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俊濤/文
在刑事案件辦理中,有很大比例的傷害、殺人案件、交通事故、醉駕酒駕案件都涉及法醫鑒定意見審查。近些年糾正的一系列錯案,與沒有進行法醫鑒定意見審查或者審查質量不高有關,該排除的鑒定意見沒有排除,致使帶“病”的鑒定意見進入訴訟環節,最終造成冤假錯案。法醫鑒定意見的問題突出表現在鑒定錯誤、鑒定意見模棱兩可、鑒定意見根據不充分、傷病參與度定性、定量不準、法醫學臨床檢查不全面、委托機關不適格、案情摘要過于簡單等。為了提高審查質量,避免冤錯案件,在審查過程中應加大對案情摘要、鑒定意見、委托范圍、分析說明的審查力度,統籌審查鑒定意見與輔助檢查,必要時運用醫學高新檢查技術以幫助審查。
1.鑒定意見錯誤。鑒定意見錯誤是鑒定人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的認定發生錯誤,導致案件定性錯誤、公訴錯誤、定罪量刑錯誤,引起涉訴涉法上訪、網絡輿情,最終危害司法公信力,妨害社會穩定。
2.鑒定意見模棱兩可。法醫學鑒定意見是根據檢驗的結果和說明的理由,對委托的問題,作出簡單而明確的結論。[1]鑒定意見應簡明扼要地分條列出,盡可能作出確定性判斷,而不能作出模棱兩可的結論。[2]由此可知,鑒定結論要明確。法醫學鑒定意見必須準確、客觀、實事求是,對偵查人員、檢察官、法官等專門司法人員正確判案提供專門技術支持。鑒定意見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模棱兩可,如自殺可能性大、傾向于他殺致死,是不規范的意見表述。
3.鑒定意見分析說明不充分。鑒定意見分析說明不充分削弱其證明力。分析說明是針對檢驗所得的結果,應用科學原理,詳細加以分析,以說明得出鑒定結論的依據,并闡明必要作出說明的問題。實踐中存在法醫鑒定意見分析說理不足以支持結論等情況,鑒定意見證明力欠缺。
4.傷病對死亡的參與度分析不準確。單純的疾病死亡、外傷死亡,當事人對這樣的案件不會有較大爭議。司法實踐中,爭議較大的是傷病混合致死的案件。這樣的案件由于案情復雜,到底是外傷的參與度大,還是疾病的參與度大,部分法醫鑒定意見對此分析不足,導致鑒定結果公信力降低。
1.臨床法醫學檢查不全面。臨床法醫學檢查是被鑒定人在作鑒定時必須進行的檢查,是對被鑒定人的傷情進行系統性判斷的依據。鑒定書中的臨床法醫學檢查要客觀,傷口的長度、寬度、深度等要全面檢查并進行記錄。有的案件甚至沒有臨床法醫學檢查,除非特殊案件諸如涉黑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否則,法醫學鑒定意見書應該有法醫學臨床檢查。
2.鑒定機構的委托機關不適格。一起傷害事件要成為刑事案件進行立案、偵查,必須有傷情鑒定意見。傷情鑒定必須有適格的委托機關。根據相關規定,傷情鑒定的委托機關必須是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在司法實踐中,曾有律師事務所委托社會鑒定機構出具重傷意見,要求批捕嫌疑人的情形發生,導致傷情鑒定程序不合法。
3.案情摘要過于簡單。案情摘抄是對委托機關提供的調查材料、案卷或者病歷記載的與檢驗內容有關的部分加以摘錄。鑒定意見書的案情摘要是從偵查機關的起訴書或者偵查終結報告、起訴書以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摘抄來的,而偵查機關的起訴意見書等對于案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作案工具、作案時間、地點等都有明確的敘述,這對鑒定人員鑒定意見的準確作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有的鑒定意見案情摘抄過于簡單,可能導致鑒定結論依據不足。
4.鑒定機構超范圍鑒定。每一家鑒定機構都有被核準的鑒定范圍。委托機關委托鑒定的,鑒定機構應在自身鑒定資質范圍內針對委托的事項進行鑒定。委托機關沒有委托的事項,或者鑒定事項超出其鑒定資質范圍的,鑒定機構不得進行鑒定。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只能對事實下結論,而不能涉及法律的適用。
5.其他程序性問題。鑒定人的職稱,鑒定材料的收集、固定、保存,引用鑒定標準的條款、文書編寫等也是容易出現錯誤的環節。實踐中多發的問題有:有的鑒定意見,鑒定人沒有寫明職稱;有的鑒定意見中有明顯的打印錯誤;有的鑒定文書書寫不規范;有的鑒定意見超出專業的范圍等。
1.鑒定機構過分追求利益。社會鑒定機構在進行檢驗鑒定過程時收取鑒定費是法律允許的。無論是法醫臨床、法醫病理鑒定,還是血液乙醇含量鑒定等都允許收費。有的鑒定機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超范圍進行檢驗鑒定。有的鑒定機構核準的是法醫臨床、法醫病理鑒定,沒有核準血液乙醇含量鑒定,但是也會為了利益,超范圍進行鑒定。調研中發現沒有血液乙醇含量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一年就做了100 多起血液乙醇含量鑒定,獲利數萬元,出具的鑒定意見因為超范圍鑒定被作為非法證據排除。
