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木山

地球的自轉運動產生了太陽東升西落現象,日出為晝、日落為夜。世界各地以晝夜交替現象為基礎確定日期變化和時間推移。
然而各地位置不同時間標準不一造成了時間上的混亂。為了克服這種局面,1884年,各國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與會國家創立了通用的標準時間制度——以180°經線為理論上的日界線,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
但不是所有國家都遵循這樣的規定,不同國家跨度和國境線差異極大,要求各國各地區嚴格按照時區所產生的標準時間也不現實。于是,對于中美俄這種國土面積龐大、橫跨多個時區的國家,如何制定合適的時區,就是一件麻煩事。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制定時區,都會根據約定,盡可能地制定分區時間,使其適合自己。然而過多時區帶來的混亂和麻煩依然不可避免。
2009年,俄羅斯將原先的11個時區改為9個時區。莫斯科時間雖為俄法定時間,但各個地方的生活均按照當地時區時間來執行。多時區制給俄羅斯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影響,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均要核對當地時間,不勝其煩。一年之內兩度迎接新年—— 一次是依照當地時區時間,另一次是按照標準莫斯科時間。
此外,俄羅斯的電視臺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的觀眾,被分成了莫斯科+8、+6、+4、+2、0五個版本。有些電視臺稍微簡便一些,把+6和+8合并成一個+7時區,像文化頻道、少兒頻道、獨立電視臺等覆蓋全國的電視頻道。這就出現了奇怪的局面,當堪察加、馬加丹的居民在早上五六點看早間新聞的時候,莫斯科居民還在看前一天晚上9點的晚間新聞。
如果說這些都是小事,那么多個時區導致全國統一考試(俄高考)泄題事件就是大麻煩了。
2013年5月,部分地區高考第一堂俄語語言考試還沒開始,網絡上原題就已經流出。調查結果顯示,考生處于不同時區是導致這次試題泄露“罪魁禍首”。俄羅斯高考是從每個時區的當地時間10點開始,俄遠東地區的考生比歐洲部分的考生提前九小時進行。由于采用同一套試題,先行考試的學生將試題發布在網上,還沒開始考試的學生就能輕易獲得。
領土廣袤的美國的時區也有9個之多,從最西端位于西十一區的薩摩亞群島到最東邊西四區的大西洋時區,各地使用的時間不同。
外國人初來美國,一定會被美國時區搞蒙。美國光本土就有四個時區,Eastern (東部),Central(中部)Mountain (山地)和Pacific(太平洋),甚至有一些州處于兩個時區。
從美國的西部飛到東部,一定不能忘了調表,就連銀行和酒店也保留著掛幾個鐘的傳統。
以NBA為例,NBA總決賽時間安排在東海岸晚9點(西海岸晚6點),西部球隊主場也一樣。東部人民可以在晚上休息時間坐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看球賽,但此時一大堆西部人民正忙著做飯吃飯刷碗,再看比賽都沒有新鮮勁了。
諸多的問題塑造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文化現象——“東海岸偏見”,意思就是在各種全國性體育賽事、文娛活動及電視節目的安排上都會照顧占據大部分人口的東部地區。
雖然我國橫跨多個時區,但只采用了一個標準時區,這也是長期實踐得來的結果。中美時區制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區別。受制于地形和經濟發展水平問題,美國的大城市和人口聚集區在中部和東西海岸;而中國的人口分布相對集中,絕大多數在“黑河騰沖線”以東。
現在我們談到的“北京時間”,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京時間,而是以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的時間作為統一稱呼的“北京時間”,用來指代適用人口密集的“東八區”時間。
事實上,在“北京時間”之前,因為政治經濟等多種原因,中國也劃分過多個時區。
近代以后,沿海和長江地區被迫開放,貿易日益繁忙,來往的外國輪船越來越多,僑民和商客進進出出,需要統一標準時間為之服務,隨之“海岸時”就誕生了。在沿海沿江的租借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漢口等地均采用了“海岸時”。
隨后,清政府機構欽天監依照皇帝命令制訂國家的標準歷法——《御定萬年書》,按照北京的地方視太陽時計算時間,由朝廷頒布,稱為“奉正朔”。而中國傳統歷法同時依賴于日月兩個天體的運動,并以實際天文觀測為準,因此歷時標準都以欽天監所在地的經緯為準。
清政府滅亡后,為了方便規劃全國時間,1918 年政府將全國劃分為 5 個時區。這樣的劃分有很多問題,一個省級行政區有兩個時區,不利于省內協同工作。
隨著全國的逐步解放,實行統一時區也逐步納入了日程。當時廣播作為傳播消息最快的通信工具,在報時上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國廣播報時正好需要一個最能體現國家意志的新名稱,“北京時間”就此誕生。
1949 年11月1日,鄭州鐵路局發出了一則更改列車時刻表的通知:“本路行車時刻自十一月一日起改用北京時刻”,北京時間正式在官方場合被使用,從此迅速成為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標準時間。
而在偏遠的西藏地區,一直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還在使用東經 90° 時區,之后才改為“北京時間”。五時區的廢除以及“北京時間”的問世,是標志著中國時間正式化和規范化的里程碑事件。
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并照顧人民群眾的生活起居,1986年2月,政府批準了新疆民間采用新疆時間(UTC+6),而在鐵路、航空和郵電等業務上繼續采用北京時間。如今,自治區和兵團的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電視臺除了采用北京時間外,也還在使用新疆時間,即東經90°時間。
標準時區的設立,不僅是管理的問題,更是國家主權和領土的象征。
比如克里米亞,經過公投加入俄羅斯,把原本“東二區”時間改到了和莫斯科一樣的“東三區”,以表示脫離烏克蘭。兩者更改時區,就是與同時區的鄰國劃清界限。
統一時區,有利于讓分布于遼闊國土的人民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不同民族、風俗和地理環境的省份之間加快融合,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