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撰稿人 王濱
中國自然界一個奇特的現象:每年從東北黑龍江來這里越冬的丹頂鶴達到千余只,占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此外,每年春秋有近300萬只岸鳥遷飛經過這里,有50多萬只水禽在此越冬。讀者不禁要問:這是哪里?筆者告訴您,這里就是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射陽。射陽,相傳因精衛填海而成陸,由后羿射日而得名,美麗的傳說,丹頂鶴的故鄉,草長鶯飛、水綠岸清、碧空萬里。不同的水土資源、不同的氣候環境、不同的生態模式,形成不同的質量風格、不同凡響的射陽大米特征:米粒飽滿,乳白清香,糯純綿甜,筋道潤滑,食味獨特,綠色營養。
大米界素有“北有五常,南有射陽”之稱,射陽大米是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射陽大米”為全國首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獲得農業部、工商總局、質監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定,先后榮獲江蘇品牌紫金獎等50多塊獎牌,七次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價名列江蘇第一,連續十二年獲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十大暢銷品牌”,獲中國十佳糧食地理標志品牌獎、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30多塊,榮獲2016十四屆、2018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十五屆、十六屆中國國際糧油交易會金獎,2016中國大米十大區域公用品牌,2017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10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7中國農產品百強區域公用品牌,2018中國(哈爾濱)國際大米節被評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十大好吃米飯。經國家權威部門組織評價,射陽大米品牌價值達18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蘇第一米”。
射陽大米產于世界珍禽丹頂鶴越冬地、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江蘇稻米“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水稻)標準化示范縣——射陽縣。射陽的稻米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在明朝中葉,射陽地區就有“人煙稀少,臨海煮鹽,汪田種稻,一年一熟”的記載,曾為晚清宮庭貢米。射陽縣隸屬江蘇省鹽城市, 位于北緯33°31′~34°07′,東經119°55′~120°34′,中國大陸南北地理分界線的東部起點,地處中國和江蘇沿海中心位置。全縣縣域總面積7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5130平方公里,是江蘇海域面積最大的縣份;全縣土地總面積2605.7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948.2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82.09平方公里,列江蘇省第四位;海岸線總長100.4公里,每年還向大海淤長5000畝左右。境內擁有160萬畝粳稻種植面積。射陽大米可謂天、地、人合一之精品,在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部分地區享有很高的市場信譽和占有率,僅每年銷往上海的射陽大米就達50余萬噸,約占上海市場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射陽大米”特有品質得益于優越的生態環境,射陽水稻種植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射陽的氣候環境獨特。射陽呈半島狀凸出,是典型的海洋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為江蘇獨有的“冷窩”,春夏回溫慢,使作物生長期延長。射陽為江淮氣旋入海口,夏季冷暖空氣交匯頻繁,雷雨特別是夜間雷雨多,利于稻谷分蘗拔節。處于海洋、內陸氣候之間,季節溫差大,日夜溫差也大,刺激植物的生長。射陽無霜期長達281天,積溫較高,大于等于10℃積溫4526℃~4685℃,每年9~10月的作物成熟期,其間蒸汽量大于南北縣份,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干物質的形成和積淀。
射陽的水資源豐富。江蘇里下河地區四條主要河道流經射陽入海,水利樞紐工程完備,以蘇北第一擋潮閘射陽河閘等四座大型擋潮閘均在射陽沿海,蘇北灌溉總渠流經射陽北端,形成自然灌溉水系,澤被大片地區。境內水網縱橫,水系合理,排灌分開,功能完備,使農作物旱澇保收。
