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放管服”改革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總體要求,促進代理記賬行業協會健康有序發展,切實規范代理記賬行業協會行為,2018年11月13日,財政部印發《代理記賬行業協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管理辦法》的制定出臺是適應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后政府后續監管的客觀需要。對于自發成立的行業協會,在作為登記管理機關的民政部門適當放寬對行業協會的前置審批管理的同時,作為行業管理部門的財政部門,應當相應加強對行業協會的事中事后監管。是順應行業協會綜合監管模式的客觀需要。在行業協會綜合監管模式下,財政部門作為代理記賬協會的行業管理部門,其行業監管職責不可缺位。是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客觀需要。代理記賬行業發展迅速,其快速發展的背后也暴露出諸多問題,要妥善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加強行業自律管理,積極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管理和自我服務功能,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是加強代理記賬行業協會管理的客觀需要。代理記賬行業協會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和政策指導,客觀上存在行業協會設立程序不規范、歸口管理部門不明確、監管支持引導力度不夠、地區間管理差異性較大等問題,有必要通過制定出臺相關制度,明確、細化代理記賬行業協會職責職能,確保代理記賬行業協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管理辦法》共5 章34 條,分為總則、自律管理和自我服務、財務管理、指導與監督、附則。重點規范了以下三方面關系:一是政府與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是本地區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部門,按照職能對行業協會進行業務、政策指導,履行相關監管職責,引導行業協會健康發展。二是政府行業管理和行業協會自律管理之間的關系。政府行業管理,通過建立健全工作聯系機制,加強備案管理,監督、指導行業協會依法依規依章程開展活動,規范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和服務行為;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通過制定執業規范和標準、開展誠信自律建設、督促指導會員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并實行獎懲,真正成為治理規范、反映訴求、行為自律的社會組織。力求通過改變單一的行政管理方式,促進共治,形成合力,推動形成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良性互動的行業監管新模式。三是行業協會與會員之間的關系。行業協會以服務會員為宗旨,監督會員執業質量、職業道德,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并依據其章程和行業規范對會員實行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