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艷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數學組,湖北 孝感)
選課走班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對學生的多元化培養,進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全能型人才。目前,在高中實施選課走班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學過程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在選課走班和素質教育的雙重要求下,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教師必須要對教學的方式進行改變,加強對選課走班背景下數學教學方式的研究,進而探索出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在選課走班的背景之下,為了能夠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選課走班模式的重視,以現代化的教學觀念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選課的模式主要分為選課制、分科制、定向選修制以及全選修制等集中模式。其中選課制主要就是指在學生完成基礎知識學習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愛好等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進行學習。選課制的模式是目前高中最常用的方式。分科制則主要是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選擇學習文科或是理科進行學習,但并不能選擇自己要學習的具體科目。而定向選修制則主要是選課制和分科制的有機整合,在分科之后,每一個具體的科目都設有必修和選修兩種模式,在這種制度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以便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修制與定向選修制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將所有科目都設置選修的形式,然后讓學生進行選擇。但不同的是,全修制不需要進行分科。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分科制和選課制是最常用的兩種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中的主導者,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機械化,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選課走班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在選課走班的制度模式下,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景,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中逐漸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形成。
在選課走班的管理制度下,學生所選擇的都是比較喜歡的科目,所以合作學習的模式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以高中數學教材中的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的學習為例,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學習。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正弦與余弦函數的圖象進行對比分析,使得學生能夠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比如在學習高中數學教材中的“圓的方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進而促進選課走班背景下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以下題為例:已知圓心為C的圓經過點 A(1,1)和 B(2,-2),且圓心 C 在直線 l:x-y+1=0 上,求圓心為C的圓的標準方程。
解:由 A(1,1),B(2,-2)得出線段 AB 中點
化簡得到 x-3y-3=0
∴ 圓心 C 的標準方程為(x+3)2+(y+2)2=25
在課堂中,由于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都比較高,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研究,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對斜率、方程、圓等知識進行復習,進而加深學生的記憶,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在走班選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學習的科目。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使得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在學習的過程中,選擇以必修的形式進行學習的學生,其數學基礎一般都比較扎實,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比較高。而選擇以選修的形式進行學習的學生,其一般理性思維較差,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足。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策略。
比如在高中教材中關于圓和橢圓的知識教學中,對待不同的學生,就要有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在分科制的模式下,對于選擇文科的學生,其只要掌握簡單的圓與橢圓的計算知識即可。而對于選擇理科的學生而言,其既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又要了解圓與橢圓之間的關系。
以下題為例進行分析。如下圖,在直角坐標系中,以原點O為圓心,分別以a,b為半徑作兩個圓,點B是大圓半徑OA與小圓的交點,過點A作AN⊥OX,垂足為N,過點B作BM⊥AN,垂足為M,求半徑OA繞點O旋轉時點M的運動軌跡方程。

解析:題目涉及圓、橢圓以及方程等知識,相對比較復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此題為理科學生或是將數學作為必修課進行學習的學生講解,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解:設∠xOA=α,M(x,y),則 A(acosα,asinα),B(bcosα,bsinα)
根據圓的參數方程可知x=acosα,y=bsinα(α為參數),消去參數得到,即為M的軌跡方程。
在走班選課的背景下,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與流動性,這也就加大了教師管理的難度。為了能夠促進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建立班級交流溝通的平臺,進而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管理。另外,班級交流平臺的建立還能夠實現對學生的課外教育,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起班級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在課下為學生分享一些類型題,讓學生能夠在課下自主進行練習,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中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形成。
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對智能設施的建設。在選課走班制度下,由于學生的學習地點、學習時間都不是固定的,所以就導致部分的學生利用學習時間進行課外活動。為了提高對學生的管理效率,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學校可以采取打卡上課的管理模式。在刷卡制度下,學生無論是上自習還是上課或者是去圖書館都需要進行刷卡,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去向與學習狀態。
比如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教師可以隨時對學生課后習題的完成情況進行抽查。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分享一些經典的例題。學生也可以隨時對教師進行提問,以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對知識有更透徹的了解。另外,班級交流平臺的建立還能夠幫助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提前的預習。教師在微信群中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在課下按照教師的任務提示自主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研究,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提前對課堂需要學習的知識有所了解,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目前,北京市的某所高中就已經采取了選課走班制度的管理制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是通過微信群布置相應的課后任務。經過對比發現,微信群的建立有效解決了學生分散的現象,提高了對學生的管理效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促進的作用。
在選課走班背景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教師以及上課地點的不確定性,很容易造成學生逃課的出現。為了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學校應該建立健全課程保障制度,以此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確保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比如,學校可以采取學分制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逃課數量達到全部課程的時,學生就已經失去了考試的資格,需要重新進行學習,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處分。這種管理模式的建立,能夠確保學生都按時上課,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選課走班已經成為教學中主要的模式之一。選課走班制度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綜合培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也與素質教育的目標一致。在選課走班的背景下,教師首先應該轉變教學的觀念,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的科目,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應該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改變,進而使得教學的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將選課走班制度的優勢與作用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形成,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