2.鑒定人不具有鑒定資格導致鑒定意見被排除。鑒定人從事鑒定的范圍是有明確規定的,鑒定人只能在司法行政機關核準的鑒定范圍內進行鑒定,不能超出核準的鑒定范圍。如果超出核準的鑒定范圍進行檢驗鑒定,那么,根據法律的規定,超出鑒定范圍出具的鑒定意見就會被作為非法證據進行排除。如河北省保定市的王玉雷案,就存在鑒定機構、鑒定人超范圍鑒定問題。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在進行證據審查過程中,必須對鑒定人的資格進行審查,如果發現鑒定人不具有鑒定資格出具鑒定意見的,要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
3.鑒定人徇私枉法出具錯誤鑒定。鑒定意見對于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定罪量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鑒定人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應客觀、公正地作出鑒定意見。但是,有的鑒定人員為了一己私利,徇私枉法,故意出具虛假鑒定意見,最終導致適用法律錯誤。如對一起傷害案件進行審查時,一個被鑒定人同樣的傷情,一法醫徇私枉法,故意出具錯誤的鑒定意見,把輕傷鑒定為重傷,出具重傷的公安機關法醫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1.未按法律法規的規定提取、保存、送檢。偵查機關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收集、保管、送檢檢材,但是,有的公安機關沒有按照法律規定收集、提取、保管、送檢檢材,導致鑒定意見程序性錯誤。如在進行血液乙醇含量檢測時,公安機關應提取兩管血液,一管用于檢驗,另一管用于復核備用,但是有的辦案單位只提取一試管血液進行檢測。有的辦案機關提取血液后,1 年后才去做鑒定,審判時被法院以檢材污染為由作為非法證據排除。血液保存本應用抗凝試管,但是,有的辦案機關卻用促凝試管。更有甚者,有的辦案機關直接用注射器抽取血液后送檢;有的辦案機關保存血液不按《道路交通事故人體血液采集技術規范》規定低溫保存,導致檢材污染。提取血液時,法律規定辦案人員應為2 人,但是,有的辦案取證時卻為1 人,導致收集血液主體不合法等致使鑒定意見出現瑕疵。
2.檢察機關審查力度不夠。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承擔著批準逮捕、提起公訴、抗訴等職權,從已經發現和糾正的冤假錯案中可以看出,檢察機關對法醫鑒定意見審查力度不夠,表現在:一是鑒定意見審查人員不足。從調研中發現,有的基層檢察院沒有鑒定意見審查人員。如河南省某市檢察機關有16 個基層檢察院,法醫卻總共只有6 名,其中9 個基層院沒有法醫。沒有法醫就無法對法醫鑒定意見及時有效審查。再如,價格鑒定、電子數據、聲紋鑒定、指紋鑒定等,檢察機關根本就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很難開展技術性證據審查。二是鑒定意見審查機制不暢。傷害案件、危險駕駛案件、殺人案件等都涉及法醫鑒定意見審查,檢察機關內部案件移送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案件有疑問也只是由辦案檢察官進行非專業審查,沒有進行技術性證據審查。三是鑒定意見審查能力不足。檢察機關的技術性證據審查人員能力不足、業務不精,掌握前沿技術不夠,進行技術性審查時根本發現不了問題,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3.辦案人員教育培訓不夠。現行法律法規修改周期比較短,辦案人員教育培訓跟不上,未能及時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收集、固定證據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例如,辦理一起危險駕駛案件就要適用10多個法律法規,如果辦案人員教育培訓跟不上,將導致一些案件帶病進入訴訟環節。
4.司法行政機關對鑒定機構監督管理不嚴。2005年以后,大批的社會鑒定機構從事檢驗鑒定,社會鑒定機構法醫鑒定人員既是執業醫生,又是鑒定人員。這些醫生沒有接受過長達數年的專門的法醫學鑒定教育,僅僅接受數周的鑒定培訓就從事法醫學檢驗鑒定,導致鑒定的案件質量不高。有的鑒定機構不具有鑒定資質、鑒定人不具有鑒定資格卻從事相關法醫學鑒定。檢察機關在進行證據審查、案件評查時,發現盡管有的鑒定機構沒有鑒定資質、鑒定人沒有鑒定資格,1年內卻出具了100 多份鑒定意見。司法行政機關因為沒有專職的鑒定方面人才,監督管理不嚴,不能發現問題,導致有瑕疵的甚至是非法的鑒定意見進入訴訟環節。
近些年因為法醫鑒定意見審查缺失而導致的冤假錯案比較多,如張高平叔侄案、呼格吉勒圖錯案等等。為了提高辦案質量,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必須加大對法醫鑒定意見的審查力度,建立多部門協同創新機制。
