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凌
流動圖書館因投資少、見效快、靈活性強,能夠補充圖書館固定設施的不足,增進對邊遠地區的覆蓋,被視為文化扶貧和貧困地區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指出,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服務脫貧攻堅大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應構建固定設施、流動設施和數字設施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的設施網絡體系,研發配備新型集成化、便攜式、多功能流動文化服務設施裝備,轉變流動服務觀念,豐富流動服務內容,創新流動服務方式,逐步實現流動服務常態化,讓基層、農村群眾通過流動服務也能享受到內容優質、形式現代的公共文化服務。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已有不短的時間,其成效關系到貧困地區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否健全、貧困地區民眾文化權益是否得到保障,為此,本研究試圖回答:其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未來應如何發展?
《圖書館學情報學詞典》這樣定義流動圖書館:是遠離固定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方式,是利用某種運輸工具裝備起來的圖書館,可以任意移動,定期將圖書送至各個工礦企業、機關、農場、學校、居民點,開展圖書借閱工作,舉辦群眾性的圖書宣傳活動[1]。在國際上,流動圖書館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流動圖書館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地為讀者送書上門或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設置的圖書流動站中辦理借閱業務等,又稱流動圖書站;狹義的流動圖書館專指汽車圖書館(Bookautomobile)[2]。在本研究中,依據《“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是指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圖書流通服務點和汽車圖書館。
本研究采用文獻調查法、網絡調查法和電話訪談法等,全面收集涉及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政策法規、研究文獻和案例資料,探討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之道。鑒于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伴隨著我國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始于21世紀初,故將資料收集時間界定為2000年至今。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只是現代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點,也不是學術研究熱點,相關材料不多,也很分散,本研究的一個難點是完整地收集相關資料。為此,資料收集采取如下策略:
(1)將檢索范圍擴大到貧困地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基層圖書館、農村圖書館、信息貧困等領域,再從檢索結果中篩選出涉及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的內容。
(2)對政策法規收集,2019年4月6~7日,通過中央人民政府網、文化和旅游部網等網站搜集到26部相關政策法規,探尋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的政策法規依據。
(3)對實踐案例收集,2019年4月9日~5月29日,對黑龍江流動圖書館、寶雞市流動圖書館等典型案例,首先進行文獻調研和網站調研,了解基本情況;隨后進行電話訪談,訪談對象包括相關負責人和參與人員共6 人,訪談總時長逾300分鐘,主題包括但不限于建設主體、管理主體、運行情況、存在問題等;最后整理訪談內容,按照上述主題進行歸類。
(4)研究文獻收集涉及期刊文獻、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和著作。在期刊文獻、會議文獻和學位論文收集上,2019年6月3~6日,在CNKI中檢索到相關文獻104篇,其中博碩士論文和會議文獻10篇。在著作收集上,2019年6月10日,以“流動圖書館”為任意詞,通過國家圖書館書目數據庫、廣州圖書館書目數據庫、云晟文創智能采訪管理系統檢索到的圖書相關度小;擴大檢索范圍,以“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服務體系”等為任意詞再次檢索,獲得含有相關內容專著4部。
