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近年來,“普惠金融”一詞也開始在我國金融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鑒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普惠金融有著一定的階段性必要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就農村信用合作社而言,如果能夠聚焦普惠金融給農村信用合作社帶來的要求和機遇,加快對業務的延伸,將能夠有效促進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當前普惠金融背景下謀求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普惠金融 農村信用合作社 業務延伸
近年來,“普惠金融”已經成為了金融領域一個熱門詞匯,從中央到地方,都對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提出了一系列導向和軟性要求,金融機構也愈加明顯的感覺到:普惠金融背景帶來的影響已經越來明顯。就農村信用合作社而言,如果能夠聚焦普惠金融給農村信用合作社帶來的要求和機遇,加快對業務的延伸,將能夠有效促進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當前普惠金融背景下謀求更好的發展。
一、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合作社業務延伸的思路
普惠金融主要是以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群體為主要金融服務對象的,而農村信用合作社長期以來的市場定位也是以幫扶三農成長為主,由此可以看出,農村信用合作社在開展普惠金融方面有著較為先天的優勢,但是隨著普惠金融概念的出現,普惠金融對于給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的相關要求更加細化、更加豐富,這也就要求農村信用合作社在順應普惠金融背景進行業務延伸的同時,要圍繞“服務延伸、功能強化”這一總的思路進行。具體而言,就是針對農村信用合作社原先在幫扶弱勢群體中的不足,來不斷的通過進一步延伸服務,并且使自身金融服務功能能夠得到不斷強化,使得包括三農、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等在內的廣大弱勢群體在能夠得到農村信用合作社更多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能夠得到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服務體驗不斷提升。而長期以來,很多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業務上往往只圍繞傳統的存、貸業務開展,并且在客戶定位上也是集中在一些農產業經營者、農產業上下游客戶等,對于其他一些農村居民的金融服務還是缺乏不斷齊頭并進的意識,此外,還有一些農村信用合作社囿于一些歷史因素,在現代金融服務方面的幾個必備要素上都還顯得比較缺乏,影響了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現代金融因子。這些都是目前農村信用合作社在對標普惠金融要求中所存在的不足,而這也是目前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業務延伸中所要重點聚焦的幾個方面。
二、農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實現業務延伸
(一)大力拓展小微信貸業務
小微企業作為普惠金融中的重點服務對象之一,應當作為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合作社自身業務延伸的重點方向,而為了能夠做好對廣大小微企業,尤其是鄉鎮地區的小微企業的服務,首選是要不斷豐富現有貸款產品體系,并根據小微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在審批流程、風控模式方面都進行相應的改進,使小微金融服務能夠更加適應小微企業的需求。其次是根據小微企業“點多面廣”的特點,可以全行大力推行“社區化經營”,進一步強化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撐。具體做法是選取小微企業相對集中的實體市場或虛擬平臺建立目標社區,組織客戶經理深入開展“地毯式”營銷,逐個建立和鞏固小微企業服務的“根據地”。與此同時,為了滿足批量營銷對于專業營銷人才的需要,還要不斷加強對業務人員的引進和培養,有效充實營銷隊伍,并對小微企業貸款營銷的考核機制以及服務提升都持續進行了優化,全面提升小微企業配套服務能力。
(二)進一步向下沉市場,拓展小面額票據業務
從長期服務基層市場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小商戶、小作坊主等明顯的“弱勢群體”客戶所持票據大多是由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非主流商業銀行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且票面金額普遍較小,此類票據大中型銀行一般不受理,相當一部分處于銀行體制外運行,流動性相對較弱。因此,在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合作社應當切實做好對這些小商戶、小作坊主融資的配套服務,幫助他們及時獲得急需的資金。比如可以通過名單制經營的方式,對持有非主流商業銀行所簽銀行承兌匯票,特別是單張票面金額100萬元以下銀行承兌匯票以及商業承兌匯票等流通不暢票據的小微客戶加大貼現服務力度,致力解決小微客戶貼現難問題。在具體實踐中,為促進業務更好發展,一是可以通過大量調研,按行業、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等對票據貼現客戶群體進行細分,梳理出符合名單制要求的三類票據,以此建立實體客戶營銷名單;二是安排專職人員對照營銷名單逐戶上門對接,啟發客戶貼現需求,不斷積累基礎客戶群體;三是對有貼現需求的客戶認真核查其基本情況和經營狀況,評估其是否為經營實體、是否合法經營以及所持票據是否具有真實貿易背景;四是由票據經營部門對符合名單制管理要求的客戶辦理貼現,并安排專崗對客戶名單實行動態管理。
(三)不斷提升對村鎮居民的基礎金融服務能力
從經濟收入角度來看,鄉鎮居民的收入大多屬于中下水平,也決定了鄉鎮居民無疑是普惠金融重點的服務對象之一。但是長期以來,對于鄉鎮居民的金融服務往往被大多數農村信用合作社所忽略,服務內容上比較單一,服務質量提升速度也不快。因此,在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合作社應當要不斷提升對村鎮居民的金融服務能力。一是可以在原有的存款服務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比如為村民提供村集體經濟股金分紅的發放、為村民提供個性化的小額理財產品、為村民提供代扣水電費服務等,以此提高村鎮居民對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肯定和黏性。二是可以在村鎮地區的自助網點積極開發遠程銀行系統,在各村莊建成一定數量的全功能自助銀行,未來,自助銀行內除了配備現有的存取款機和查詢機外,還可以增設VTM(遠程銀行設備)和硬幣兌換機,能夠受理除銀行本票、匯票及存單業務之外的其他所有業務,極大地方便村鎮居民尤其是小商戶的經營活動。
上述是筆者對于普惠金融背景下農村信用合作社業務延伸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徐莉萍.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在中國的實踐[J].財經科學,2007(04).
[2] 杜曉山.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實踐嘗試[J].中國農村經濟,2004(08).
[3] 郭磊等.國外農村金融組織支農的經驗與借鑒[J].世界農業,2010(07).
[4] 楊金波等.淺析小額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對外經貿,2010(08).
[5] 向忠德.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 2012.
[6] 王煥印.社會資本與農村信貸風險控制[D].西南財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