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曙
高質量發展理念如何在經濟園區落地生根?筆者在位于長沙東郊的國家級瀏陽經開區走訪發現,該園區今年扣住“產業項目建設年”和“營商環境優化年”主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在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為園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2月11日下午,長沙市2019年度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觀摩團在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胡忠雄率領下來到瀏陽經開區,現場觀摩長沙惠科金楊LCM綁定貼合生產線等重點項目。能作為全市重點觀摩項目,這個惠科項目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
今年9月12日,總投資320億元、占地約1200畝的長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落戶瀏陽經開區。項目采用國內大尺寸第8.6代IGZO氧化物半導體背板技術路線,主要產品為8K、10K等超高清液晶及白光OLED顯示面板,是國內首條8.6代OLED面板生產線,可填補湖南省高清顯示面板制造領域空白。簽約后,僅48天完成800畝主廠區征拆清零及平地工程,11月26日打樁啟動建設,這是該園區實行“交地即開工”審批改革結出的又一碩果。

項目自5月份正式洽談,不到半年時間便簽約落戶,并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建設,這種“惠科速度”是怎么創造的?
一是成立專門班子,靠前指揮。項目簽約后,瀏陽經開區第一時間成立惠科項目建設指揮部,明確一名管委會副主任專職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并從經開區、高新區抽調5名優秀干部,全脫產服務項目。同時把項目指揮部設在工地旁,隨時與項目方、施工方保持聯絡互動,實行24小時輪值,干部吃住在工地、會議召開在工地、問題解決在工地。
二是把握節點,加強調度。9月27日項目開工動員后,盯住10月30日交地、11月26日打樁的兩個節點,排出計劃表、掛出作戰圖,科學統籌、密集調度。項目現場安排專人負責24小時調度,及時掌握新進展;堅持每天晚上9點在指揮部碰頭,調度項目進度;園區主要領導隨時調度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等不拖,現場調度解決。
三是克服困難,強化保障。項目落戶后,地塊內有未報批土地340多畝、未調規土地290多畝、65戶未完成拆遷;地形復雜,需開挖土石方量達250萬方;承擔著長沙近200萬人用水的株樹橋引水管線貫穿工地必須盡快改遷。任務重、時間緊,每提前一天完成任務,就可節約綜合成本達2000多萬元。征拆干部進村入戶,6天完成征地860多畝,10月26日,項目主廠區紅線內土地提前征拆清零;每天300多臺機械設備不停運轉,10月30日項目主廠房順利交地;面對資金壓力,瀏陽市緊急調度4億元用于保障項目征拆、平地和配套設施建設。特別是株樹橋引水管線改遷,按正常進度至少要4個多月才能完工,在省市領導親自協調調度下,長沙水業集團9月27日成立改遷管線項目部,9月29日進場,每天150多名施工人員24小時日夜奮戰。10月24日中午,改遷后的管線試壓成功。原本要4個多月的工程,僅用了26天。

四是高位協調,形成合力。惠科主廠房的單層建筑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建設標準高,在我省尚屬首例,且項目還涉及到土地調規報批、環評、安評、特種氣體配套建設、環境容量指標調劑、用水用電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僅在園區層面無法解決,必須得到市級乃至省級的支持。10月26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謝建輝專程調研惠科項目,明確要全力以赴推動項目落地落實、做優做實。省、市、瀏陽各級有關部門全力支持,主動服務,采取超規審批、容缺審批、分段許可、專人服務等方式,優化流程,特事特辦,高效推進,形成了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的強大合力。
為加快惠科項目進度,長沙惠科光電有限公司成立長沙惠科金楊新型顯示器件有限責任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5條全自動綁定貼合生產線。10月28日項目開始廠房改建,首條綁定生產線已進入調試階段,已于12月20日正式投產,前后歷時僅52天。惠科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綜合實現年產值180億元以上、稅收14億元以上,將為省市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和長沙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大的新動能。
今年,瀏陽經開區預計新引進項目75個(含瀏陽高新區),合同引資626.85億元,到位資金156.6億元。其中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6個。鋪排重點項目220個,總投資772.15億元,2019年度計劃投資284.89億元,74個項目納入長沙市級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藍思消費電子產品防護視窗組件、日寫DITO觸控傳感器、藍思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設備、豪恩聲學、華域視覺等6個項目列入省“五個100”工程重大產業項目。全年有鹽津鋪子烘焙二期、華域視覺、卓芯智能等93個項目竣工或投產。
“先生,請問您辦什么事?先喝一杯咖啡吧!”
