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從2001年9月11日開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陷入了曠日持久的“非對稱戰爭”。此后近20年的時間里,美國納稅人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近日,一份由美國布朗大學華生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院與波士頓大學弗雷德里克圣帕迪中心聯合編纂的研究報告給出了答案:6.4萬億美元。
這份報告指出,由于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主要戰場的行動減少,美國2019年的戰爭開支總量下降。盡管如此,2018年11月至今,相關預算還是增長了約5000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資深民主黨人、羅德島州參議員杰克·里德表示:“希望這份報告繼續教育人們,并在我們考慮戰爭進展的時候成為重要參考資料……讓我們更加明白,戰爭的成本不是短期所見的,而是長期消耗的。這一點也應該成為國會里的各位制定政策、決定規程和采取行動時的指南。”
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波士頓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妮塔·克勞福德表示:“戰爭的實際貨幣和人力成本是難以辨識的。”克勞福德一直抨擊包括五角大樓、退伍軍人事務部和國土安全部在內的美國聯邦機構的預算缺乏透明度。她強調,這些機構不斷設置障礙,使公眾難以了解它們如何花錢(包括使用海外資金)的信息,一些曾經公開的項目“現在從預算里消失了”。克勞福德在報告中指出,沒有準確的信息,社會大眾就無法對這場戰爭的進程形成明智的意見,大家以為戰爭快“停止”了,卻不知在2019年還有數千人喪生。
單就掛在五角大樓名下的支出清單來說,最大頭的是累計近2萬億美元的海外應變行動基金,這些錢主要用于支持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的軍事行動。2001年以來,美國國防部額外編列了超過9000億美元的基本預算,這筆錢在和平年代可能根本不用花。
研究團隊沒有只盯著五角大樓,還將用于本土反恐的大約1萬億美元、國防部戰時開支1310億美元、2020財年退伍軍人護理費4370億美元和美國為借這些錢要付的9250億美元利息都加進去了。克勞福德指出:“這只是非常粗略的估算,老實說,我認為算少了。”美國在后“9·11”時代付出的戰爭成本不僅是錢,還有生命。報告估算,超過80萬人因為與美國有關的軍事行動死亡,其中包括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也門死去的戰斗人員和平民。
這份16頁的報告按慣例提供了美軍陣亡人數。自“9·11”后一星期進攻阿富汗至今,有7014名軍人因戰斗原因身亡,還有22名五角大樓文職人員被殺,7950名雇傭兵戰死。
報告中還有另外一些值得注意的數字:美國的盟友有超過1.2萬人死亡,外國警察和其他執法部門有17.3萬人死亡。“敵對陣營”方面,差不多有30萬名戰斗人員和超過31萬名平民死亡。
“我們耗費了大量的鮮血和財富,但不能確定戰爭是否成功。”克勞福德特別提到,最近五角大樓評估說,阿富汗塔利班的戰斗力跟2001年差不多,宣稱盡管“伊斯蘭國”丟掉了大片土地,其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士兵仍有3.5萬至10萬人之眾。“既然如此,我們的戰略有多成功?它能有多成功?”她追問道,“出于某些原因,我們無法知曉答案。”
摘編自《青年參考》201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