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化集團)財務系統按照“四個堅持”興企方略和“改革、管理、創新、發展”工作方針,推動效益實現大幅提升,資金狀況持續改善,財務狀況保持總體穩健,法人壓減任務圓滿完成,財務基礎不斷夯實,為促進石化集團全面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2018年,石化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9 368.41 億元,同比增加5 365.60億元,增長22.35%。實現利潤總額967.38億元,同比增加385.33億元,增長66.2%。實現凈利潤724.85億元,同比增加335.25億元,增長86.05%。實現利稅總額4 168.76億元,同比增加337.71億元,增長8.82%。
(一)預算引領作用有效發揮。編制戰略規劃財務預算方案。提出公司“兩個三年”和“兩個十年”滾動財務預算方案,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財務支撐。優化財務滾動預算機制。建立三個月滾動預算機制,加強對重點項目的運行監控,進一步提高預算精準性,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不斷創新完善財務分析。首次從5 個維度11 個績效指標,全面分析石化集團的經營成果、資產運營質量,推動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成本管控持續強化。強化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持續推進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成本精益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主要指標監控機制,每月跟蹤成本費用利潤率、重點成本費用等關鍵指標,定期分析階段目標完成情況,對差異大的指標剖析動因,提出解決措施。修訂全員成本目標考評獎勵辦法,突出激勵約束功能,首次引入行業通用功效系數法,從優化指標、強化對標管理、突出重點企業以及重點成本項目等方面進行修訂完善,優化考評獎勵,推動企業比學趕幫超。強化戰略成本管控,組織各板塊持續挖掘原油采購、物資采購、稅收管理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降本潛力,對標先進企業水平,強化考核激勵約束,降本減費取得明顯成效。
(三)資產分類創效取得積極進展。采取建立工作體系、完善創效方案、落實提質增效計劃等舉措,常態化推進資產分類創效工作。按照責權利相統一原則,進一步明確總部、事業部(專業公司)、企業3 級管理界面,建立并持續完善分層級的資產分類創效工作運行體系。制定2018年資產分類創效工作方案,明確資產分類創效工作目標、內容及要求,提出7 大類創效措施,指導企業推進資產分類創效。發布石化集團資產分類評價標準,組織企業開展分類評價工作,形成年度資產分類評價工作報告。開展固定資產專項清查,建立健全資產分類管理體系,細化完善評價標準,深入開展資產分類評價,扎實推動資產流轉盤活。低效無效負效資產規模同比下降6.1個百分點,總資產報酬率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一)降杠桿減負債扎實推進。采取提升效益、壓降債務規模、加強投資管控、加大資本運作力度等措施,深入開展降杠桿減負債工作。2018年末,石化集團資產負債率51.83%,較年初下降0.38 個百分點。付息債務余額4 446.54億元,較年初減少542.49 億元。
(二)“兩金”壓降成效明顯。堅持“落袋方能為安”理念,通過規范系統內資金結算、掛牌督辦清收系統外應收賬款等方式,建立完善“兩金”管控機制,多措并舉清存量控增量,連續3年自由現金流盈余。在全年國際原油價格平均上漲30.3%的情況下,年末“兩金”占用余額2 844億元,完成國資委管控目標。
(三)資金運作成果顯著。以資金預算為抓手,每月召開資金平衡會,定期通報資金預算執行情況,密切跟蹤預算進度,持續強化現金流管理要求,推動年度資金預算目標落實。嚴格資金集中管理,充分發揮境內外資金池作用,嚴控銀行賬戶資金日限額,提高境外資金歸集力度。運用內部委存委貸、內外部票據池、債券融資等方式,挖掘資金管理效益,融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全年財務費用0.33 億元、同比減少41.5億元。綜合融資成本率3.35%,保持行業領先水平。2018年,年金運營收益在國內特大型中央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四)財務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落實財務風險防控責任,狠抓債務、金融、資金安全等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強利率匯率管控,密切關注資本市場動態,定期發布資金風險提示,制定利率匯率風險防范措施,完善涉伊結算風險應急預案。組織資金安全和金融風險全面自查,重點排查委托理財、融資性貿易、空轉、走單貿易及內部集資等違規業務風險。組織金融子企業從產融結合、資產質量、管理控制、資金運用、依法合規等方面進行全面自查和復查,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組織修訂金融衍生品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品業務風險管理和應急機制。
(一)法人壓減任務提前完成。緊緊圍繞年度目標,采取周報告、月通報、季總結、紅黃牌警示、領導約談、重點單位督導等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提前7 個月超額完成國資委下達的20%的法人壓減任務。截至2018年,石化集團累計壓減法人322 戶,其中國資委考核范圍內294 戶、超額完成11戶、壓減比例20.75%。
(二)虧損子企業治理取得重要進展。堅持把虧損子企業治理作為標志性工程來抓,發揮牽頭和統籌作用,全力推動任務落實。通過現場核查,逐戶摸清各級子企業底數,針對不同虧損原因,按照管理機關、科研單位、經營性虧損、項目公司、特殊實體等細化分類,有針對性地制定治理措施,對經營性虧損單位著力優化生產經營和內部管理,對殼公司等非正常經營單位持續加大清理注銷力度。建立紅黃綠運行大表和督辦機制,按月通報治理進展,強化考核引導,狠抓責任落實。截至2018年底,國資委決算口徑全級次虧損單位118戶,虧損面18.9%,同比下降11.7個百分點。虧損單位匯總虧損額523.8 億元,同比減虧437.5億元。