2019年12月5日下午,瀏陽經開區政務服務廳,筆者親眼看到一個著裝端莊的工作人員向前來辦事的一位中年男子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該男子接過,道謝。隨即,工作人員引著男子取號,在休息區等候。
寬敞、大方、溫馨,錯落有致、功能齊全,甚至有幾分浪漫。一開始,筆者仿佛走進了銀行營業廳,站在一旁的政務服務中心主任王艷玲向筆者介紹說:“企業和群眾是園區的主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怠慢主人……”
為進一步優化辦事環境,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瀏陽經開區于2019年下半年對政務大廳進行全面升級,打造智慧政務客廳。10月28日,嶄新的政務大廳正式投入使用,升級改造后的大廳亮點紛呈。
走進政務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白底紅字的“為人民服務”標語。新升級的大廳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建成“線上線下同廳運行”的智慧政務客廳,通過融合精準服務、智慧服務、高效服務、體驗式服務等服務方式,打造出“不用跑”“舒服跑”的特色品牌。“大廳充分發揮‘一件事一次辦‘最多跑一次服務平臺功能特性,結合實際情況對布局進行了優化升級。”王艷玲介紹。目前,大廳設置綜合服務咨詢區、窗口辦公區、智能服務區、網上體驗區、查詢填單區、休息等候區等功能分區,明確各區域職能,提高區域工作效率。
“以前還需要排隊等候,現在我們可以進行自助服務,辦事更快了。”在智能服務區,共有長沙、瀏陽及園區部門自助一體辦理機8臺,依托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的建設,按照“四級九統”的要求,將園區384項政務服務事項集中在一體機上自助查詢、辦理,并設立專人引導使用。

在休息等候區,有免費的咖啡等飲品提供,還有免費自助打印、急救藥品、便民傘、老花鏡、充電寶等便民設施,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的舒適度。
硬件優化的背后折射出瀏陽經開區的服務理念再升級。“我們曾前往營商環境示范高地——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進行調研學習,致力打造政務客廳,讓辦事人員來到大廳就像回到家庭客廳,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王艷玲如是說。
“沒想到原來需要差不多一個星期才能辦好的營業執照和許可證,現在只要半天就搞定了,真是急企業之所急,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湖南嘉凱鑫貿易有限公司提交公司新申請材料到窗口,3小時后公司就領到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公司負責人對園區的辦事效率點贊。
瀏陽經開區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增強了企業投資信心和發展活力,也吸引了更多企業的多次投資。“園區的辦事效率在整個長沙地區首屈一指。”湖南豐都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得益于瀏陽經開區的優良營商環境,從2004年開始,豐都集團在園區開辦了多家企業,涉及生物醫藥、物流、貿易等多方面。
作為“智能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領域的一員,卓芯智能主要為5G、物聯網和集成電路等行業提供智能制造的關鍵設備。該公司擁有由一批博士后、博士、碩士組成的專家技術團隊。2019年4月,卓芯智能與瀏陽經開區簽約,將深圳生產基地整體搬遷至瀏陽經開區,著力打造智能制造關鍵裝備基地。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預計今年產值將達5000萬元。
不到4個月,卓芯智能就完成了工商注冊、廠房裝修和設備安裝調試等各項工作,現在正式投產,這既體現了卓芯智能落戶園區的投資決心與企業發展速度,又充分展示了瀏陽經開區優越的營商環境。
優質的項目許多地方都急切希望多引進些,而像卓芯智能這類項目為什么會選擇瀏陽經開區?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從政務大廳里那“一杯咖啡”開始的。一杯咖啡不足道,但讓人感到格外溫暖。
“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急企業之所急,體現的是園區每一個管理者的責任與擔當。”郭力夫說,“我們把企引進來,就要讓企業穩步發展壯大,不僅在園區發展,還要幫助企業走出去……”
爾康制藥成立于2003年,是行業領先的藥用輔料高新技術龍頭企業。2014年,爾康制藥成功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植物淀粉膠囊,該產品為解決藥品安全難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也為穆斯林、印度教徒和素食主義者提供了新選擇。目前爾康生產的淀粉膠囊產品已在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
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經開區幫助爾康制藥于2013年8月在柬埔寨成立湖南爾康(柬埔寨)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爾康柬埔寨公司”),利用中國的資金和技術開發柬埔寨豐富的木薯資源,進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生產。同時,公司在柬埔寨積極向原料藥產業上游進行延伸布局,欲打造海外規模化生產的醫藥中間體生產產業園。目前公司在柬埔寨已累計投資超12億元人民幣。爾康制藥成功的海外拓展,受到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的充分肯定。

