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羿 (江蘇師范大學 22100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定。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媒介形式不斷擴展升級,主流媒體曾經是三大項:報紙、廣播和電視,現如今網絡媒體卻日漸聲勢浩大。網絡媒體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傳播者上:曾經的單向受傳模式搖身變成了全員記者的新格局;在傳播渠道上: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由于門檻低,操作便捷被普通大眾靈活使用。由于缺乏新聞傳播的專業知識技能、不遵循新聞傳播現有規律和缺乏新聞信息的“把關人”,造成了大量的虛假新聞和其他新聞失范案例,嚴重違背了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促進發展媒介融合新格局,要把握新聞傳播發展規律和新興媒體的發展規律”。因此我們應準確把握媒介融合現狀,確定其優勢,熟悉新媒體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影響,以媒介融合趨勢作為契機,趨利避害成功助推媒體企業文化發展,構建優秀企業內外文化為媒體企業贏來長久的“春天”。
就目前而言的媒介形式主要有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工具、手機客戶端和戶外廣告等。不同媒介形式的交叉協同表現在新聞信息的“采、編、制、傳”過程中,雖歸屬不同媒介傳播形式,但實際在影印、刻錄、剪輯和互動性數字傳播等技術上交叉融合。數字技術中的信息采集、存儲、顯示、生產、和傳播已經打破了媒介形式的壁壘使得媒介交叉融合成為必然;可以說數字技術是媒介融合的一大重要原因,但反向來看,媒介融合更使得技術交叉愈發靈活而明顯。各媒介形式共享技術,互相補充其在采、編、制流程中的不足,能促進媒體行業技術破壁,多種介質為受眾帶來感官上的全新享受的大格局。
媒介融合可以帶來各種媒介形式的交叉推銷和交叉銷售,這些可以達成媒體企業的內部價值鏈。例如即將上映的美國大片《復仇者聯盟4》,它可以在付費電視上上映該影片,可以制作和銷售電影光盤,可以打開副產品的電視系列市場,還可以制作相關雜志和簽名海報周邊。由此可見,一個融合后的媒體企業他可以針對一個產品或者一則新聞,采用不同媒介渠道進行獲利,達到收益的最大化。同時,廣告收入作為媒體企業的重大收入來源也可以與價值鏈的不同層面發生對接。對于一部電影,劇本改為圖書出版、制作相關的電影周邊玩具和錄像碟、影院院線上映都可以制作不同渠道的廣告,可以獲取更多廣告收入,支撐電影更為廣泛傳播。
由于新技術的交叉融合,三大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媒介形式界限逐漸模糊,各形式領域內的原先寡頭將突破原有形式出現新的融合競爭格局。從組織結構來看,媒介融合過渡的過程就是各種媒介組織向寡頭壟斷發展的過程,未來的形式勢必是新的更大的媒介寡頭出現并壟斷整個媒介市場。從未來行業發展來看,媒介融合導致原先孤立自封的媒體企業各自打開門戶、擴張界限,最終邁向混合經營的新局面,原先的媒介形式只能成為最終媒體企業寡頭的一分子或者一個“部件”。
媒體行業采用了現代企業制度,將所有權與經營權拆分,明確責權一致,通過營銷受眾關注來獲取自身收入,以實現媒體的企業化經營。傳媒業與企業的結合,加速了傳媒業向企業化的邁進,一系列的傳媒集團的成立讓我們看到傳媒業通過自身的重組和外部資金的支持,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散發出無限活力,可以說實現了傳媒業與企業共贏的新高度。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企業發展中形成的文化觀念、歷史傳統、共同價值觀念、行文準則和道德觀念;它對于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創新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本身,它能體現企業的精神面貌,創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對于員工,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指引其向正確的工作方向邁進,提升自我約束力,激勵出內心的工作激情提高辦事效率。
媒體企業雖然有了初步的傳媒集團整合意識,但它本身特有的事業化性質使得它在運營制度、經營管理和人才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些許弊端,企業缺乏長期競爭力,難以抵抗市場的變化與沖擊。因此,企業文化作為一種隱性軟實力,是剛選擇企業化發展道路的媒體組織的最為強大的支撐。媒體組織通過企業文化,逐步完善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形式,為未來媒體經營發展奠定勝局。
企業文化的作用對象存在內外區分,一則它可以影響企業內部員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另一則它也可以對外展示進而輻射至廣大民眾。具體來看我將其歸納為兩個方向:一,對于企業內部員工它是一種凝聚和促進,它能夠從思想層面領導員工合力朝一個企業目標奮斗,將擁有共同理想的人凝聚起來緩和企業內部員工矛盾,促進員工多種合作辦公形式。二,對于企業外部大眾來看它是企業形象的宣傳窗口,將企業的內涵與管理方式剖析交代,使得大眾更好地去了解該企業,利于建立品牌忠誠度增強客戶黏性等。
