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作者) (浙江外國語學院 310012)
在當今社會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訊設備、社交軟件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似乎給人們的交流提供了更大平臺,卻也大大的降低了即時溝通與當面交流的可能性。虛擬世界在提高交流時效的同時,能夠提高溝通效率嗎?能使更多的人敞開心扉嗎?答案是不一定。“低頭族”隨處可見,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則是人們對于身邊人的忽略。人們喜歡和熟悉的親友交流談心并無過錯,但始終沉浸于手機那頭的舊友卻難免令人心酸。《蟬時雨》系列手工飾品是一組秉持著“道器一體”的理念,以15到50歲年齡層人群為消費對象的系列手飾設計。其主旨是在這個人與人愈發陌生的世界里,構架起一扇溝通之窗。筆者希望《蟬時雨》系列手工飾品設計不僅僅是裝飾品,也是一組能夠使人們表達具備溝通意愿的系列設計。除此之外,在繞線串珠鑲嵌等傳統手工藝的逐漸消弭之際,也希望能夠作為一座橋梁,搭建起現代與傳統之間交流,然后能呼吁更多的人們關注傳統手工飾品制做工藝,并了解實時溝通的重要性。
《蟬時雨》系列手工飾品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自然萬物。自然萬物是生活中能與你朝夕相處的一切,幾乎隨處可見。但同時,卻也是不可或缺的。春花秋月,日月星辰,這些都是瞬息萬變的,但卻在你佩戴上的那一刻,將它們的美好留在了這一瞬間。除此之外,在如今這個充滿鋼筋水泥、車水馬龍的世界,這股從外界穿越而來的自然之風,也不失為緩解壓力的好幫手。
用形狀、厚度、大小不同的個體來代表事物的結構,并進行隨機的排列組合,使之模擬各式萬物的形狀,就組成了《蟬時雨》系列首飾的基本造型。之所以模擬自然萬物,那是因為在這個現代化滿溢的世界,缺少自然的鳥語花香,缺少自然的生機盎然,城市化已經成為了最典型的代表,人們的內心也隨著城市化逐漸的包裹自己,將自己困在屬于自己的“小房間”。眾所周知,一間沒有窗的房間會給人帶來窒息的感覺。這也可以說明了自然所存在的重要性。而熱縮片與傳統繞線串珠的碰撞,也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在冰冷的人造世界中自然的重要性。同時,新穎的熱縮片材質能吸引人的目光。
《蟬時雨》系列手工飾品之吊墜的設計、鑰匙扣的設計、不對稱耳環的設計、擺件的設計以及胸針的設計。這五件類型的手工作品共同組成了《蟬時雨》系列產品。同時,這五件產品也都是用手工塑造、串珠打孔等的方式為基礎方法的。這也極大地保持其統一感與系列化。除此之外,這五件作品之間卻又是不同的。這就好像人人生而獨特一樣,明明都是五官,卻又各有千秋。這是因為筆者考慮到不同的首飾需要不同的考慮。胸針這類首飾佩戴的位置與衣服的袖口是緊密接觸的,如果將花朵設計的過高或過于繁瑣,則很容易勾到衣物,從而使佩戴者感到不適。并且,熱縮片是一種比較柔軟的易碎的事物,在過度的摩擦下,也很容易損壞。此系列中的耳環設計,為做出水母造型的輕盈和晶瑩剔透的美感,使用了多重組合形態。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筆者特地將水母的每一層都設置成可以旋轉,讓它可以隨著行動而搖,銀杏耳環則使用仿造樹葉的質感,加以藤曼設計,使其更加清新。其中毛衣鏈的吊墜設計,是以貫穿所有首飾設計的方框作為通風口的縮影,來表示人們應該打開心扉并多多溝通這一概念。從而呼吁佩戴者自身從內心到外在都能與他人取得舒服暢心的溝通。手鐲的設計是讓六個錯落的立方體象征著城市間的各類建筑,同時也使形式更加富于變化但同時也考慮到手鐲佩戴的功能性與舒適度。戒指設計,為了更加配合方形這一概念,特地將戒指指環的基本造型設計為方圓,就好像一個朝下的字母D。而開口的設計也使得佩戴者可以適當進行調節,增加實用性。胸針的設計,沿用了戒指、項鏈等的成分,讓這些稍微突起的立方體也有象征城市的含義,表達人們的生活環境的現狀,能夠更好提醒人們在這樣滿是水泥方塊的大樓中實時溝通的重要性。同時,這些不同材質以及工藝的結合也更容易激起人們的興趣,增加獨特感。
