能力及性能進行檢驗和驗算,確保質量合格,功能滿足要求。
2.砼拌和運輸、提升及泵送設備能力滿足施工進度要求,現場要配備功率滿足需要、性能良好的發電機備停電時使用。
3.模板質量控制
模板強度、剛度、整體穩定性等須依規進行驗算。對依規須請專家進行論證的進行論證,對依規必須預壓的進行預壓。
(1)模板拼裝痕跡必須有規律,結構棱角分明且無損傷,模板脫模前進行除垢除污,大面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涂勻脫模劑。
(2)模板交接處應貼雙面膠,然后合緊,防止漏漿。
(3)澆筑砼前必須檢查支撐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動,澆筑時必須由模板專人看護,隨時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4)吊裝或澆注過程中嚴禁沖擊模板,造成模板松動或變形。
(5)拆模前確定已將對拉桿和預埋件拆除,以防在拉桿孔或埋件孔處損壞面板。
(6)模板及其構件堆放或儲存防止暴曬雨淋,尤其是面板,面板切割后應用防水油漆封邊。
(7)模板底口封閉防止漏漿措施:每節塔柱澆筑完成后,在已澆筑塔柱混凝土上彈線找平,沿線切割砼表面,切線應平直。要求對混凝土上表面沖洗干凈,貼好雙面膠紙后再合模夾緊。
(8)嚴格控制模板加工及拼裝精度,且保持模板在整個塔柱施工中光潔、平整,模板安裝牢靠且與塔柱設計尺寸的誤差滿足設計要求。
指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施工是否合理、先進,施工操作是否正確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
1.圖紙會審
施工開始前項目負責人應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會審圖紙,宜在設計交底會前交設計單位,以便設計單位在設計交底會時給予答復。
2.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
根據設計圖紙、工程建設強制標準要求、相關規范、工程合同、施工單位自身的技術水平、工地現場環境等編制技術合理、經濟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
對重點部分、重點工序、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還須編制專項技術方案。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絕不可不按法律法規,脫離實際,閉門造車編制。
3.嚴格施工工藝
(1)分層面砼防錯臺措施
施工中,在模板下口(已澆筑混凝土塔身)預埋小爬錐,運用小爬錐配合螺桿將模板下口壓緊,達到即使出現以上不能預料的情況,也可以將錯臺控制在2mm以內。
(2)混凝土
①混凝土振搗密實,防止漏振、欠振而產生的不良現。
②控制拆模時間,防止因混凝土未達到強度拆模,而造成混凝土表面損傷。
(3)施工縫處理
為使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接縫美觀,兩節混凝土間外露接縫線一定要平整順直,在施工中,采取下列措施進行控制:
①每次澆筑混凝土前,在模板的內表面放出待澆節段混凝土的頂口分縫線。當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進行施工縫鑿毛,并保護好接縫線,使得上下節段混凝土的接縫順直。
②混凝土澆筑前,對接縫表面進行檢查清理。
③混凝土澆筑時,充分振搗接縫兩側的混凝土,使得縫線飽滿密實。
(4)養護
混凝土養護根據氣候條件分別采用不同的養護方法。
(5)成品保護
①禁止用重物隨便撞擊及敲打混凝土面,尤其是剛拆模的混凝土面;禁止在混凝土表面亂寫亂畫,禁止用尖利的硬物刮刻混凝土面,嚴禁用臟手或其他污物擦摸混凝土面。
②下部段混凝土外表面用土工布或塑料薄膜覆蓋保護,人員上下及混凝土泵管遠離混凝土表面,鋼材不在塔身附近堆放。
③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若粘有浮灰及留有模板痕跡,立即用細砂紙打磨,直到浮灰及模板痕跡清除干凈、混凝土表面色澤一致為止。
④混凝土澆筑時,在靠近模板底口處用塑料膜阻隔,防止模板底口與已澆混凝土表面結合處漏漿時漿液污染已澆混凝土面。
⑤防止電梯、塔吊及其他機械設備用油污染混凝土面,易污染處預先用麻袋、土工布維護。電梯和塔吊附著、臨時用爬梯及其他易銹蝕的部件在使用期間進行防銹處理,并定期進行檢查。
施工前與當地氣象部門簽訂服務合同,及時掌握氣象趨勢及動態。根據當地氣象水文資料預報,做好預防的準備工作,有預見性地調整有關項目工作的順序,盡量避免暴雨對施工的不利影響。
冬期施工是指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時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及砌體工程的施工。
(1)鋼筋工程
在環境溫度低于-5℃條件下電弧焊時,宜增大焊接電流,降低焊接速度;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宜進行各種焊接。
焊接鋼筋宜在室內或暖棚進行,當必須在室外進行時,應采取防雪擋風措施,減少焊件溫度差,禁止雪天、雨天現場露天焊接,焊接后接頭嚴禁立刻接觸冰雪。
(2)模板工程
混凝土澆筑前將模板表面的積雪、積水清理干凈。冬期施工期間,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40%前不得受凍。根據與結構同條件養護試件的試驗,證明混凝土已達到要求的抗凍強度及拆模強度后,模板方能拆除。砼結構拆模時,砼與環境的溫差不大于15℃,當溫差在10℃以上,但小于15℃時,拆模后的砼表面要臨時覆蓋。
(3)混凝土攪拌
拌制混凝土的各項材料溫度,應滿足混凝土拌合物攪拌合成后所需要的溫度。當材料原有溫度不能滿足需要時,應首先考慮對拌和用水加熱。注意攪拌用水加熱時水溫不得高于60℃。根據混凝土澆筑當天的實際溫度,換算出各項材料需要加熱的溫度,但不得超過上述的最高溫度規定。
砂石料不得有冰雪或凍結團塊,投料前用熱水或溫水沖洗攪拌機,投料順序為骨料、水,攪拌,再加水泥攪拌,可延長拌和時間,混凝土出機溫度不宜低于10℃,入模溫度不低于5℃。
(4)混凝土運輸
攪拌車運輸混凝土時,用保溫材料(棉氈布等)將運輸混凝土的容器包裹起來,并對其容器用熱水預先加熱。
(5)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養護時的溫度不得低于5℃,在溫度低于5℃時不應向混凝土和覆蓋物上灑水養護。混凝土澆筑的過程與養生保溫的步驟應該同步。
(6)測溫
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25℃,混凝土表面溫度平均保持在15℃左右,最低處不低于5℃。
總之,在高墩施工作業中,只要從人、料、機、方法、環境進行控制,就會實現預期質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