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被稱為“魔芋之王”的何家慶在合肥病逝,享年70歲。
1949年,何家慶出生于安徽安慶一個貧困家庭。1976年,南京大學畢業的何家慶被推薦留校當教員,開始從事植物分類學和藥用植物學的研究與教學。何家慶幾乎每年都去野外考察,看得多了,他萌生出用所學專業幫助老百姓脫困的想法。于是,他開始著手查資料,終于把目標鎖定在安徽大別山。
1984年3月,何家慶走上了考察大別山之路。他途經湖北、河南、安徽三省19個縣,爬了35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步行了12684公里,采集上萬份植物標本,為國家實施“星火計劃”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6年后,他到安徽南部的績溪縣當副縣長,幫助當地人技術脫貧。他在績溪縣建了安徽省第一個魔芋種植基地,發現魔芋在食品、醫藥和造紙等工業上的開發前景。更妙的是,魔芋很適合在我國西南熱帶地區生長。如果魔芋推廣開,西南地區的老百姓便能快速脫貧。
1998年,年近50歲的何家慶帶著多年攢下的2.9萬元再次離家,出走大西南,推廣魔芋。305天,31600公里,8個省、108個縣、207個鄉鎮、426個村寨、57家魔芋加工廠。走完這些路,何家慶回到家時從60公斤瘦到了40公斤,元氣大傷,休養了一個多月,手還是冰涼的。
18年后,67歲的何家慶再次向大學遞交假條,踏上了另一條自費“栝樓扶貧”路。
2019年7月,70歲的何老在調研途中暈倒在路上,被檢查出癌癥晚期。同年10月去世,逝世前,他還躺在病床上寫研究報告。
“一斤魔芋十斤糧,十畝魔芋一棟房”,感謝這位老人單槍匹馬闖進西南地區,推廣了魔芋種植,為了窮鄉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