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式 遺作

史式先生(坐者)生前留影
予,皖人也,原籍桐城,寄籍全椒。桐城為方、姚故里,桐城派發源之地;全椒乃敬梓先生桑梓,亦人文薈萃之區。予不幸生于亂世,迭遭兵燹,幼年失學,書劍無成,一生碌碌,無足述者,言及桑梓,深感愧對先賢耳!
臨滄僻處西南邊疆,與皖中相去萬里,予何以稱之為“我鄉”,其中蓋有因緣。1978年夏,內子培玉返鄉探親,雖僅小別半月,朝思暮想,不能自已,乃賦七律贈之,曰:
昨夜月光照我床,魂飛萬里到臨滄。
晨霧輕籠南汀水,夕陽斜照瀾滄江。
深山處處聞鳥語,小徑時時有花香。
天涯游子歸何處,從此君鄉是我鄉。
此時稱臨滄為“我鄉”,純自親情言之。臨滄風物,實未親睹,詩中所述,乃夢中景色而已。1994年春節,因事與培玉同歸“我鄉”一行,祭掃岳家趙氏祖塋,因得一睹臨滄風貌,與夢中想象大致不殊,且感民風純樸,語言習俗,竟有與皖中相類之處,因而又有“似我鄉”之感。
回首史事,蓋亦事出有因。明初自元梁王手中收復云南,從征子弟,大都來自江南——后分為蘇、皖兩省。朱元璋故鄉將士,皆皖人也,以后長駐南疆,多未北返。民情風俗,代代相傳,以迄于今,亦情理之常也。
“我鄉”前輩,既已編纂《文化長城》于前,今更續輯《滄怒之聲》于后,用志桑梓人文盛況,傳之后世,亦不朽之盛事也,爰綴數語,以附驥尾,聊表擁戴之忱耳!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已故館員,中華民族史研究會原會長,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原顧問、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