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財會部門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把握預算改革要求,加強財務管理,強化監督指導,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為有效履行中央檔案保管利用和全國檔案事業行政管理兩種職能提供有力保障,推動檔案工作持續穩步發展。
(一)做好三年支出規劃和預算評審工作。按照預算管理改革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部門、各單位職責,大力整合二級項目。按照預算評審程序和要求開展預算評審工作,完成館局機關本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一史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二史館)、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共10個項目的預算評審。接受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對一史館新館開辦和內容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的預算評審。2018年“二上”部門預算三年支出規劃中已評審的項目資金為101 675.87 萬元,占應評審項目資金的53.15%。
(二)做好部門預算執行工作。2018年,館局機關及所屬單位部門財政撥款預算批復數56 729.03 萬元(含追加),其中:基本支出預算23 441.34 萬元,項目支出預算33 287.69 萬元。部門財政撥款預算總支出(含結轉資金支出)46 023.65 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2 018.11 萬元,項目支出24 005.54萬元。機關本級財政撥款預算批復數37 488.76萬元(含追加),其中:基本支出12 559.07 萬元,項目支出24 929.69 萬元。年末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2 704.43 萬元(按國庫統計口徑),其中:基本支出結轉1 759.07 萬元,項目支出結轉938.32 萬元,項目支出結余7.04 萬元。
2018年本部門繼續實行預算執行情況通報制度,下半年每月印發預算執行情況通報,適時約談預算執行率低的項目負責人,通過會議電話加強督促,抓好預算執行工作。2018年預算執行率為95.25%。
(三)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工作。2018年,經財政部批復確定“明清歷史檔案整理保護和數字化”“民國檔案征集、整理、保護和數字化”“網絡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維護”“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等10 個二級項目和“檔案征集、保護、數字化與安全保障”1 個一級項目為績效評價項目,預算金額28 071.03 萬元。一史館和二史館整體支出列為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所有項目均納入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按要求設定績效目標,并細化量化為具體的績效指標。做好績效目標執行監控,確保各項目績效目標如期實現。2018年1—3月,組織并完成部門2017年度預算項目績效自評工作,自評覆蓋率達到100%。并將“檔案征集、保護、數字化與安全保障”和“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2 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隨同部門決算上報財政部。委托中介機構完成對一史館和二史館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完成對館局機關本級、一史館、二史館和教育中心4 個單位的“檔案征集、保護、數字化與安全保障”1 個一級項目和“明清歷史檔案整理保護和數字化”等6 個二級項目的績效評價。其中,2018年6月,開展對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的績效評價,項目預算12 400 萬元,涉及全國29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7 家任務單位,并赴10個省(市)對17家任務單位進行現場評價,且績效考評結果均為有效。
2019年“二上”部門預算1 個一級項目和5 個二級項目列為以部門為主體開展的重點績效評價項目;涉及基層預算單位5 家。申請納入預算績效評價范圍的項目資金規模11 183 萬元。
(四)做好厲行節約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按照財政部批復內容執行“三公”經費預算,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會議費等經費支出規模。2018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499.51萬元,實際財政撥款支出333.91萬元,比2018年預算數少165.6萬元,比2017年財政撥款支出數減少25.1萬元。2018年制定的年度采購計劃、會議計劃和培訓計劃經館局務會研究通過后執行,全年財政撥款會議費支出192.83萬元,財政撥款培訓費支出737.42萬元。
(五)做好部門預算、決算信息公開工作。作為報送全國人大審議部門預算的中央部門之一,2018年4月,在國家檔案局門戶網站上公開本部門2018年預算,2018年7月公開2017年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行政經費、績效考評情況等財務信息。
按照財政部轉移支付清理整合方案,自2017年起,國家重點檔案專項資金由專項轉移支付轉列國家檔案局部門預算。2018年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資金規模2 億元,與2017年持平。
