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鵬 張宏濤 邵占利
(1.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天津 300110;2.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以高職路橋類專業崗位能力需求規格新要求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交通建設工程參建各方單位和高職路橋類專業多方協同的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是交通建設新時代交通建設“技術工匠”對高職路橋類專業入職學生崗位能力的變化趨勢和要求。通過深入剖析、總結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共同體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考核評價、學生教育管理以及師資配備、保障措施、構建動力機制、激勵機制等工作現狀,進行研究和再實踐等具體的分析、研究工作,提出適合高職路橋類專業校企協同育人的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和路徑是提高高職路橋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路徑[1]。
高職學生容易受情緒和興趣影響,狀態好時學習積極主動,對于內容枯燥的部分學習效率較低,對于實踐動手的內容普遍比較積極。由于高職教育的普及和發展,高職學生的職業性也較強,對于未來崗位實際需要的能力訓練比較感興趣,但是容易在遇到困難時缺少創新性思考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高職學生比較適合采用理論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究體驗式培養方式和能力遞進的方式進行培養。通過師生的共同交流、深化討論與探究、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他們能夠克服自身的不足和問題,逐步建立自信,增強交流溝通能力,在共同的學習生態下完成學習任務。
路橋類專業就業崗位多在現場露天工作,環境條件比較艱苦,要求具備較強的工作韌性。工作內容涉及施工工序管理、測量控制、工序質檢、材料與構配件試驗、成本與造價控制、各階段工程資料編制與管理、安全計劃制定與過程管理等技術管理工作,各項工作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構成整個工程項目管理體系。各崗位目標的實現是工程項目建設目標和企業項目目標實現的保障,因此路橋類專業就業崗位工作適合項目化目標管理的方式,對從業者要求具有按照項目計劃和有關工程設計圖紙、規范化開展施工的能力,具有遇到工程難題和問題時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路橋類專業就業崗位承擔的工程任務投資大、質量要求高、工藝復雜、安全責任大,崗位目標管理嚴格,需要組成工程項目管理團隊以進行任務攻關。
(1)高職路橋類專業學校教學以試驗、檢測訓練、工藝模擬為主,企業項目實習多以單純的崗位工作業務完成為主,崗位實踐能力培養銜接不緊密,且缺少應有的系統技術指導,學生能力的提高多靠自我約束,雖然有利于學生養成自我約束的能力,但是合作、溝通能力欠缺,不利于項目工作中技術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2)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仍以授課任務的完成為主,企業對指導學生的工程師多缺少相應的組合激勵制度,校企對學生的考核較為單一,仍以課程考核為主。這樣分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教師(學校)、師傅(企業及工程師)、學生(企業準員工)圍繞學生崗位能力提高的目標團結一致,也不利于師徒在共同教與學的互動中結成相互學習、相互溝通、共同研究、共同成長的項目團隊。
(3)高職路橋類專業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方面學校熱情偏高、企業冷淡的狀況雖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企業還是多數沒有從構建核心競爭力和企業長遠發展方面,完全融入協同育人的觀念。這種狀況既有育人是學校的主業的觀念認識誤區,也有“師傅”人力投入的力不從心。企業間的聯盟“師傅”團隊建設滯后,致使高職路橋類校企協同育人沒有實現預期的教育改革初衷。
(4)國家對于高職校企協同育人方面的激勵制度不完善,企業負擔較大,長期的協同育人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甚至降低了企業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參與協同育人主體作用的發揮。
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是國內職業院校實現校企合作教學到校企融合協同育人發展的結果,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能力發展的目標和必經階段。專業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型組織”發展而來。1997年霍德提出了“專業學習共同體”概念,目前,我國的研究文獻中出現了很多類似的概念和研究方向,諸如師生共同體課堂建設、師生共同體課堂的實現路徑等,大多忽視了師生學習的專業場域、資源條件等,尤其是缺乏師生共同體學習成長的約束激勵機制,缺乏對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人才培養體系方面的系統研究[2]。
同時,由于國內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校企合作育人“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許多院校和企業圍繞訂單班、特色班等學習管理模式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對259所開設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進行專業調研發現:高職路橋類專業通過共建、共育、共享等校企合作機制改革,借鑒交通建設企業工程管理理念和文化,雖以“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特色班”“校中廠、廠中校”等人才培養模式育人,但缺少一體化目標認同和管理模式,制約了校企合作育人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構建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過程,樹立學生團隊發展共同體意識,緊密“教”與“學”脫節現象,提高教學效果。
建設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有利于破解校企協同創新中心發展困局,盤活以市場為導向的多方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運行機制,實現學生、教師、學校、企業共同體的共建、共享、共贏發展。
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可以從根上有效解決教師技術技能積累、推廣與傳播、技術創新、社會服務項目不足,能力不強的問題,同時為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開展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創造了卓越的載體,為師生共同體創新發展開辟路徑,建立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人才培養方案體系和有關標準,為高職創新行動計劃提供良好的成功范例。
在原有路橋類專業開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基礎上,以路橋類專業崗位能力為導向目標的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可以鞏固校企協同育人的成果,同時,可以將企業工程項目目標的績效管理和人才培養目標管理有機統一[3]。
建立校企協同育人的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就是要將教與學分離的教師學生參與的人才培養活動改造成教者與學者共同成長的團隊,在共同學學習、研究路橋工程建設技術過程中掌握相關技能,建立基于項目崗位能力培養需要的師徒激勵體系可以有效促進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建設成效。
行業協會和地區教育聯盟要統籌協調地區高職路橋技能工匠人才培養的企業師傅和基地的聯盟,與學校教師和校內基地形成有機統一的高職路橋技能工匠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一體化師資團隊和技能遞進的基地體系,充分組織地區優質路橋類專業育人資源的協同參與育人,為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提供切實保障。
培養高職路橋技能工匠是實現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的必需條件之一,各省市可以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強國政策的基礎上,協調人力資源、稅務等部門制定減稅措施和直接補貼等措施,讓企業減少后顧之憂,放開手腳全身心地投入路橋技能工匠人才培養。
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高職路橋類專業師生學習共同體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要借鑒工程項目化管理方式,形成面向崗位能力培養目標的教學做一體育人模式,充分調動校企協同育人的積極性,不斷優化激勵措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