為了呼吁更多的人們打開心扉,不要將自己的內心過度封閉,將自然萬物為設計基本體。希望自然之風能夠吹入人們的內心,使人們能夠真正地樂于與自然相處。也許《蟬時雨》系列手工飾品更多的是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但是如果它能夠引起部分人的興趣,并且成為人與人之間攀談的一個小話題,這不也增加了人們的交流嗎?城市很大,伙伴很多,生活很忙,陌生很可怕。不管距離多遠、事情多少,只要我們不懼怕溝通,那么這個被高樓大廈占據的城市也就會變得更加溫柔。
手工飾品其本身的手造感、獨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首飾與佩戴者產生共鳴,要知道,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手工飾品,也會因為其制造過程中打磨、塑造、繪圖等操作方式的不同而產生完全不同的痕跡。這似乎已經在暗示著佩戴者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溝通方式與相處模式,來與這個世界惺惺相惜了。
熱縮片沒有黃金那樣子貴氣逼人、耀眼奪目,它更沒有被看作增值品,也不可能和昂貴的鉆石一樣的閃耀如星星。但是它也有它的優點,它的可塑造型和能用不同顏料著色已經慢慢的走入大眾的視野。也許隨著科學技術以及材質工藝的發展,有許多人覺得這種原料比較廉價、常見的產品已經面臨著逐漸被淘汰,慢慢走著下坡路的情況。但在筆者看來,熱縮片卻是在向著更加普及大眾的方向發展。在淘寶上各式手工店鋪,我們都可以發現幾家出售熱縮片的商家,而這些商家中也有一大部分打著“原創手工飾品”的旗號,試圖捕捉大眾的視野。現如今我們在一個專注于物質建設的年代里,人們對物質的特殊偏好和敏感,已經共同培植了一種極為物化的審美語境,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漸式微。可以說,道和器的分離、物質與精神的失衡造就了當代審美的一種新的迷思。而設計師就像是道和器兩個詞之間的擺渡人。而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是道與器的一次完美融合。
手工飾品不僅僅飽含著中國特有的傳統味道,也因為它的手工味道,使得每一件產品不僅僅是產品,也都是作品。他們會因為制作者的不同、步驟的不同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的痕跡,形成獨一無二之感。而且在佩戴者佩戴的過程之中所發生的一些故事,也會被一一記錄在首飾之上。這樣飽含故事與時間的首飾,如何不叫人產生共鳴呢?
那么,為什么這些有中國味道的手工飾品會使人感覺到共鳴呢?筆者想,這也許是因為我們的歸屬感吧。我們都和這傳統首飾一樣,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孕育出來的生命個體,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來源,是文化的偉大力量。在這個機械化的時代,我們愈發容易地關注西方文化,甚至于模仿。比如年輕一代總是歡樂地迎接圣誕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的到來,卻又冷落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懷念那些過去歲月里的舊時光與慢步調,呼吁人們關注傳統與歷史。中國風也無疑成為這一部分人所追求的。但是,如何讓中國風被其他青年一代接受呢?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絕對不可忽視的。
在未來,手工飾品的市場是可觀的。因為手工飾品的獨特性,可以使其具有收藏價值并被人追捧。此外,許多相關商家也在向著品牌化、原創以及中國傳統手工藝傳承的方向發展。只有加強個性化設計,才能使我們離同質化越來越遠,才能使原創手工市場向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