涉及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的政策法規共26部,其中政策23部、法規3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制定主體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法制辦等、文化部、國家民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新出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國務院扶貧辦等,文化部頒布最多。在實施地域上,80%屬于全國性政策,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文化科技發展(創新)規劃、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而專門針對貧困地區的政策只有《“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從文本內容看,國家認識到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流動服務是貧困地區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決策呈現出一條清晰的軌跡:最初是單體流動圖書館,隨后納入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最后作為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組成部分;而“十三五”時期的思路是:構建固定設施、流動設施和數字設施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的設施網絡體系,體現開放、立體、實用、高效的設施建設新理念,以推動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跨越式發展。
政策法規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展現了國家對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的重視。但從實踐來看,發展策略、財政支持、技術手段等規定具有一定的粗線條特征,約束力較弱,未來需要配套實施細則,強化政策執行的剛性約束。
雖然與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相關的期刊文獻、會議文獻和學位論文多達104篇,著作也有4種,但并沒有1篇文獻或1部著作以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作為專門的研究對象。盡管相關研究只是或多或少涉及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但實際上這些研究對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也有所助益。在專著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討論了欠發達地區圖書館建設主體、管理層級、運行模式等[3];《公共圖書館建設主體研究:全覆蓋目標下的選擇》認為由經濟能力較弱的基層政府建設圖書館服務體系,即使全覆蓋,也難以實現均等,應建立由總分館、流動圖書車、流通借閱點等構成的服務設施體系[4];《貧困地區公共閱讀研究》認為貧困地區公共閱讀資源應建立流轉機制,建設由總館、分館和流動服務點組成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5];《西藏公共圖書館的設置與服務體系建設》認為政府主導、標準化、規范化等策略適用于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6],這些研究對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均具有指導意義。在期刊文獻、會議文獻和學位論文方面,研究主題包括:分析流動圖書館發展脈絡[7-8],探討貧困地區公共文發展策略[9-10],分析廣大基層圖書館存在問題和發展對策[11-15],研究信息貧困和數字貧困[16],這些研究對從全局視野建設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具有啟迪意義。整體而言,目前對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的研究非常貧弱,需要專門開展基礎研究和專題探討。
流動圖書館雖然是貧困地區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扶貧的抓手,國家也進行扶持,但目前的建設責任主要落在貧困地區,廣大貧困地區財政困難、資源貧乏,圖書館固定設施建設已非常不易,流動圖書館建設更難顧及,導致流動圖書館并未在貧困地區普及,其服務效益與民眾需求存在巨大的落差。截至2016年,多數基層圖書館未配備流動圖書車,不具備流動服務能力;而在配置了流動圖書車的地區,海南通過流動圖書車服務的人次占總服務人次3.6%,外借圖書冊次占總外借冊次6.4%,甘肅通過流動圖書車服務的人次占總服務人次5.4%,外借圖書冊次占總外借冊次9%①。盡管如此,仍然出現了一些成果。比如,貴州2008年啟動流動圖書館項目,以省館為龍頭、縣館為支撐,形成輻射鄉村的網絡[17];2018年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阿佳講故事”團隊聯合志愿者,赴拉孜縣、班戈縣等地開展“阿佳講故事走進牧家”“優秀數字文化進寺院”等流動服務②。下文介紹幾個代表性案例,能一窺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現狀。
(1)黑龍江流動圖書館。黑龍江有14個國家級貧困縣[18],這些地區的很多民眾在閱讀上可謂嗷嗷待哺。為此,2007年黑龍江省圖書館牽頭啟動“全省流動圖書館工程”[19],在貧困縣圖書館、邊防部隊、邊境農場、林業局(場)等建立79個流動分館、73個數字分館、28個流動站③;為強化流通和循環,將分館按地域劃分成7 個組,組內配送圖書不重復,每年進行組內流動[20]。截至2018年,流動分館累計配送圖書619,258冊、流通圖書1,007,619冊次③。