1.加大對案情摘要的審查力度。案情摘要是偵查機關對案件事實、證據、法律適用、法律程序的全面初步認定,對作案工具、被害人的醫療情況、傷情發生、演變、愈后等都有明確的記載、分析,對確定傷情的程度很重要。對于過于簡單的摘要,審查鑒定結論時一定要結合案卷材料,尤其是關鍵證人的陳述、受害人的陳述、醫院病歷、偵查機關的偵查終結報告等進行綜合判斷。
2.加大委托范圍的審查力度。加強對法醫學鑒定委托范圍的審查,對于委托機關沒有委托的事項,鑒定機構不能做出鑒定。即使對沒有委托的事項做出鑒定,公訴機關、審判機關也不能采信超出委托范圍的鑒定意見結論。專門問題是鑒定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法律適用是法官、檢察官、警察的事,彼此不能越界。鑒定人超出專門技術問題的鑒定不能被采用,否則易成為涉法涉訴上訪的導火索。
3.加大對分析說明的審查力度。法醫學鑒定意見中的分析說明是指鑒定意見的論證過程,鑒定人根據委托人提供的案卷、病歷、影像資料(CT、MRI、DR)、儀器檢查、法醫學臨床檢查和鑒定前的復查等,運用醫學、法醫學、法律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邏輯等形成鑒定意見的過程。分析說明必須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層次清晰、符合邏輯性。語言表達要通俗易懂、準確規范、避免引起歧義。審查人員對此部分要結合邏輯與經驗法則進行研判。
4.加大對鑒定意見表述規范性的審查力度。《司法鑒定文書規范》僅提出了原則性要求, 即應當“明確、具體、規范”。“明確、具體、規范”被稱為鑒定意見結論的三要素,即損傷的性質(是自傷還是他傷)、損傷的診斷和援引的鑒定標準條款。損傷程度鑒定意見結論、傷殘鑒定的鑒定意見審查判斷可依據此三要素進行表述規范性判斷。如關于鼻骨粉碎性骨折的鑒定的兩種表述,一個鑒定意見結論表述為“被鑒定人因遭他人拳擊致鼻骨粉碎性骨折,參照《人體輕傷標準》5.2.4 .O,應評定為輕傷二級”,另一個鑒定意見結論表述為:被鑒定人鼻骨骨折,應評定為輕傷二級。根據上述三要素審查,可得出采信第一種鑒定意見的審查結論。
1.審查鑒定意見與輔助檢查相結合。審查法醫鑒定意見時,不但要審查臨床診斷結論,還要結合輔助檢查,將二者聯系起來進行審查,這樣才能準確。如在審查某一案件時,被鑒定人因糾紛被人打傷胸部,到醫院找到認識的醫生,做了影像檢查,出具骨折的證明。某鑒定機構法醫依據該醫生出具的骨折證明,為被鑒定人做了輕傷的鑒定意見結論。審查時,發現被鑒定人骨折的肋骨缺失,最后被鑒定人承認骨折的肋骨是陳舊傷,是因病切除。因此,進行法醫鑒定意見審查時,不但要審查病歷,而且還要審查輔助檢查,鑒定時要重新復查,根據原始傷、并發癥等進行比對,排除被鑒定人的造假行為。必要時運用高新技術檢查,幫助審查。對于有爭議的案件,尤其是不容易發現、容易漏掉的傷情,要運用高新臨床檢查技術。如利用三維重建技術檢查線性骨折。三維重建技術容易發現一些細微的肋骨骨折、長骨骨折、牙齒傷。在審查交通事故鑒定、傷情鑒定時,利用三維創建技術對于破解疑難案件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疑難案件,利用鼓膜成像、多層旋轉CT、DNA、高清攝像成像、肌電圖、腦電圖等新技術,對于突破案件非常實用。
2.建立偵查、公訴、法院刑庭與鑒定人員協作創新機制。在審查法醫鑒定意見過程中,建立由偵查部門、公訴部門、法院刑庭等首先審查機制以及接受技術人員的鑒定咨詢[3]。對于疑難案件或者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當事人有異議的或者可能引起涉法涉訴信訪的案件,以及公訴部門、刑事審判部門把握不準的案件,應當移送專門的鑒定人員甚至專家組進行審查。建立法律適用人員與鑒定意見審查人員協同創新機制,對于審查疑難案件的法醫學鑒定意見,避免冤錯案件具有較高的實際效用,將起到1+1 大于2 的疊加、倍增效果。
在全面建設法治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深化司法改革的過程中,隨著各類案件的增多,出具鑒定意見的數量將會隨之增加,法醫學鑒定意見的審查比率也將會增加。為了規范司法行為、提高辦案質量、排除非法的鑒定意見,避免冤錯案件,必須加大對技術性證據尤其是法醫鑒定意見審查的力度,最終實現司法公正的價值追求、司法為民的終極目的,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司法需求,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
注釋:
[1]參見王保捷: 《法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年版,第11 頁。
[2]參見霍憲丹: 《司法鑒定通論》,法律出版社2010 年版,第191 頁。
[3]鑒定咨詢是一種非正式鑒定,咨詢意見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可供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