(三)配合“四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順利完成。統籌安排財政資金爭取、財務政策制定、會計賬務處理、實物資產交割等工作,保障分離移交工作穩步推進。針對分離移交涉及的資產、土地處置工作,組織專項研究、完善方案、定向督導,2018年底資產移交完成率、土地移交完成率均超過90%。推動實施非供暖區域供暖業務社會化市場化、住宅維修基金缺口、移交后礦區核算體系調整等支持政策。
(一)年度共享上線任務圓滿完成。建立總部、企業及共享3 方參與的財務共享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工作協調溝通的基本原則和各方職責,推動解決上線企業難點問題,協調解決共享與企業間爭議問題,確保上線進度按計劃穩步推進。對照時間節點,緊盯上線任務,通過督導、現場會等措施,全力開展上線推廣工作,全年完成上線116家、累計完成213家,境內企業財務共享上線任務基本完成,財務共享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二)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持續提升。組織17 家企業進行財務共享實施效果調研,匯總形成151 個問題,通過規范業務操作、完善信息系統等,協調推動解決問題。逐項梳理和優化財務共享后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標準、企業與共享服務的職責界面、財務共享各層級職責定位和管控體系、共享操作標準和流程,全面整改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累計修訂1 100 個業務場景,財務共享業務操作標準體系更加完善,順利通過財務年終決算大考。
(三)流程化、智能化建設加快推進。全面推廣業務端直接提報,取消費用報銷企業端財務初審,財務共享業務流程不斷優化。加快推進財務共享系統與合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集成率超過50%。積極探索應用記賬機器人處理往來清賬等業務,手工工作量不斷下降,工作效率不斷提升,共享服務規模化優勢逐步顯現。
(一)落實優惠政策取得實效。全年爭取到處僵治困資金、新增建設用地、企業改制重組土地增值稅和契稅3年減免、頁巖氣財政補貼、居民與非居民用氣價格并軌等政策支持,財稅優惠的利好政策進一步落實到位。
(二)財稅管理得到全面加強。組織境內區域財稅協調座談會,啟動境外區域財稅協調機制建設,設立首批4 個境外區域財稅協調小組。加大境外風險排查力度,組織境外稅務風險排查,梳理形成石化集團4 大類12 項風險清單,并制定應對策略。深入調研成品油消費稅1 號公告實施情況,積極推動國家強化對地煉的稅收監管。
(三)內外部價格機制持續優化。出臺內部成品油市場化定價機制,積極調動產銷雙方積極性,遏制成品油經營量尤其是零售量持續下滑趨勢,推動煉油產能釋放。建立總部大樓費用和信息化費用等分攤機制,調動各單位降本積極性,規范財稅管理。
(一)財務基礎管理年活動扎實有效。開展財務基礎管理年專項活動,組織4 萬余人參與會計法答題,財務人員會計政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結合近3年來各類內審外查,梳理財務管理案例2 300 多個,按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細化分類,建立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案例庫,重點對企業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薪酬管理等7 個方面59 類、共計75 個具體案例進行剖析,提出整改建議措施。根據年度調研計劃,進駐10 多家企業現場幫扶,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改進措施,業務流程得到進一步優化,財務基礎進一步夯實。
(二)信息化、制度化建設不斷完善。統一支付平臺上線應用,會計集中核算系統(AIC)3 期建設完成,財務指標報告管理系統(FIRMS)深化應用部署上線,資產調劑平臺上線運行,固定資產模塊完成優化提升。先后發布稅務管理辦法、境外區域財稅協調管理細則、成本管理考評獎勵辦法、金融衍生品業務管理制度等11 項管理制度,整合形成了統一的《會計手冊》。
(三)財務基礎管控持續強化。堅持月度會計工作考評制度,按月通報企業的報表質量、會計業務規范、系統規范運行等情況,提出整改要求,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配合審計署完成專項審計,發布財務動態通報,實行問題整改銷號管理,對委托理財、融資性貿易等高風險業務的管控力度不斷加大,財務監督管理不斷強化,會計信息質量持續提升。
(一)財務系統黨的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堅持學到底、入到心、用到位,通過持續學、跟進學、反復學、貫通學,財務系統干部職工政治素質、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不折不扣做到“兩個堅決維護”,貫徹落實黨中央、石化集團黨組決策部署更加堅決,搞好國有企業的信心決心更加堅定。
(二)總會計師隊伍建設實現新突破。認真落實好干部標準,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利用組織選拔、公開選聘等形式,調整補充企業總會計師45人,公司各下屬企業總會計師基本配齊。強化企業總會計師履職管理,組織企業總會計師現場述職兩次、共計29 人,近兩年參加述職人數達到85 人、占企業總會計師的71%。利用舉辦“政治堅強、本領高強、意志頑強”總會計師培訓班等措施,積極推動總會計師素質能力提升,廣大總會計師的大局觀念和轉型意識、業務素質和職業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財務隊伍素質能力得到新提升。組織開展財務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制定財務人才五大崗群15 套人才評價標準,全面分析盤點財務隊伍現狀,形成財務人才盤點報告和財務人才發展規劃。制定財務專業人才庫管理辦法,選聘財務專業人才96 名,財務專業人才在總部組織的困難企業幫扶、財稅政策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強化財務人才培訓,總部舉辦各類培訓班21 個、2 180 人次參加培訓,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