(2)寶雞市流動圖書館。陜西省寶雞市2011年獲批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示范區,寶雞市圖書館提出“館點線制”構想,強化流動圖書館建設,旨在實現圖書館標準化服務項目的動態流轉和循環配置[21]。寶雞市政府配置流動圖書車,但運行經費匱乏,未能按照預設的標準化配送線路進行集約化管理和集團化運營。盡管如此,寶雞市館及縣(區)館盡最大努力開展了流動圖書館服務,比如每周在社區、學校、公園等流通服務點開展服務④。
(3)“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宋慶齡基金會1987年設立該項目,在貧困地區建立鄉村流動圖書網點和學校圖書室,流動圖書車定期巡回送書,一般1年2次,曾在貴州、四川、甘肅等省份的貧困地區建立22所兒童流動圖書館,受益兒童153余萬⑤。以甘肅省張掖市為例,1996年成立張掖市兒童流動圖書館,以市館兒童閱覽室為中心館,配置1輛流動圖書車,流動書箱和桌椅,以及15萬冊書,在23所鄉中心小學設置流動點,2002年流動圖書近60萬冊次,覆蓋4萬多位鄉村兒童;也舉辦閱讀活動,曾獲得第四屆“曙光杯”全國小學生征文大賽最佳組織獎。項目合作結束后,兒童流動圖書館陷入停滯狀態,由于多數流動點設在貧困地區的學校,張掖市圖書館會在開展“三下鄉”等活動時查看流動點,避免圖書資源等流失⑥。
(4)金寨縣圖書館流動服務。1990年安徽省金寨縣圖書館爭取到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項目實施4年,共在27個農村中小學設立流動圖書服務點,共配送書籍3.4 萬多冊⑦[22]。2013年金寨縣圖書館作為安徽省公共圖書館服務一體化建設試點單位,構建以縣館為總館、鄉鎮文化站圖書室為分館、村農家書屋為服務點、流動圖書服務點和流動圖書車為補充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2014年啟動流動圖書服務點建設,獲文化部配送1輛流動圖書車。截至2015年,建立鄉鎮分館23個,村服務點231個,村校、部隊、監獄等服務點16個;年新增圖書10萬冊,每個服務點流轉圖書2次,每次流轉新書逾200冊、期刊20種[23]。
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政策法規日趨完善,業界踐行普遍均等全覆蓋理念。總體而言,各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既有共性,也有差異。
(1)專業服務,效益顯著。已開展流動服務的貧困地區圖書館基本都能提供專業服務,效益顯著。一是流動圖書館均以區域內資源相對豐富、專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經費相對較多的館為龍頭,通過流動圖書館帶動其他圖書館(室),共享資源,協同服務,流動圖書館是貧困地區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已成為業界和社會共識。二是流動圖書館可以滿足邊遠地區群眾的近距離閱讀需求,能培養閱讀風氣,提升圖書館服務覆蓋率和均等化。三是無論是省政府投入經費的貴州流動圖書館,還是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黑龍江流動圖書館,抑或是與基金會合作的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都突破了一級圖書館只有唯一一個建設主體的體制,實現了貧困地區圖書館建設主體的多元化。四是流動圖書館建設成本比固定圖書館低,實行扁平化管理和一體化運營,能實現低投入高產出。五是能提升館員素養。流動圖書館館員通過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服務,往往能獲得職業榮譽感;而當地圖書館館員在與流動圖書館館員共同服務過程中,能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亦能提高服務技能。不少圖書館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堅持開展流動圖書館服務,或在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資助結束后想辦法維持服務,與此密切相關。
(2)保障缺失,規范較弱。從目前情況看,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多采用項目制。有些地區有比較完善的規劃,但由于保障缺失而無法完全實施,如寶雞市流動圖書館。有些地區甚至未能立項,以延伸服務形式開展活動,如西藏流動文化服務。黑龍江流動圖書館開展10余年,完全靠利用政策法規和項目爭取經費。缺乏制度保障,僅僅采用項目制,導致流動圖書館發展很不穩定。此外,流動圖書館從建設定位、運營模式、評估考核到具體業務,缺乏較強的規范性,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
(1)建設主體不同。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主體是設置經費、人員經費、文獻與設備購置經費以及運行經費的基本來源[12]。建設主體的意識和支付能力決定了各地的支持力度不同。各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主體往往不同。黑龍江流動圖書館經費來自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示范省、國家公共文化云應用等專項,中央政府是實質的建設主體。寶雞市流動圖書館屬于國家級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子項目,當地政府是主要的建設主體。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宋慶齡基金會設立,它們是建設主體。中央資助項目、貧困地區政府和非盈利組織投資流動圖書館,往往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
