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榮章
2018年4月,原A縣質監局接到群眾舉報,稱轄區內的H公司生產劣質“SΛMSUNG”手機外屏產品。A縣質監局立即指派執法人員依法對該公司進行了監督檢查,檢查發現該公司正在生產標注有“SΛMSUNG”字樣的各型號手機外屏,無其他任何標注。當事人不能提供委托加工合同或授權書等相關證明資料。經查明,H公司庫存的該批產品貨值360.22萬元。
原A縣質監局認為,該行為屬于生產以假充真的手機外屏產品的違法行為。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第三條等規定,經提請檢察機關同意,建議移送公安機關調查處理。
A縣公安局對該案進行了立案偵查,歷經7個月的偵辦,在全國三省同時行動,摧毀制假窩點9個,抓獲主要犯罪人員6名,總涉案貨值金額達4000多萬元。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H公司生產以假充真的手機外屏,是否構成生產偽劣產品罪?《刑法》中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包括生產銷售以假充真的產品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明確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偽劣產品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15萬元以上的或者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5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3倍后,與尚未銷售的貨值金額合計15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顯然,本案中的H公司生產以假充真的手機外屏庫存總貨值為360.22萬元,在數額上已達涉刑追訴標準,涉嫌構成生產偽劣產品罪。
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主觀方面是認定犯罪的必要條件之一,認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要求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
本案中原A縣質監局取得了相關證據,事實情節存在主觀故意要件,能夠證明H公司存在直接故意的行為。且原A縣質監局與公安、檢察機關形成了一致意見,認定H公司事實情節存在主觀故意性,并達到涉刑標準。
《刑法》和《產品質量法》認定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行為均包含“以假充真”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0號)第一條第二款規定與《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以假充真”,均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而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國質檢法〔2011〕83號)第八條第(六)項規定“以假充真”的行為,是指以此產品冒充與其特征、特性等不同的其他產品,或者冒充同一類產品中具有特定質量特征、特性的產品的欺詐行為。法釋(2001)10號是從刑事司法的角度作出的,國質檢法〔2011〕83號是從行政執法的角度作出的,但兩者并不矛盾。行政法意義上的“以假充真”行為并不必然符合刑事司法意義上的定義,這也反映了國家對不同危害程度的經濟違法行為所采取的不同立法態度,賦予不同部門不同的法律手段,因此,也就存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的問題。
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取證條件和手段下,應按刑事司法對證據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的要求,收集、固定、保全所有證據材料,尤其是要加強對當事人主觀心態(故意、過失、無過錯)和違法行為后果(有無產生危害、產生多大危害)的證據固定意識,以防因行政機關收集證據材料不到位、不及時、相關證據滅失等原因,致使犯罪嫌疑人因證據不足而無法被追究刑事責任。在辦案過程中,執法人員應正確界定制售偽劣產品的違法與犯罪,按行政執法的標準辦理行政案件,按刑事司法案件的標準判斷行政案件是否符合移送條件,應熟知相應罪名,掌握犯罪構成要件,避免盲目移送,提高移送案件的正確率,不斷提升執法辦案的法治水平。
本案移交公安機關后,原A縣質監局并未撒手不管,而是參與專案組,共同商定工作策略和步驟,進一步開展調查工作,徹查案件事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外出檢測鑒定、調查取證,充分發揮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的專業技術優勢,為整個案件進展和偵查助力,聯合打擊,形成合力,合理運用資源,深挖違法犯罪分子。
法律法規并沒有對“重大行政處罰案件”作明確的定義,我們可以借用刑事犯罪中的“數額犯”、“結果犯”、“危險犯”、“情節犯”、“行為犯”等界定方式來加以判斷,生產貨值15萬元以上、銷售貨值5萬元以上,造成嚴重后果的,存在某些特定違法行為或情節惡劣的,應作為重大行政處罰案件對待,及時移送;未涉及犯罪的,應向當地檢察機關和法制辦備案。
此外,不少制假售假者為逃避刑事法律的懲處,進行跨時段連續作案或跨行政區域流竄作案,雖受到行政處罰,但因個案達不到移送標準,無法對其追究刑事責任。行政執法機關應對轄區內多次違法而單獨處罰的當事人進行歸類建檔,實現有關違法犯罪案件的執法、司法信息互聯互通,建立信息共享和案件信息即時查詢,掌握重點當事人在多地受到行政處罰情況的信息,發現達到移送標準的,及時移送公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