上文簡單交代了內外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推動作用,我們應具體分析媒體企業文化對于媒體行業的如何產生具體的作用。
首先,媒體企業文化具備導向作用。媒體企業文化從思想和行為上牽扯企業所有員工圍靠同一中心點即企業目標去奮斗拼搏。它作為企業的價值取向,能很好的帶動企業去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在長久的社會發展中美好的初心不偏不移,最終走向勝利。例如湖南衛視提倡的“快樂中國”理念,走娛樂文化路線,它鼓勵全臺人員努力為所有觀眾帶來歡樂,娛樂至上,對工作人員提出了它們的價值導向。
其次,媒體企業文化具備約束和規范作用。媒體企業成立之初像一般企業一樣都會制定員工規章制度,來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企業文化它可以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倡導后使得員工內心深處共有一條“紅色警戒線”,時刻做到自省進而實現員工的自律,否則將會受到內心的自我譴責。新京報的報社社長戴自更先生,就以“新型時政類都市報”的辦報理念極力呼吁傳統都市報進行轉型,帶動企業員工“說真話,講真相,回歸常識”,敢于做“人梯”以實現自我的新聞理想,也正因此《新京報》才能開傳媒時代之先河,收獲無數贊譽。
最后,媒體企業對內部環境具有凝聚協同,對外部環境具有輻射宣傳的作用。入職后的媒體人員在其媒體組織工作后無形中會感知到企業氛圍,進而影響到他的工作方式;長期以往會產生一種文化認同互相認可進而團結凝聚在一起,為了同一目標前進。媒體企業不斷推出自己的媒體產品,其經營理念與自身特色就會在傳播過程中輻射整個社會,起到宣傳企業自身的作用。例如江蘇衛視主打“情感世界,幸福中國”的主題,推出的例如《非誠勿擾》等節目將都市男女的現代感情追求刻畫于電視熒幕前,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每一個媒體企業在其漫長發展過程中都有其自身的優良傳統,這些特色通常是別的媒體所發揮不出來的,因此我們理應堅定自身優勢,牢固自身優良文化傳統基礎的主干線。譬如《廣州日報》作為國內最早的報業集團有追求規模效應,集中整合資源以達到優化配置的傳統;《人民日報》有定期增設版塊注重地域化讀者差異以增強競爭能力的傳統。
媒體企業在自身具有內部優良文化傳統的同時仍需根據時空變化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創新,尤其是在媒體集團擁有了事業性質參與市場競爭后,更需要求助變化創新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對于媒體企業外部市場環境,首先應明確融媒體時代各媒介渠道創新性的合力共通,善于整合各渠道優勢,構建媒體集團品牌,用精準的定位、統一的風格和易傳達的口號為媒體企業發聲;這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媒體企業文化推動產品促銷,品牌形象塑造以及企業核心價值的傳播。其次,是之前強調的與時俱進,根據切實發展去逐漸磨合自己的經營發展方式,以迎合媒體市場。最后是媒體企業文化的營造應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僅考慮企業自身效益,更應結合社會效益,在企業外部環境提升美譽度,為企業在未來市場發展贏得更廣闊空間。對于媒體企業內部環境,企業首先應注重企業文化培育與傳播,使“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深入員工內心,不僅給予物質待遇也要尊重員工,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凝聚員工,培養其對于品牌對于集團的認可、歸屬感、向心力,進而收獲更高的媒體活動效率。其次,穩定的企業內部文化環境需要穩定的企業團隊,集團應注重人事調動,防止優秀人才的流失,保持團隊協作的穩定有序。最后,需要考究的是集團員工的業務水平培養。盡管從事傳媒行業的工作人員有著較高的基本文化素養,通過了高等院校對于傳播學、新聞學等的系統學習,但是融媒體時代企業需要與時俱進,就勢必要求員工不斷挖掘提高自身。企業應定期組織培訓,根據員工的特點及企業發展的需求,為其提供職業規劃,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
媒體企業文化的構建主體在于人,在對融媒時期企業內外部文化構建提出策略后,我們應回歸企業員工個人。原先的各媒介平臺員工都有其特有的工作特點及方式,但在媒介融合時期的媒體報道需要以全媒體方式進行,因此能熟練使用多種技術工具進行跨媒體傳播的“超級記者”將非常受歡迎。我國現如今具有跨媒體能力的記者較少,對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業務和技能的互不熟悉,影響了彼此間的交叉協作。因此,首先我們需要媒體企業員工自發積極主動地去跨媒介學習新的信息制作與發布模式,增進自身業務能力,實現媒體企業傳播效果的最大化。融媒體時代,媒體企業呼喚“全能記者”的到來。其次,媒介技術交叉亟需媒體從業者轉換工作方式,由原先的“單兵作戰”逐步邁向“團隊協作”,將自身優勢貢獻于團隊,增強整體的資源共享,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寫、拍、攝、編和網絡計算機技術的交互式協作,完成媒體企業的全方位報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