(2)管理主體不同。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的管理主體各不相同。比如,黑龍江省圖書館作為黑龍江流動圖書館建設主體,委托地市館對所轄分館進行工作指導、業務培訓與年度考核;寶雞市館負責全市流動圖書館管理和運營;宋慶齡基金會負責兒童圖書館項目管理和運營。不同管理主體實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導致管理模式、運營方式、服務效能、考核機制各不相同。
(3)覆蓋層級不同。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的差異導致服務區域和覆蓋層次不同。黑龍江流動圖書館覆蓋地域是全省邊疆地區、邊境農場、林場、邊防部隊、哨所等。貴州省流動圖書館輻射全省鄉村。寶雞市流動圖書館原計劃覆蓋市―縣(區)―鄉鎮―村,但受人力、財力、交通等限制,只能在局部地區開展服務。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面向全國貧困地區兒童,覆蓋面曾達到20個省份貧困地區鄉村,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寥寥無幾。
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已成體系,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基本模式是:市館作為中心館,縣(區)館實行總分館制,配置自助圖書館、流動圖書車,構成覆蓋城鄉的服務網絡。但廣大貧困地區的圖書館,一方面近年雖然地方政府努力投資,但欠賬多、基礎弱,加上地方財力有限,仍然普遍缺乏建設保障,離規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路途遙遠[12];另一方面,貧困地區往往地廣人稀,山高路遠,普遍布局固定圖書館網絡不僅投資巨大,而且服務成本高昂,服務效能不高。但是,在貧困地區開展流動圖書館服務過程中,館員們最深的感觸是越往基層,群眾需求越強烈。從國內外實踐看,流動圖書館是服務偏遠地區的最優選擇之一,這正是政策法規要求貧困地區因地制宜開展流動圖書館服務的根本原因。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加快建設流動圖書館,并使之實現可持續發展。毫無疑問,這個任務非常艱巨,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加大投入;也需要社會各界關注,積極參與建設;還需要業界探索和學界研究,提供實踐經驗和學術支撐。
基于貧困地區財力逐級減弱現實,以及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經驗和教訓,本研究建議實行一竿子插到底的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發展策略。各級政府應積極作為,根據各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以及流動圖書館建設目標,一方面推進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將建設主體上移到合適的層級。
近年財力較強的上級政府開始主動分擔基層圖書館建設責任,但這種責任沒有制度化,上級政府的參與具有不徹底性和非穩定性。《公共圖書館法》《“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為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政策法規依據,因此應加強制度保障。第一,各貧困地區由省館牽頭,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各層級圖書館實際,推動出臺貧困地區圖書館建設管理政策法規,確立流動圖書館制度。第二,公共圖書館界發揮行業力量,推動建立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政策法規的落實機制。第三,貧困地區圖書館應根據相關政策法規,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保障。
確定了圖書館建設主體,意味著就確定了設置經費、人員經費、文獻與設備購置經費、運行經費的基本來源[24],這對保障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發展具有根本性作用。將建設主體從財力薄弱的本級政府上移至財力和協調力較強的更高級別的政府層級,能打破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體制障礙。
(1)省級財政較好的地區,采取“省級政府+當地政府”模式,由省級財政承擔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和服務的大部分經費,貧困地區市縣財政負責小部分經費。
(2)省級財政較弱的地區,采取“中央政府+當地政府”模式。《公共圖書館法》第7條規定國家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央財政可通過轉移支付形式,承擔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和服務的主要經費。同樣,貧困地區市縣財政承擔流動圖書館小部分經費。
《公共圖書館法》第4 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貧困地區市縣財政承擔流動圖書館部分經費,這是履行地方政府責任的體現,也是增強地方政府圖書館意識的手段。
