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妙燕
(杭州市夏衍中學,浙江 杭州)
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信息之間的交流和傳遞也正變得越來越方便,包括微電影、微博和其他類似的產品在內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和青睞。微課本身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優化。通過構建主義的原理,將系統內部每一個小塊的微小的知識點進行組合,再通過網絡多媒體手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內部的知識。通過將教學內容和多媒體軟件相結合,從而使得教學效果變得更好,廣大師生到目前為止也在越來越多地將“微課”引入不同科目的教學和復習過程中。
“微課”是包括課堂教學視頻、與教學相關的其他教學設計、素材硬件、教學反思和練習測試在內的全套輔助性教學資源。微課內部的內容本身是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組織結構所共同營造的一種半結構化和主題式的“小環境”。微課本身既與傳統單一的教學課例有著本質的區別,又是在傳統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
微課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點。第一,由于短小的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因此整體教學的時間較短,最長的微課也不超過10分鐘。第二,相比于傳統的課堂,微課內部本身問題較為集中,主題也較為突出,整體教學內容較少,因此更符合教師本人的需要。第三,整個微課的資源容量相對較小,一節微課只有幾百兆大小,學生能夠通過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全方位地實現移動式學習。
進入高三的復習階段,絕大部分的學生對高中的物理有了一定的掌握,也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以及對物理模型的建立存在一定困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學習能力強弱不同,課堂的聽課效果、接受程度、理解能力不盡相同,課堂40分鐘的復習授課時間總感覺遠遠不夠。
(1)知識容量需求巨大,需要隨時調取某一模塊的知識,以應對綜合性問題的解決。
(2)需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碎片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達到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學習。
(3)高中物理中的諸多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公式要從多個維度加以復習,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識記、理解和應用。
(4)高三學生身心壓力巨大,面對種種復習課中的疑難問題和困惑需不受時空限制并能反復加以學習。
當微課被運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前預習過程時,主要可以結合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在該策略運用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主學習、微課學習和課堂教學三大模塊結合起來,并在之后主要分為課前和課后兩個不同的教學階段。圖1為筆者研究出的關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圖2為高中物理微課在課前應用策略中的流程圖。這樣不僅細化了每個復習的環節,還使得教師教學的環節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環節能夠更好地結合起來,強調了學生自主復習和教師復習的一種結合,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更加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圖1 關于翻轉課堂的物理選考復習模式

圖2 高中物理微課課前復習策略流程結構圖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進行第二輪復習的過程中,雖然諸多學生往往顯得非常優秀,但真正在講解一些選擇題和概念時則往往處于停頓的狀態。在課后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覺到部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概念理解得還不是很透徹,甚至對一些概念的理解產生偏差。由于課堂時間短暫,而所要復習的內容又非常多,因此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課的方式,以概念為主,舉例為輔,在復習的過程中只選擇1~2道有針對性的概念性的選擇題,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點,另一方面學生只需要通過在空余時間觀看微課就能夠起到復習概念和提高復習效率的作用。
如上述這般,將所有需要復習的知識和概念做成簡短的視頻再加上簡單的解釋,這也就是在高中物理選考復習階段時預習的微課,雖然每次的內容都不是很多,但短短的兩分鐘就能夠讓學生將本堂課所需要掌握的內容全方位地記憶下來。
在復習到“電場”這一章的概念時,由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但這一章本身的概念和公式又是比較多的,所以很多學生對此已經不能夠很好地記憶,在做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甚至將電和磁的概念混為一談,在真正判斷時也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圖3就是在微課的模式下所講述的關于“電場”的概念。通過這樣簡短的微課,學生也就逐漸養成了無聲預習的習慣。

圖3 電場結構知識圖表
微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復習課的過程中進行預習,而且也能夠在課堂復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通過變換例題來提高其效率。在講解實驗紙帶計算瞬時速度和加速度的過程中,雖然很多學生從高一開始就已經接觸到這個實驗,但很多同學在計算的過程中總是百般出錯,不是公式計算出現錯誤就是數字代入出現錯誤。如果能夠將實驗的每個步驟拍成錄像,之后再制作成視頻,搬上教室的熒幕,這樣也就能夠使得學生加深印象,減少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圖4

圖5
在高中物理選考復習和迎考的階段,并不是所有的微課都制作得很精美。有些微課只是將公式、定理和定律的內容簡單地重復和呈現出來,之后再將解法呈現出來。圖4和圖5就是以電壓表改裝的例題出現,然后再一步步地呈現出解題的思路,再將解題過程一步步展示出來。如果學生對于以上兩張圖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那么就馬上暫停做題的過程,之后再進行補充。微課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看例題的過程中也變得更加輕松。
微課的引入就是為了能夠將解題的思路更好的程序化。當學生對一些物理的公式和定理相對較熟悉之后,那么教師就可以開始訓練學生解題。如上述例子所示,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情況,讓他們按照試題的發展順序進行解題,在分析出各類情景之后,再將情景轉化為模型。物理中所有的試題都將被歸入不同的知識點,所有的試題幾乎都是圍繞一個或者幾個對象進行研究的。通過分析情景之間存在的聯系而設計微課。所以,其實在高中物理選考復習迎考的階段,主要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好地得以程序化,通過尋找研究對象和運動的過程,來將情景轉化成模型,在學生找出規律之后再列出方程。
由于整個課堂內部的時間非常有限,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一定要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制作一段視頻,并在此基礎上更加全面地歸納一個知識點。例如,在講解電磁偏轉問題時,就要放“電場微課”的視頻。其實通過這樣一個個短小的微課視頻,學生上課的效率會變得更高。
在高中物理選考復習的階段,往往將所有的知識歸結成小專題,之后再讓學生繼續進行學習。但要講透一個小專題往往不是依靠三言兩語就能夠實現的,而一般老師可以將一些小技巧歸納入微課中,學生掌握了一些小技巧,解題自然會變得更加容易。
皮帶傳動與同軸傳動本身是兩種非常常見的傳動模式。而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直接灌輸給學生一些概念,那么學生也只能夠是進行死記硬背。而如果想要全方位地了解傳動模型的特點,那么尤其需要在建立線速度和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全方位分析傳動的過程,之后才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計算出弧長和圓心角之間大小的關系。
而所謂的課后鞏固指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后理解的基礎上去進行記憶,通過深入理解各個章節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來更好地深入體會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最終讓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最終能夠通過體會各個知識點的地位和作用來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論。
高中物理的復習始終都是以高考為最終目標的。而無論物理的教學模式如何改革,如果能夠在復習中加入微課,那么教師就能夠將所有的章節和專題復習以一小段一小段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也可以最終方便學生在平時復習中進行使用。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來提高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