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柳青黃
2018年10月,伊利集團JoyDay冰淇淋全球上市發布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本次全新發布的11款JoyDay冰淇淋,是伊利集團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和精心研發,率先面向東南亞市場推出的高品質產品。
截至2018年10月底,JoyDay冰淇淋已經進入印尼雅加達、棉蘭、泗水、萬隆四大主要城市。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JoyDay冰淇淋的成功上市標志著伊利將全面進入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市場。這是伊利繼歐洲創新中心、大洋洲生產基地和中美食品智慧谷之后,在全球織網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是伊利打造“乳業絲路”的重要開拓。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乳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伊利集團作為中國乳業龍頭,在倡議實施的5年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智慧”合作共贏的戰略典范。
從20世紀50年代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到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國乳業龍頭企業,伊利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但是,伊利的故事卻要從95家養牛專業戶的合營開始說起。
1958年,在呼和浩特,95家養牛專業戶組成了“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當時,這家奶牛場擁有奶牛1160頭,日產奶700公斤。這在當時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有人會想到,幾十年后這家街道小廠將發展成為中國乳業的航母。
事實上,這家小廠從成立之初就充滿了頑強的意志。其成立伊始便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在人都吃不飽的年代,職工們使出渾身解數才沒有讓牛餓死。在自然災害結束之后,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不僅沒有停產,而且在困難時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不僅擁有了新的基地,而且新建了門市部,形成了前店后廠加工銷售冷飲、面食產品,并具有了一定規模。
至1962年,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擁有了新的廠部——占地12畝的南茶坊,還建成了第一個冷飲車間,開始生產冰棍,日產1萬支。此后,冷飲便成了這家奶牛場的支柱產品之一,20多年后,伊利也是靠著它走出內蒙古,成為中國知名冷飲制造商。
1983年,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一分為二”,養牛業成立“呼市回民奶牛場”,加工業成立“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改制,并更名為“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伊利上市。1997年2月,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伊利迎來了發展史上的壯大及騰飛時期。
如今,隨著全球乳業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伊利集團在美洲、大洋洲、歐洲三大西方乳業傳統板塊取得優質資源。在大洋洲投資興建的全球規模最大的乳業一體化生產基地,在提升了伊利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伊利作為中國乳業對接全球的先鋒主力,目前已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干大網。
而伊利交出的成績單也足以令國人驕傲。伊利股份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業總收入399.43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19.26%;凈利潤34.69億元。伊利金典、安慕希、暢輕等重點產品銷售收入取得30%以上的增長,常溫奶的市場滲透率高達81.2%。

咨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最有價值乳品品牌10強”顯示,伊利獲全球乳品品牌潛力第一名,并蟬聯全球乳品品牌價值第二名,品牌價值比2017年增長 43%。
伊利,當初的街道小廠,正在受到世界的矚目。
2018年10月30日,伊利股份發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業總收入613.27億元,同比增長16.88%,凈利潤50.56億元,穩居行業首位。
作為乳業的領軍企業,對于業績增長,伊利股份主要歸因于其全球化乳業資源保障、品牌優勢、良好的渠道滲透力和產品創新能力等。
事實上,伊利今天的強大離不開其對產品品質的不懈追求和對品質營銷的不斷貫徹。伊利持續聚焦品質,堅持“伊利即品質”的企業文化信條,在“全鏈創新”戰略指導下,全球織網,整合優質奶源,開展一系列品質營銷與建設,讓伊利站在了世界的前端。
其董事長潘剛認為,“重視品質、打造品牌,中國企業應該在全世界成為‘品質企業’的代名詞。”而潘剛本人,也正是注重創新與品質的踐行者。

潘剛
如果只是賣雪糕,伊利將不是今天的伊利。伊利帶給乳品行業最重的一筆還是液態奶。這就不得不提“中國液態奶第一人”潘剛。
1999年,年僅29歲的潘剛組建了伊利液態奶事業部,隨即兼任了液態奶事業部的總經理。在沒有成立液態奶事業部之前,伊利液態奶的收入只有6000萬元,在潘剛的帶領下,2000年伊利液態奶業務就實現了5億元的收入,2001年達到12億元,2002年達到24億元,2003年達到46億元。伊利液態奶業務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了伊利其他產品品類(冷飲、奶粉)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中國乳業的發展,開啟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改變了中國人的飲奶習慣。
凱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6月,伊利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為 81.2%,同比增長 2.7%。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在母嬰渠道的零售額增長 38.7%。
事實上,伊利不僅將品質視作生命,同時還一直堅持和推動創新戰略,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建立了多個領先的技術研發和產學研合作平臺,持續推動行業創新。通過研究消費者需求,伊利還推出了植物蛋白飲料“植選”系列豆乳、能量飲料“煥醒源”、果昔酸奶飲品“果果昔”、 女士配方奶粉“優悅”、高端飲用型酸奶“暢輕PET”等產品,“目前市場反饋良好”。
而另一方面,國際化是伊利集團的重要戰略。伊利的2018年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伊利全球產能布局戰略協同優勢凸顯,大洋洲生產基地生產的“金典”新西蘭進口牛奶、“柏菲蘭”牛奶在國內相繼上市。其“金典”“安慕希”“暢輕”“JoyDay”“金領冠”“巧樂茲”等重點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30%以上,新品銷售收入占比也較2017年同期提高了5 個百分點。
伊利官網數據顯示,每天,1億多份伊利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每年,有將近11億中國消費者享用到營養美味的伊利產品。伊利如是描述今天的成績:伊利始終堅持“國際化”和“創新”兩個輪子,固守“質量”和“責任”兩個根本,以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多元化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高度信賴。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一帶一路”逐漸從理念變成行動,從構想變成現實。作為亞洲乳業領軍企業,伊利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承擔起中國乳業“一帶一路”建設領軍企業的責任,以自身的國際化發展實踐為中國企業踐行“一帶一路”提供寶貴經驗,不斷助推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加速。
“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有廣泛共同利益,伊利集團始終致力于強化沿線國家乳業優勢互補,消除市場壁壘,促進合作共贏,打造一條真誠、包容、合作的乳業“一帶一路”。
2014年11月,在習近平主席和新西蘭時任總理約翰·基的見證下,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落戶新西蘭懷馬特市,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覆蓋科研、生產、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總體投資額高達30億元,創造了當時中新兩國投資規模的新紀錄。
2017年3月25日,伊利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行了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二期揭牌儀式,該項目被認為是中新兩國加強經貿合作標志性的項目,因其“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智慧”模式,成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典范。

雖然,伊利的國家化策略早在10年前就開始布局,但在2013年之后,伊利的全球織網戰略開始加速,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伊利就迅速實現了歐洲、亞洲、美洲、大洋洲供應鏈端全覆蓋。
5年來,伊利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乘勢而上,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在這一過程中,伊利向相關國家和地區展現誠意與包容,推進合作與創新,將更多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全球消費者。
在JoyDay冰淇淋的發布儀式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將“以營養美味的乳制品,開拓一條讓世界共享健康的‘乳業絲路’,面向全球消費者傳遞伊利品質,倡導健康生活,共筑友誼橋梁”。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中,這條“乳業絲路”呈現出豐富涵義。
古老的絲綢之路,流通的都是最好的商品,比如華麗的絲綢、精美的瓷器。伊利通過搭建“乳業絲路”,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執行世界一流標準,也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好的伊利品質。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認為,要把握住“一帶一路”創造的東西方智慧交流碰撞的機會,整合全球的智慧資源,提升核心創新研發能力,更好地服務全球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