(3)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社會力量是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要吸取兒童流動圖書館項目等經驗教訓。社會力量參與,應由政府作為共同建設主體,納入貧困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進行統籌規劃。
(1)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可委托省館作為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管理主體,這是實行專業化管理的一個選擇。省館具有面向全省開展業務輔導的職能,也具備專業管理能力,能夠承擔起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管理職責。法國設有省外借中心圖書館,利用汽車圖書館為鄉村服務點提供服務,阿爾岱什省外借中心圖書館的汽車圖書館每年穿梭230個驛站,提供100多萬人次外借服務,還負責志愿者培訓、閱讀推廣[25]。
(2)探索行業管理,以推動包括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在內的全國流動圖書館建設和管理規范化、科學化。中國圖書館學會可以設立流動圖書館專業委員會,承擔行業管理責任。美國設立了流動圖書車及延伸服務協會(Association of Bookmobile & Outreach Services),制定管理標準,設立流動圖書館日[26]。
(1)打造綜合性服務平臺。流動圖書館雖然體量小,但面向的是貧困地區的多類型讀者,應挖掘自身的人文和空間價值,打造成涵蓋圖書借閱、休閑娛樂、信息交流、技術普及等功能的文化服務平臺。一是閱讀服務轉型。貧困地區群眾的閱讀需求包括娛樂性和發展性兩類。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貧困地區以滿足增長才干、實現自我等為價值追求的發展性需求,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的高層次娛樂信息需求呈上升趨勢,流動圖書館閱讀服務應順應新型需求進行轉型,比如將產業信息、體育娛樂信息納入服務內容[27-28]。二是開展閱讀推廣。流動圖書館在調研服務地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舉辦兼具文化性和娛樂性的閱讀推廣活動。三是信息素養教育。信息貧困在貧困地區非常明顯,流動圖書館可以助力貧困地區跨越數字鴻溝。四是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和老人多,可發動志愿者進行幫扶。五是服務手段現代化。順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既可以將固定圖書館的現代服務手段應用于流動圖書館,也可以通過無線網絡連接總館和服務點,開展參考咨詢、數字閱讀、線上培訓等。
(2)服務設計科學化。貧困地區往往很偏僻,用戶非常分散,流動圖書車在路線、地點和時間安排上需要科學化。比如,面向農業勞動者,選擇農閑時節;面向學生,選擇假期。此外,流動圖書車作為圖書館與大眾溝通的方式[29],需要通盤考慮安全性、易用性、舒適性、親和力。在安全上,流動圖書車必須遵守《WH/T 76-2016流動圖書車車載裝置通用技術條件》,以適應貧困地區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環境惡劣的自然條件。在精致服務上,可以設立專題流動圖書車。法國設立了富有特色的嬰幼流動圖書館、藝術流動圖書館、音像流動圖書館,以及為老人服務的藍色文化圖書流動車,每輛流動圖書車賦予詩意名字,成為一道道風景線[25]。空間設計應關照用戶需求。法國塞納-馬恩省嬰幼流動圖書車分為兩個部分:后半部分靠壁是兩排矮小的凳子,地板鋪上地毯,便于孩子在車廂內享受色彩鮮艷的圖片和圖書;前半部分是特制盤子,裝滿圖書,布置了適宜的閱讀空間[25]。日本大阪市街角號汽車圖書館排列圖書時,特意將兒童讀物排在車內架上,成人讀物則排列在外側,打開汽車左邊的門,成人站在車外就可以選擇圖書;為方便殘疾讀者,車的尾部專門設計可供輪椅上下的通道[30]。
為推動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吸納圖書館業界和學界專家、資深圖書館館員、流動圖書館用戶、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建立考評小組。考評小組應有科學的考評機制,堅持周期性考評。考評小組既要科學考評建設主體,也要科學考評管理主體,更要分析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發展問題、原因和發展思路。有理由相信,在建設主體明確化、管理專業化、經費保障化、資源多樣化、服務專業化、考評科學化框架下,貧困地區流動圖書館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障貧困地區民眾的閱讀權利,助力現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
注釋
①根據《中國圖書館年鑒2017》統計資料,以及2016年各地公共圖書館基本情況數據計算得出。
②相關報道見:http://m.xinhuanet.com/xz/2018-06/04/c_137228989.htm。
③數據由黑龍江省圖書館資源共享部負責人提供。
④資料來自對寶雞市圖書館負責人的電話訪談。
⑤資料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宋慶齡基金會合作項目第四周期各地工作總結會議資料匯編(1996)。
⑥資料來自對張掖市圖書館該項目參與人的電話訪談。
⑦部分資料來自對金寨縣圖書館原館長吳建國先生的電話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