舉辦國家重點檔案項目和資金管理培訓班。組成調研檢查組先后到廣東、遼寧、吉林、浙江、甘肅等省的任務承擔單位進行監督檢查,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及預算管理與執行情況,匯總各地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困難,深入研究,總結經驗。2018年6月,結合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對10 個省(市)2017年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資金進行了財務檢查。2018年10—11月,通過委托中介機構和自行組織財務檢查兩種方式,對18 個省(市)2017年和2018年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資金進行了財務檢查。做好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2017年結轉資金清退、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督促和決算統計工作。2018年,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預算執行19 942.03 萬元,結轉資金57.97 萬元(按國庫統計口徑)。其中,開發項目預算執行9 200 萬元;基礎條件建設項目預算執行8 800 萬元;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建設項目預算執行1 942.03 萬元,結轉57.97 萬元。全年調整42 家任務單位項目預算,4家任務單位進行績效目標調整備案。
(一)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按照相關財務制度要求,做好財務審核和資金支付工作。嚴格審核每一筆支出,確保資金安全、有效,全年審核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出國費、委托業務費等支出7 600 多筆,保障機關各項業務工作順利開展。
(二)推進內控規范建設和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根據財政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簡稱中直管理局)有關文件要求,2018年繼續深入推進內控規范建設和廉政風險防控措施落實等工作。開展“查漏洞、防風險、建機制”活動,制定工作方案,梳理業務流程、各崗位廉政風險,制定防控措施,修訂部分規章制度,開展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等工作,切實將內控規范建設和廉政風險防控工作落實到各部門、各單位的各業務環節。
(三)做好審計問題整改工作。積極配合審計署對2017年度預算執行等情況的審計。針對審計署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書中提出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擬定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責任。做好審計問題整改情況的跟蹤檢查,及時向審計署反饋審計整改情況。做好中直管理局審計室提出的審計問題整改工作,在部門內部通報審計問題,及時配合中直管理局審計室完成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專項檢查和現場核實工作。通過整改措施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和內控建設工作,財務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做好2017年部門決算編制工作。財政部批復核定2017年度部門收入62 580.37萬元,支出60 483.22萬元,年末結余5 933.58萬元(其中: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1 356.37萬元)。核定2017年度一般預算財政撥款本年收入57 440.75 萬元,本年支出56 262.09 萬元,年末結轉和結余1 546.18 萬元(其中: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1 355.35 萬元)。2017年部門決算編報工作獲得財政部考核評定等級“優”。
(二)做好部門預算編制工作。完成部門2019—2021年支出規劃與2019年“一上”和“二上”部門預算編報工作。2019年“二上”部門預算財政撥款控制數為64 571.61 萬元,比2018年財政撥款年初預算批復數增加8 297.05 萬元。
(三)做好資金支付工作。2018年,按時報送用款計劃,嚴格執行公務卡制度強制結算目錄,全年通過銀行轉賬3 000余筆,辦理公務卡還款1 400余筆,開具支票220余張。完成2018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測算、在京中央單位2019年養老保險改革繳費所需經費測算等工作。
(四)做好政府會計改革準備工作。安排財務人員參加相關培訓,購買政府會計制度相關書籍,供機關本級和所屬事業單位財務、資產人員學習參考。對財務軟件進行升級,為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工作做好準備。
(一)做好資產管理工作。按照館局機關資產管理實施細則和政府采購工作流程,完成固定資產入庫出庫登記手續、資產卡片信息錄入及對賬等工作,全年登記新增固定資產卡片1 000 余張,發放各類辦公用品約12 萬件,處置報廢固定資產1 072 萬元。繼續推進中國檔案出版社資產清算工作,往來款項已清理完畢,固定資產處置手續已辦結,清算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二)有序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組織召開館局機關政府采購項目評審小組會議9 次,推薦24 家供應商報館局機關政府采購領導小組審核確認,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委托代理采購事項,會審合同、協議近200 件,完成各類采購項目12 935.7萬元。在國家檔案局官方網站公開2018年度政府采購預算和2017年政府采購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