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特約記者 李勇 李珍 ●本報記者 陳青青 ●魏輝 任重 柳玉鵬
近來頻頻冒出美國及其盟友打壓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消息,這種“商量好了似的節奏”,讓人想“把事情看單純點”都沒辦法。這不,美國又傳出有新動作了。《華爾街日報》16日稱,美國聯邦檢察官正試圖對華為展開刑事調查,原因是該公司“涉嫌竊取T-Mobile等美國合作伙伴的商業機密”。華為與T-Mobile的糾紛在2017年就已解決,美國陪審團也認定沒有“故意和惡意行為”,現在有人又扒出來舊事重提,怎么看都有蹊蹺。同一天,美國幾名議員還搗鼓出一項法案,要求禁止向違反美制裁法規及出口禁令的中國通信企業出售美國芯片或其他部件,這些政客尤其用惡劣言辭點名華為和中興。“我們對有報道稱美國聯邦檢察官就有關案件又展開刑事調查的不尋常做法表示關切,特別是對背后的真實意圖表示懷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她還針對幾名美國議員的舉動說:“美國在世界上制造的各種冤假錯案已經夠多了,美方的一些人應該端正心態,適可而止。”
借舊案搞刑事調查?
《華爾街日報》16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聯邦檢察官正試圖以“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為由對華為展開刑事調查。調查在一定程度上源自針對華為的民事訴訟,在其中一起民事訴訟中,美國T-Mobile公司指控華為雇員2014年從T-Mobile位于華盛頓州貝爾維的實驗室盜用了與智能手機測試機器人相關的技術。知情人士稱,調查已進入后期,可能很快會提起訴訟。美國司法部和華為發言人均不予置評。
消息刊發后,許多外媒紛紛跟進報道。路透社稱,這個代號為“Tappy”的機器人使用類似人類的手指模擬手機上的敲擊動作。據T-Mobile的訴狀,華為雇員對這個機器人進行拍照,并試圖取下其中一個部件。2017年5月,一個陪審團認定,華為應該向T-Mobile支付480萬美元賠償金。英國廣播公司稱,陪審團在2017年認為華為“侵犯了商業機密”,但行為并非出于“故意和惡意”。法新社稱,華為曾指出,“在美國陪審團裁定華為在與T-Mobile的商業秘密糾紛中沒有損害、不當得利或故意和惡意行為后,華為在2017年與T-Mobile解決了爭端”。
可見,這起案件早已解決,而且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一名通信行業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商業合作中出現糾紛很正常,T-Mobile是一家電信運營商,它的技術水平與華為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美國現在四處拉盟友排擠華為,卻沒有證據,又將舊事扒出來,恐怕是想故意放大做文章。
在表達關切的同時,華春瑩17日在記者會上說:“如果動輒將普通的民事案件擴大化、政治化,并任意動用國家機器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這不僅不符合自由公平競爭的規則,也違反法治精神。”她同時表示,中國政府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經濟合作,“我們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在美正常經營活動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極端狂妄自大”的美議員
同一天,美國出現另一條與打壓華為有關的消息。共和黨的湯姆·科頓、邁克·加拉格爾與民主黨的克里斯·霍倫、魯本·加耶戈等幾名跨黨派議員提出一項名為“電信拒絕令執行法”的議案,要求向所有違反美國制裁法規及出口管制禁令的中國電信企業施行出口禁令,禁止向它們銷售美國芯片和其他部件。
美國廣播公司稱,議案中特別提到了中興和華為。參議員科頓稱華為是中國的“一個情報收集部門”,“如果像華為這樣的中國電信企業違反我們的制裁或出口管制法律,應該受到不低于死刑的懲罰”。霍倫宣稱:“華為和中興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兩家公司都一再違反美國法律,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構成重大風險,需要追究其責任。”
“我覺得這幾個參議員的舉動就是美方一些人極端狂妄自大,同時又極端缺乏自信的表現。”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表示,
●本報駐美國、日本特約記者 李勇 李珍 ●本報記者 陳青青 ●魏輝 任重 柳玉鵬
近來頻頻冒出美國及其盟友打壓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消息,這種“商量好了似的節奏”,讓人想“把事情看單純點”都沒辦法。這不,美國又傳出有新動作了。《華爾街日報》16日稱,美國聯邦檢察官正試圖對華為展開刑事調查,原因是該公司“涉嫌竊取T-Mobile等美國合作伙伴的商業機密”。華為與T-Mobile的糾紛在2017年就已解決,美國陪審團也認定沒有“故意和惡意行為”,現在有人又扒出來舊事重提,怎么看都有蹊蹺。同一天,美國幾名議員還搗鼓出一項法案,要求禁止向違反美制裁法規及出口禁令的中國通信企業出售美國芯片或其他部件,這些政客尤其用惡劣言辭點名華為和中興。“我們對有報道稱美國聯邦檢察官就有關案件又展開刑事調查的不尋常做法表示關切,特別是對背后的真實意圖表示懷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她還針對幾名美國議員的舉動說:“美國在世界上制造的各種冤假錯案已經夠多了,美方的一些人應該端正心態,適可而止。”
借舊案搞刑事調查?
