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門財務會計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機構改革決策部署,以“基礎強化年”為全年工作主線,全面履行保障、管理、監督、服務四項職能,積極服務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一)落實文化和旅游部重點投入。落實2018年部門預算共計73.96 億元,增幅為13%,有力保障了文化和旅游部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同時,通過清理結轉結余、盤活存量資金等,及時統籌資金保障重大活動和急需支出。
(二)推動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落實2018年中央轉移支付地方專項資金63.35 億元,增幅9.6%,重點保障了“三館一站”免費開放、非遺保護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旅游廁所革命、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等工作。
(三)支持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繼續實施貧困地區鄉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戲曲進鄉村等一批面向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項目,并爭取中央財政將戲曲進鄉村每場演出補助標準從3 000元提高至5 000元,基本滿足了貧困地區送戲下鄉演出的實際所需。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及其分工方案,建立健全分工協作、監測交流、督促檢查和總結評估4 項工作制度,協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扶貧工作。組織召開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工作會議。加強系統資源整合,有效推進援疆援藏、對口支援和定點扶貧工作。
(四)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創新發展。制定印發《文化和旅游部關于進一步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推動該項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深入調查研究,拓展購買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公共文化領域PPP 模式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協同機制研究》獲評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年度十佳調研成果。
(一)國家級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進展顯著。國家美術館工程設計方案獲得中央批準。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擴建項目取得立項。中央歌劇院劇場工程完成結構封頂。中國工藝美術館工程(暫定名)、國家圖書館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復。中國國家畫院擴建、故宮博物院地庫改造、基礎設施維修改造一期(試點)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故宮博物院北院區、中國交響樂團團址翻擴建等項目也取得不同程度進展。
(二)海外設施建設穩步推進。2018年拉脫維亞、摩洛哥2個中國文化中心投入使用,馬來西亞、盧森堡、塞內加爾3個中國文化中心完成土地購置或房產租賃。葡萄牙、新西蘭、約旦等8個中心確定選址。此外,同步推進瑞士、科威特等5個中心的選址調研,丹麥、羅馬尼亞等7個中心的裝修改造和中共六大會址、悉尼等5個中心的竣工決算工作。
(三)支持指導基層文化和旅游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01 億元,對26 個非遺保護利用設施項目給予支持。《公共美術館建設標準》自2018年11月1日起正式頒布施行,對于加強和規范各地美術館規劃選址、建設規模、功能內容、設備配備,提高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專業劇場建設標準》完成初稿,正式報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審查。
(一)有序推進機構改革資產清查和財務資產并賬工作。制定《文化和旅游部機構改革資產清查工作實施方案》,啟動實施文化和旅游部資產清查工作,嚴格程序、周密組織,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及時明確改革過渡期間經費支出的審批流程,加強資金結算管理,組織做好財務印鑒、銀行賬戶等變更工作,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順暢運行。圍繞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等要求,妥善研究推進會計賬套合并、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升級以及職工個人結算事項統一等工作。根據中央部署,配合做好文化和旅游部駐外機構改革相關工作。
(二)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依托文化和旅游部預算績效指標庫,實施預算績效目標編審、執行監控、績效自評和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工作,試點開展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學規范、覆蓋全面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體系。結合績效目標執行監控工作,督促指導司局和單位及時發現并糾正項目預算執行偏差,實現執行進度與執行質量齊抓并重。
(三)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制定《文化和旅游部直屬事業單位勞務費發放管理暫行辦法》《與地方合作共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財務管理辦法(試行)》《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試行)》《駐外文化和旅游機構資產配置標準》《國家圖書館采編閱覽設備資產配置標準》等辦法、標準,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對于直屬單位大額資金使用管理、合同管理等事項,及時予以研究和規范,掃除管理盲點。
(四)不斷提高審計監督效能。深化內部審計監督工作,開展直屬公共文化服務及藝術研究單位專項審計、部本級撥付資金專項審計、駐外機構財務審計及資產清查、直屬單位納稅情況專項核查等工作。認真配合做好部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大通報問責整改力度,針對審計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有關單位明確責任、追根溯源,按時整改到位。
(五)規范文化和旅游統計工作。加強對文化和旅游統計工作的歸口管理,堅決防范統計造假和弄虛作假。依托全國文化文物網上直報系統,深化統計分析研究,完成《文化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手冊》《統計提要》《統計分析報告》和《統計年鑒》的編印工作,統計資料內容更加豐富、體例更加規范。編印《中國旅游統計便覽》《中國旅游抽樣調查資料》《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和《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副本)》等一系列統計服務產品,同時積極與中國電信、銀聯、攜程等企業合作,開展旅游大數據研究,著力構建反映節假日旅游人次及消費的統計測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