今年,瀏陽經開區還出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做好新舊動能轉換頂層設計。大力推進企業“入規、升高、上市、擴面”,新申報認定高企58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33家企業納入長沙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主攻制造智能化,藍思科技、九典制藥、華納大獲批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新增長沙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36家。
“市場是殘酷的,優勝劣汰,我們在引進優質企業、幫助企業抗風險、抓發展的同時,也會采取措施清理僵尸企業,淘汰低能產業,只有這樣,才能讓園區的發展充滿生機。”郭力夫說。
工業發展,環保先行!這些年來,瀏陽經開區沒少在環保上下功夫。
早在2015年,瀏陽經開區率先出臺了環保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三年中,園區累計投入近5億元,氣體除臭、雨污分流、中水回用、在線監測等十大環保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園區又出臺了新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成立“強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工作領導小組,再次掀起了新一輪的環保治理。
在河流治理方面,園區黨工委書記郭力夫、管委會主任談文昌分別擔任了砰山河、菊田河的瀏陽市級河長,通過巡河、治理,也讓他們深有感觸。
以砰山河為例,該條河流起于東園社區沖頭組,止于北盛鎮北盛倉社區,流域面積14.4平方公里,其中在洞陽境內全長5.72公里、北盛鎮境內長3.27公里,最終匯入撈刀河。
受到農業種植、養殖等因素影響,砰山河水質不佳,為治理砰山河,郭力夫連續召開調度會4次,現場調度2次,在現場查原因、找問題,排查河流的每一個進水口。
“治理好砰山河我是下了決心的,我自任河長,定期巡河,親眼所見,讓我感慨良多。”提起砰山河,郭力夫的表情有些凝重,“砰山河的流向終端是湘江,湘江與長江是相連的。我多次沿著砰山河往下走,越往下,水質就變差,我的心就越沉重。我想,如果砰山河成為湘江的污染源,擴大到長江,我們豈不是歷史的罪人…… ”
通過發動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民間河長參與監督,向群眾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不遺余力排查、整治污染源,砰山河的水質明顯好轉,達到水質檢測目標。同時,菊田河的治理也取得明顯成效。
“追尋一條河的流向,如同叩問我們的靈魂……”郭力夫這一句有些詩意的話,聽來有些質感,但內涵深刻。事非經過不知難,良好的生態才是產業和城市發展的重要保障。
為深入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園區成立了藍天碧水辦、市政管網辦、環境監察中隊,建立環保常態化監管機制,全年對重點企業開展4輪全面排查,巡查企業550余家次,下達監察文書120余份,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2例,罰款金額超過1000萬元。扎實推進專項治理,開展工業廢氣異味擾民專項整治百日攻堅,空氣環境明顯好轉。建設G319截污干管等重點工程,將逐步取消臨時污水提升泵站,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有了好的環境,城市才宜居。在金陽·紫星廣場商務區項目建設工地上,透過項目效果圖,看到這里將建起一座現代化的商務區。項目涵蓋金融服務、商務辦公、寫字樓、酒店式公寓、高端住宅、市政配套等功能于一體,一期總投資約18億元。這適應了園區核心區“退二進三”“提質增效”的發展需求,將對經開區核心區建設起到形象提升、功能升級的作用。
今年,園區還引進南雅學校、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建成長郡瀏陽實驗學校小學部,啟動克里小學重建。開通8條城市公交線路,投放25臺新能源公交車,首家五星級維也納國際酒店即將試營業,金陽中心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園區綜合配套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
“瀏陽經開區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園,更是一個功能齊全、宜住宜業的現代化城市。”瀏陽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談文昌說,“我們在抓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大力改善園區的居住環境,以城市標準來完善配套設施,在發展上謀求‘三個轉變,即:由工業園區向產業新城轉變,由一般性園區向全國一流園區轉變,由無母城依托向以長沙城區為母城依托轉變。” 從衣食住行到教育,瀏陽經開區大力引進名校、名院、名樓、名店、名盤,以更加優質的功能配套留住人心。
10月12日,省發改委所屬的全省產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公布省內園區2018年度評價結果:在全省133家產業園區(包含國家級園區和省級園區)中,瀏陽經開區排名第一,這是該園區在此項評比中連續三年獲得第一名。高質量發展理念與“兩個年”(“產業項目建設年”和“營商環境優化年”)融合結出碩果,2019年,瀏陽經開區的發展質效不斷提升、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全年預計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3%(含瀏陽高新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實現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6.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2%,工業固投占比為78%。這也是瀏陽經開區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生動體現,為建設制造強省、建設現代化長沙貢獻更多的園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