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

摘? 要:L-乳酸工藝條件優化措施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玉米原料的整體利用率,縮減L-乳酸產品制備的成本,更好地保障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憑借液化與糖化等工藝流程的調整,更能夠顯著提升整體產品的制備速率,使其更貼合產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式,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該文基于玉米原料發酵生產L-乳酸工藝條件優化要素展開分析,期望能夠為后續生產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玉米;發酵生產;L-乳酸;工藝優化
中圖分類號:TQ921? ? ? ? ? ? ? 文獻標志碼:A
L-乳酸是以玉米淀粉為主要原料,通過生物發酵技術精制得來的有機酸。其液體為無色澄清狀,與水、乙醇、乙醚能任意融合,并且具備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直接參與至人體新陳代謝中,并且無任何副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妝品煙草等行業內,具備極高的商業價值。而站在產品生產的角度來看,現有L-乳酸生產工藝仍停留在產品初級極端,若要得到質量更好的產品,則勢必要對其制備工藝進行優化。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儀器
材料:選用單位培育的L-乳酸高產菌株凝結芽孢桿菌、基氮、斐林試劑。
儀器:全自動發酵罐、溶氧測定儀、恒溫水浴鍋、高壓蒸汽滅菌鍋、電子顯微鏡、噴射液化器及配套裝置、電子天平、溫度測定儀、pH計。
1.2 試驗方法
首先,需取定量淀粉酶與水,將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再攪拌,定容,制備成復合酶制劑,在玉米面粉調漿操作期間,逐步加入至其中,做好預液化操作,然后再借由噴射液化氣及配套裝置進行徹底液化,通過過濾措施將玉米蛋白粉篩出,對液體進行糖化操作,最后再由發酵罐進行發酵,隨后制成L-乳酸產品。
篩出的玉米蛋白粉則需要經過烘干處理,隨后便可包裝存儲。
1.3 工藝優化對策
1.3.1 玉米粉液化工藝優化
不同調漿溫度、預液化時間、加酶量對玉米粉液化的影響如下:玉米粉加水調漿后迅速吸水膨脹,通過調整調漿溫度,抑制細菌的繁殖,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酶,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變成溶解狀態。結合試驗結果觀察可知,調漿溫度在95 ℃時,預液化時間60 min,液化時間90 min,淀粉酶加入比例為0.1%時效果較好。
1.3.2 糖化工藝條件的優化
糖化工藝條件的研究主要包括:糖化溫度、pH值、加酶量和反應時間等4個因素,目的是得到符合乳酸發酵要求的葡萄糖液。由于4個因素緊密相關,采用L9(34)進行正交實驗,其因素水平見表1。
結合試驗結果可知,確定糖化的最佳條件為即糖化溫度60 ℃,糖化時間24 h,糖化pH值4.8,復合酶制劑用量0.15%。比較原有糖化工藝,不但在工藝條件方面得到了顯著改善,使得可發酵性的得率提升較高,同時糖液的過濾速度也得到了保障,使玉米原材料的利用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為后續L-乳酸發酵工藝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較扎實的基礎。
2 發酵工藝各項條件的優化
2.1 發酵營養條件的優化
2.1.1 氮源影響
為明確不同氮源對L-乳酸發酵的影響,使發酵工藝條件得到更合理的改善,該次試驗共選用了酵母膏、麩皮、棉籽蛋白粉和玉米漿4種氮源,并在同種反應環境和處理流程中進行了對比。根據試驗結果可知,酵母膏的發酵產量最高,其次便是玉米漿,而麩皮與棉籽蛋白粉的產量較低,并不符合工業化生產的需要。期間,若選用酵母膏作為主要生產氮源,其成本較高,很難為工業化生產提供充足的經濟效益,而玉米漿的成本較低廉,并且產酸量相對于酵母膏差距不大,所以能為企業提供客觀的經濟效益。