射陽的土質十分肥沃。射陽為黃淮沖積海相沉積平原,屬鹽漬型水稻土,退海平原經過海水浸泡,海洋中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應有盡有,而且歷經幾百年形成的海涂,草甸蘆葦茂密,植物種類豐富,有機質、腐質物累積量很大。土質呈弱堿性,PH質為7.5~8.5,土壤結構好,中性壤土,蓄水透氣性能好,不像粘質土壤遇干板結,遇澇不透氣;也不像沙質土壤,雨過水漏,有用物質容易流失。
射陽土壤有富鉀的特性。速效鉀含量為70mg/kg~210mg/kg,平均含量140 mg/kg。所以此地所出產的水稻中也富含鉀。富鉀土壤特別適宜農作物生產,稻谷的糖分容易形成,使食味口感特好。射陽土壤有夜潮現象,不管怎樣干旱,一夜過來,土壤顯得很潮濕,作物不易缺水。
射陽是全國四大濕地保護區之一,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50個人與動物共生圈之一,是全國環境優美縣。射陽天藍水清,正常年份,空氣質量指數一直保持在70以上,空氣質量常年在良以上,因而天上水中飛鳥成群,種類繁多;射陽地綠土凈,灘涂面積110萬畝,植被茂盛,林木覆蓋率達28.5%,有天然植物園、天然氧氣吧之稱,全縣無大工業污染,化肥農藥使用量每年以10%遞減,土壤清潔,農藥殘留少,有機含量高。種植水稻的灌溉用水全部排灌分開,所生產的稻米具有零污染、健康、安全、綠色的產品特性。
射陽稻谷的生長環境可謂“天地人合一”。2008年12月17日,射陽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保護范圍為江蘇省射陽縣臨海鎮、千秋鎮、通洋鎮、四明鎮、阜余鎮、海河鎮、陳洋鎮、合德鎮、海通鎮、黃沙港鎮、興橋鎮、新坍鎮所轄行政區域和淮海農場、臨海農場、新洋農場和沿海灘涂。
第三,服務監管。兩國政府都對醫療服務行業準入與質量監控、醫療從業人員資格認證等做了規定,以確保醫療服務質量。與此同時,兩國政府積極鼓勵本國醫療機構與發達國家醫療機構、醫學教育機構等進行合作,并通過JCI認證,提高本國醫療機構的國際認可度。
近年來,射陽立足資源優勢,縣委、縣政府積極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工作,印發了《關于推進質量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措施。除政策資金扶持外,還引導各類企業注冊商標,打綠色旗,舉優質牌,全縣先后有264個無公害農產品、31個名優農產品、14個有機食品、10個綠色食品獲得國家論證,品牌總數居全國縣級前列。其實,實現大米產業華麗轉身是在2005年4月21日,“射陽大米”集體商標正式獲準注冊,使模糊的產品概念轉換成了清晰的商品品牌,“射陽大米”成為我國大米類首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是江蘇當時唯一的地理標志集體商標。
如何讓農字品牌,變身“金”字招牌? 縣委、縣政府將優質稻米產業列為全縣十大特色支柱產業之一,出臺了《射陽縣推進優質稻米產業化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早在2001年就在全國率先成立第一家縣級大米協會,并建立“射陽大米”網站。為構建全縣大米產業綠色通道,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放心糧油”等各類評審活動,先后獲得10個全國“放心米”品牌,在全國縣份中首屈一指。資源共享、品牌共用、利益共贏,射陽大米獲得“江蘇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市知名商標、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認定。“射陽大米”品牌成為“2012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1、2015、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十佳糧食地理品牌,獲得兩屆江蘇品牌紫金獎。“射陽大米”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在上海、蘇州、昆明等地市場,射陽大米價格比普通大米每公斤高出0.2~0.4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年可增收2億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多元。
射陽大米品牌戰略的成功受到了全國眾多媒體廣泛關注,《人民日報》《農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聚焦報道,上海、廣東等以及省內各地100多家組團前來考察交流。“射陽大米”出名了,假冒、仿制者蜂擁而來,記錄在案的假冒射陽大米的企業竟達300多家,使用“射陰”“射湯”“射場”等近似商標50多種,假冒產品超過正宗大米三倍以上。射陽高度重視品牌保護工作,成立了由市場監管局、糧食局、公安局等組成的打假保牌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劃撥5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通過堵源頭、凈窗口、強規范,在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配合下,遏制了假冒猖獗勢頭。還同公安部門簽訂“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合作備忘錄”,被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確定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信息點”,射陽大米進入司法維權新階段,已有近60件案例進入司法程序,有力地震懾了假冒侵權違法行為。