《華爾街日報》16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聯邦檢察官正試圖以“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為由對華為展開刑事調查。調查在一定程度上源自針對華為的民事訴訟,在其中一起民事訴訟中,美國T-Mobile公司指控華為雇員2014年從T-Mobile位于華盛頓州貝爾維的實驗室盜用了與智能手機測試機器人相關的技術。知情人士稱,調查已進入后期,可能很快會提起訴訟。美國司法部和華為發言人均不予置評。
消息刊發后,許多外媒紛紛跟進報道。路透社稱,這個代號為“Tappy”的機器人使用類似人類的手指模擬手機上的敲擊動作。據T-Mobile的訴狀,華為雇員對這個機器人進行拍照,并試圖取下其中一個部件。2017年5月,一個陪審團認定,華為應該向T-Mobile支付480萬美元賠償金。英國廣播公司稱,陪審團在2017年認為華為“侵犯了商業機密”,但行為并非出于“故意和惡意”。法新社稱,華為曾指出,“在美國陪審團裁定華為在與T-Mobile的商業秘密糾紛中沒有損害、不當得利或故意和惡意行為后,華為在2017年與T-Mobile解決了爭端”。
可見,這起案件早已解決,而且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一名通信行業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商業合作中出現糾紛很正常,T-Mobile是一家電信運營商,它的技術水平與華為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美國現在四處拉盟友排擠華為,卻沒有證據,又將舊事扒出來,恐怕是想故意放大做文章。
在表達關切的同時,華春瑩17日在記者會上說:“如果動輒將普通的民事案件擴大化、政治化,并任意動用國家機器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這不僅不符合自由公平競爭的規則,也違反法治精神。”她同時表示,中國政府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經濟合作,“我們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在美正常經營活動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極端狂妄自大”的美議員
同一天,美國出現另一條與打壓華為有關的消息。共和黨的湯姆·科頓、邁克·加拉格爾與民主黨的克里斯·霍倫、魯本·加耶戈等幾名跨黨派議員提出一項名為“電信拒絕令執行法”的議案,要求向所有違反美國制裁法規及出口管制禁令的中國電信企業施行出口禁令,禁止向它們銷售美國芯片和其他部件。
美國廣播公司稱,議案中特別提到了中興和華為。參議員科頓稱華為是中國的“一個情報收集部門”,“如果像華為這樣的中國電信企業違反我們的制裁或出口管制法律,應該受到不低于死刑的懲罰”。霍倫宣稱:“華為和中興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兩家公司都一再違反美國法律,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構成重大風險,需要追究其責任。”
“我覺得這幾個參議員的舉動就是美方一些人極端狂妄自大,同時又極端缺乏自信的表現。”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表示,全世界都對美國千方百計動用國家機器打壓封殺中國高科技公司的真實意圖看得非常清楚。美方作為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正常作為,更不應是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正當作為。“我想再次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濫用所謂出口管制措施,反對美方干涉企業開展正常的國際貿易與合作。”
一些美國政客對華為的戒心簡直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英國《金融時報》17日稱,除了希望禁止向華為等中國企業出售美國設備,還有美議員警告“華為太陽能設備可能威脅美國電網”。來自加州的民主黨議員麥克納尼16日稱,“如果我們使用的設備是由不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制造的,我們就是在自設陷阱。”
美國政客的“封殺”圖謀能得逞嗎?他們顯然一廂情愿地高估了自己。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7日稱,華為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技研發,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897億元。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7.43萬件專利授權,其中絕大多數為發明專利。分析人士表示,因為這些專利,“封殺”華為絕非易事,7.4萬件專利幾乎不可能被完全繞過,這為華為在國際通信產業鏈上創造了一條護城河。報道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罕見接受媒體采訪,任正非強調,“我們多年來在研發上大量投入……中興遭遇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華為身上”。
打壓中國科技進步“膚淺無效”
美國向盟友施壓不要使用華為設備、加拿大應美方要求拘押華為高管孟晚舟、波蘭以“間諜活動”為由逮捕一名華為員工……一段時間來,美國及其部分盟友針對華為的舉動真是招數頻出。繼日前接受外媒采訪后,任正非17日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多家國內媒體記者采訪。回答《環球時報》記者關于西方對中國企業“盜竊知識產權”的指責時,任正非表示,華為不能代表別的企業,“但是我們自己是絕對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詳見本報今日第十一版)
不知是不是因為美國的壓力,“德國之聲”17日援引德國《商報》的報道稱,德國政府正“積極考慮”以更嚴格安全標準排除使用華為5G設備。德國監管機構此前曾明確表示,沒有證據表明華為構成安全威脅。
盡管打壓帶來一定影響,但不可能阻止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德國之聲”稱,相較于西歐國家的戒備,南歐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都對華為表示歡迎。香港《南華早報》稱,分析人士表示,因為技術和價格優勢,華為5G技術可能仍將保持在發展中市場的競爭優勢。17日,法國駐華大使黎想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法國歡迎任何外資企業的投資,包括華為在內的投資。
拒絕中國公司則讓一些國家遭受損失。《悉尼先驅晨報》15日稱,澳大利亞第二大移動和固定互聯網提供商Singtel Optus推遲了本月推出固定無線5G服務的計劃,業內猜測,澳政府禁止華為等供應商是造成延遲的原因。一些人認為,作為全球頭號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在5G設備方面比競爭對手領先一年。
臺灣《旺報》稱,根據第三方經濟學家的分析,美國在2017到2020年這段時間,如果沒有禁止華為參與競爭,整個5G無線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可節約200億美元。很顯然美國為了抵制華為,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報道認為,美國與盟友封殺華為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不樂見中國高科技崛起。如果在二三十年前,美方意圖或許還能奏效。如今大陸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競爭優勢,都與美方拉近距離,甚至有些還是超前的。盡管美方一再阻擋,卻也無法達到全面封殺的地步。日本富士電視臺17日稱,中國上升勢頭是無法遏制的,美國想通過打壓中國大企業來讓中國科技進步停止,這種做法膚淺而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