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萊西市委黨校 范雪梅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和轉方式調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我國勞動關系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黨委對工會組織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有了更高要求,廣大職工對工會維權寄予很高期望。山東省萊西市總工會構建“一個平臺、兩個機制”職工維權“萊西模式”,在維權實踐中取得成效,受到了全國總工會的肯定。
思維方式固化。長期以來縣區級總工會基本上被視同為政府的一個部門,人員也大多與其他政府部門一樣,統一調配和招錄,形成了機關化、行政化的工作方式。工會傳統工作思維方式、工作運行機制,難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能充分履行為職工維權職責。
人員構成不合理。縣區級總工會的領導層一般是由其他政府機關轉入,即便是工作人員也有不少是從別的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調入,缺乏能夠從事職工維權的專業人員。
工作存在“三怕”現象。一是擔當不夠怕麻煩。習慣于當旁觀者,怕真正參與進去,“惹火燒身”應付不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能力不足怕丟丑。一些工會干部對法律知識掌握不充分,應對職工上訪,特別是處理職工群訪事件,往往力不從心,畏難發愁;三是把握不準怕越位。工會在參與勞資糾紛處理過程中應該處于什么位置,參與到什么程度,心里沒有底,怕參與多了“搶”了其他部門的工作,造成工作越位。由此導致在職工維權方面往往放不開手腳,做不實做不細,做不到位,成為工會工作的一個堵點、難點和痛點。
山東省萊西市總工會積極創新工會服務新方式,本著“為職工維權、為發展助力、為黨政分憂,促和諧穩定”的初心,聘請專職律師參與職工法律維權,探索新時代做實做細基層工會維權維穩工作的新途徑,構建起“一個平臺、兩個機制”的職工維權“萊西模式”,提升了工會維權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以維權促進維穩,實現了政府、企業和職工三方滿意,在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中貢獻了工會力量。職工維權“萊西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
“搭建一個維權平臺”。基于法律人才的欠缺,通過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律師事務所,在市中心黃金地段建立了“萊西市職工法律信息服務中心”,搭建工會主導、積極作為、覆蓋面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法律服務平臺。律師事務所在市總指導下,接受市總指派主要承擔三個方面工作:一是24小時線上線下為全市廣大職工提供法律服務;二是全程參與涉及勞動關系領域重大群體性信訪處置工作;三是列席涉及工會、職工有關政策的會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法律咨詢。線上利用“互聯網+律師+工會法律援助”這個掌上律師維權平臺,為職工提供24小時不間斷、無障礙、方便迅捷高效的免費法律咨詢。線下在服務中心一層大廳開設窗口,安排律師每周一至周五坐班,開放式辦公,現場為職工提供各類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在二層設信訪職工維權室和調解室,著重調處職工大規模集體訪、重大疑難案件和職工群體性爭議等。
構建“部門聯動機制”。一是與信訪部門聯動,做好送上門的職工群眾工作。出臺《聯動推進化解職工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實施辦法》,在市信訪局接待中心設立職工維權崗,實行工會律師坐班,幫助引導職工依法依規合理表達訴求、解決問題;對生活困難、符合援助條件的信訪職工,免費提供法律援助。二是與人社部門聯動,合力推進職工法律援助、職工信訪預防機制。在市人社局服務大廳設立工會律師崗,對于申請仲裁立案或有法律需求的職工,免費提供咨詢服務,提出解決方案;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家庭困難的職工,免費提供法律援助。三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疑難、復雜、敏感或群體上訪事件,通過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構建“源頭預防機制”。一是為全市12個鎮(街)各配備一名專職律師,每周五現場辦公,對發生的勞動爭議按照“企業內協商——駐鎮律師參與——法律信息服務中心全力解決”的化解流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小事不出廠,大事不出鎮”;二是組織律師深入企業開展“送法進企業”普法宣講活動,幫助指導企業簽訂集體合同和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建立工資集體協商示范點。在全市推行《工會維權意見書》《工會維權建議書》“兩書”制度,依法開展勞動法律監督;三是充分發揮企業工會干部代表職工與企業的協商作用,培育打造“真情協商、和諧共贏”的維權品牌。
兩年來,山東省萊西市職工法律信息服務中心通過“一個平臺,兩個機制”的維權模式共為職工提供法律咨詢3500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45件,幫助職工追討工資、經濟補償金、工傷待遇1700余萬元。委托律師處理的23件職工群體上訪,均成功化解,而且沒有出現反復訪和越級訪,職工上訪量比兩年前下降40%以上。“萊西模式”優化了地方總工會的角色定位,以維權促進維穩,實現了政府、企業和職工三方滿意。2019年3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總工會主席王東明親自批示:“萊西市總‘一個平臺,兩個機制’的探索,提升了維權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望堅持完善,取得更多實效。全總和山東省總可加強指導,總結交流此類探索創新做法。”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隨后批示:“青島市總工會要認真總結工會維權‘萊西模式’。”
進一步提升工會維權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水平,實現工會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更大作用。一是注重源頭參與,提升制度規范。把集體協商和職代會建設作為基層工會維權的重要突破口,努力提升維權工作集中度,發揮集體協商的示范帶動作用;健全完善職代會制度,確保企業改革改制、職工分流安置、工資獎金調整等重大方案必須經職代會審議通過方能實施。引導和支持職工群眾積極參與民主管理、理性表達訴求、協商溝通。建立健全矛盾預警機制,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預案,從制度上、根本上解決好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將矛盾和風險化解在萌芽之前。二是注重過程監督,強化法律約束。大力推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建議書制度,倒逼勞動違法用人單位整改、督促勞動執法部門執法。綜合運用抽樣定點,有條件可以采用大數據分析和監測等手段,建立企業勞動關系狀況動態監測報告制度,定期向黨委政府及職能部門反映企業勞動關系和職工權益實現情況,提出工會的意見建議。建立工會與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工作對接機制,將拒不改正勞動違法行為的用人單位信息納入政府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形成聯合懲戒效應,加大勞動違法成本。
結合創建網絡大數據平臺,建立“互聯網+”工會工作管理模式,提高工會維權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依托互聯網,開發建設集組織建設、會員管理、法律援助、會員幫扶、助學培訓、勞模管理與服務、微信公眾號、公文交換于一體的工會信息管理系統,將工會日常工作的全部內容“一網打盡”,通過規范數據和業務應用系統模式來實現數據信息整合,并對歷史數據進行多維對比分析等,實現工會管理工作規范化、信息化,同時提高工會維權工作的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