2017年1月15日,射陽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省質監局轉來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2016年品牌價值評價結果報告函》,由該局上報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射陽大米”品牌價值185.32億元。 是什么力量讓“一粒米”創造如此輝煌? 積極推廣水稻標準化栽培技術,不僅給消費者在吃好的問題上一個滿意交代,更注重產出來、管出來。射陽給出的答案令人信服。
質量安全是品牌農業的生命。近年來,射陽把農業標準化作為推動全縣農業工作的重點,通過制定、引用、組織實施一系列技術規程及標準,使標準應用覆蓋生產全過程,特別是水稻種植水平顯著提高,全縣水稻標準化種植面積90多萬畝。完善標準體系。先后制定了省級地方標準1個、縣級地方標準3個,收集、整理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28個,編印成冊,發放到各鎮、村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手中,以鎮為單位建立生產技術指導小組,配備2~3名技術指導員,做到縣有指導小組、鎮有技術人員、村有示范戶的三級標準化生產網絡;優化服務指導。共組織培訓班58期,參訓人員達8600余人次,累計授課168課時,發放了優質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水稻節水灌溉技術、水稻栽培技術要點等各類技術資料66000余份,與南農大、揚大農學院編制“蘇中地區粳稻畝產栽培技術圖”,發放到農民手中,農民只要“按圖施工”,哪天栽秧,何時施肥,一目了然;規范投入品使用。做到縣、鎮、村三級技術管理簿冊齊全,農戶按技術規程操作,并做好水稻生產記錄。三年來,共出動執法人員512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89臺次,共檢查農資網點1690家次,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每年抽檢240個樣次以上。付出點點滴滴,收獲了國家農業部表彰的“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水稻)”榮譽。
射陽作為全國超級產糧大縣,把連續五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看著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擔當。近年來,糧食生產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樣板和看點。持續改善糧食生產“硬件”。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0.3億元,建成高標準良田65萬多畝,改造中低產田46萬畝,農田標準化率達77%;整合國土、水利等涉農項目資金2.3億元向糧食生產主區域集中,改善路、橋、涵、電、站等基礎設施,逐步將所有田塊都改造成符合現代化作業標準的田塊。按照創塑“農業優、農村美”要求,射陽扎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用“上氈下缽”集中育供秧基地,按照規模和面積,無償提供一定數量的秧盤、無紡布等育秧材料,對機插秧田塊每畝作業補助30元,目前,射陽已有集中育供秧點297處,總規模5000畝,可供40萬畝大田用秧。聯耕聯種施用處方藥、配方肥,田間雜草明顯減少,化累計清理70萬噸陳年垃圾、整治5023條8015公里河道、移位15.1萬個草堆、整治4436個養殖場,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出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

不斷升級糧食生產“軟件”。“聯耕聯種”模式射陽首創,被寫入2016年中央1號文件全國推廣,聯耕聯種秸稈全量還田,每個村由農業部門集中推薦1-2個種植品種,主打新品種南梗9108和淮稻5號,完全符合“射陽大米”生產加工要求。聯耕聯種普遍使用“上氈下缽”塑盤育秧新技術,秧苗下田后沒有緩苗期、活棵早,增加了水稻的生長期,使得穗粒飽滿、千粒重增加。射陽巧用項目資金,對采肥農藥使用量減少30%,糧食品質顯著提升,不但銷售價格提高5—10%,龍頭企業還主動拋來“繡球”與農戶“聯姻”,全縣僅聯耕聯種實行訂單種植的面積就有32萬畝,帶動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
射陽始終在提高誠信經營和產業組織化程度上下功夫,用誠信+產業化的經營之路來提升品牌。