2.1.2 糖濃度影響
為了明確糖濃度對發酵工藝的影響,在全自動發酵罐基礎上,將糖濃度控制在170 g/L~250 g/L,期間濃度由低到高分別試驗。經由菌體產酸檢測結果可知,L-乳酸發酵工藝最適合的濃度為230 g/L,而后濃度的提升對發酵產酸量的影響不明顯。
2.2 各項發酵條件對L-乳酸發酵的影響
2.2.1 接種量的影響
為明確不同接種量對發酵周期的影響,在菌種選育的基礎上,需要嚴格把控發酵材料的質量配比,而后再對發酵周期數據進行統計,以便對比得出結論。
根據試驗結果可知,在接種量占發酵材料的10%時,L-乳酸的發酵周期能夠較迅速的縮短至47 h,而后持續增大接種量,變化并不顯著,因此接種量控制在10%,是最合適的配比。
2.2.2 溫度的影響
為了明確不同溫度環境對發酵產酸的影響,本次試驗將發酵溫度控制在49 ℃、50 ℃與51 ℃,發酵時長控制在60 h,并分別設立了試驗組,以便對菌體成長的狀況進行對照。而結合試驗資料可知,L-乳酸在發酵期間,49 ℃與51 ℃在0~40 h區間的產酸量雖一直呈極為明顯的上升趨勢,但之后呈現出了較明顯的下滑趨勢,而50 ℃的反應則較為平穩,因此也更適用于工業生產。
2.2.3 pH值的影響
為了明確不同pH值對發酵產酸的影響,該次試驗將反應pH值控制在4.5~8.0,并列舉了多個試驗組別。結合試驗結果可知,菌體生長及產酸在pH值4.5~6.2,其產量一直呈現較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在pH值6.2~8.0階段,產量下滑也較為嚴重,因此為保證菌體生長量吻合工業生產需求,其發酵環境的pH值理應控制在6.2。
2.3 發酵工藝整合優化
根據上述各項優化試驗可知,糖濃度為230 g/L,接種量為10%,溫度為50 ℃,pH值為6.2,氮源為玉米漿是最適合工業生產的搭配,但在生產制備經驗尚不充分的情況下,以上工藝優化措施是否存有內在干擾仍不得而知,因此便需要對發酵工藝進行整合優化,并查看各類因素是否存在相互抑制或干擾的情況。
在整合期間,該次試驗主要采用了二水平設計與響應面分析2種舉措。
其中,二水平設計是借由mintab軟件對各項試驗元素的整合,通過特性認定進行復次模擬試驗,分析是否存在干擾與影響因素的檢測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影響因素都會選擇一個較高和較低的水平,然后通過假定響應值區間判定最適宜的搭配方案。
響應面分析是基于二水平設計確定主要影響要素的研究辦法,在多次模擬試驗中,能夠有效篩選出潛在的問題,并可以進一步縮減試驗誤差。而通過歸回方程可知,溫度50 ℃。pH值6.2的環境中,所產出的乳酸產量高于多次試驗的平均值,因此可證明上述工藝優化條件能夠為L-乳酸的生產提供充足保障。
3 結語
以玉米為原料發酵生產L-乳酸工藝條件優化措施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以經濟為前提,在原有產業鏈基礎上提供更高效的生產方案,顯著提升工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糖濃度、氮源、接種量、溫度、pH值等工藝元素的有效管控,更能夠提升工藝生產的穩定性,進一步降低產品原料的損耗。因此,在論述l-乳酸工藝條件如何優化期間,必須明確各類因素可能對發酵工藝造成的影響,并做好各項試驗做好論據,才能為后續生產工藝的可持續優化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樹銀,郭廷.以玉米為原料發酵生產L-乳酸工藝條件優化[J].河南化工,2018,35(11):32-35.
[2]黃玉龍,石鵬霞,武澤,等.米根霉發酵木薯淀粉產L-乳酸的工藝優化[J].中國釀造,2018,37(11):101-107.
[3]張鑫,李思萌,吳祖芳,等.一種植物乳桿菌發酵紫薯工藝條件優化[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17(2):29-34.
[4]陶靜,許賽信,孟德俊,等.乳酸菌發酵生產胞外多糖條件優化研究[J].食品工業,2017(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