射陽縣市場監督局、農委、糧食局等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每年進行一次的生產經營培訓契機,把誠信教育作為培訓必修課,消除糧食烘干企業、糧食民營企業“老實人吃虧”的錯誤觀點。四年來,累計舉辦培訓班20期,培訓經紀人2800人,種糧大戶17000多人,實現了“要我講誠信”向“我要講誠信”的根本轉變。要求糧食加工企業與專業合作社、農戶簽訂購銷合同,并嚴格做到“質量、價格、時間”三保證。同時,射陽通過搭建土壤大數據,在線監測土壤環境和質量,給稻米帶上“信用背書”,全力保證大米的安全健康。 當地糧食主管部門還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嚴格“射陽大米”專用標識和中國馳名商標通用標識的使用管理,嚴把準入門檻,產品質量達到質量體系認證要求、外觀包裝符合國家預包裝通則的才準予使用。對違反規定的,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罰,嚴重的取消使用資格。
誠信+產業化經營,催生產業聚變。發展大米精深加工,可促進水稻原料生產基地向精深加工轉變, 由大米農業向大米工業轉變,射陽在“精深”上做文章,贏得了市場。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宏健糧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硒與人體健康重點實驗室、蘇州硒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在洋馬鎮和500多農戶訂單種植富硒水稻2000多畝,價格每公斤比普通水稻價格提高0.60元,僅有機硒肥料一項公司每畝投入就達400多元。在生產全過程中接受科研人員監控,確保原糧選用上突出一個“嚴”字,加工上突出一個“精”字。精包裝的 “蘇宏”牌有機硒米,在中國國際米業博覽會上獲“中國十大地域品牌”稱號,使企業的發展實現由初級加工擴張型向精深加工效益型轉變,成熟的生產加工工藝,為公司的銷售編織起“暢通”之網,產品銷售已從“集市”走向“超市”,產品連續幾年經質檢部門檢驗,合格率達100%,被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評為“全國質量誠信承諾優秀示范企業”,年總產值3億多元,加工大米5萬噸,每年稅收130萬左右,利潤1500萬。
如今,射陽大米產業已發展成60家大米加工企業,年200萬噸生產能力,80萬噸產銷量的產業集群。開發了有機米、胚芽米,有真空包裝、精品包裝,大米產業延伸至米制品、年糕、五谷雜糧系列產品。在上海、浙江、廣東等10多個省市有300多個直銷窗口,已進入二十多家國內知名和跨國、跨地區超市、賣場。品牌代表競爭力,是占領市場的“通行證”。在提升“射陽大米”集體商標的同時,全力培育江蘇射陽米業有限公司的“云香玉”“夢香玉”“品香玉”,射陽圣陽米業有限公司的“盛陽”,射陽沈氏副食品有限公司的“清依食”等產品品牌,去年,圣陽米業公司,沈氏副食品公司,被中國首屆大米品牌大會授予“公用品牌核心企業”稱號。“生態射陽、天下糧倉”,去年,射陽新增高標準糧庫10萬噸,國有總倉儲量達40萬噸,社會點倉儲量近200萬噸,今年,還將新建35萬噸低溫冷儲庫,為射陽大米品質穩定、新鮮上市、持續供給提供保障。
射陽大米的產業化經營還推動了二三產業,帶動了物流產業、彩印包裝業。并且隨著糧食流通的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新興的糧食經紀人隊伍正逐步形成,他們已成為糧食產后不可或缺的糧食流通、收儲等“五代”服務的重要力量。
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射陽大米以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促結合等為主要內容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資源節約、優勢互補、價值提升的新型農商融合新模式,即農業全產業鏈增值模式。產業鏈上游生產環節建設示范基地和實施訂單種植,所有大米加工企業都有千畝到1萬畝的優質稻米種植基地,與稻農聯耕聯種聯營。與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訂單種植收購關系,實現稻米生產集約化,優質化和規模化;把推進產中加工流通環節加工標準化、品牌化作為重點,堅持低溫儲存,精度加工,多樣包裝,綠色健康。筆者從2018年12月1日在上海舉辦的射陽大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射陽大米團體標準再提高。據了解,此次不僅局限于大米的加工質量,而是覆蓋了種植、倉儲、加工一系列標準,逐步建立可溯源機制和完整的標準體系。該標準將于明年正式在射陽全域組織實施。
良好的政治生態,堅定的干事意志,為射陽大米產業發展壯大,做強做特,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區位優勢,產出品質高、口感好的優質大米,增加了射陽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射陽大米正站在新的起點、新的高度,挾轉型升級之勢,迎著“射陽大米,米中之王”的美譽,向著實現百萬噸銷售百億元產值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