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職業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226000)
文創產品是借助多元化的知識元素、文化元素和相關學科知識,形成新概念、新形象、新發明、新思路、新發現的的創造,通過具象或抽象的手法轉換提取本地域精神文化與事物載體相結合,產出高附加值產品。21世紀以來,文創產品在文化消費中的比重逐漸遞增,占據文化消費的主導地位。文創產品具有高度創新性的產品,包括技術創新和形象創新,它是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人們生活水平發展到一定水平,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必然需求。近年來,設計師紛紛以本土地域文化作為創意設計的重要來源。南通地處長江中下游,南臨長江東靠大海,長江南北文化在此交匯,是長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匯區域。在交匯、互動、演變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江海文化。開放性、先進性、相容性、務實性的江海文化特點反應了南通人民接受新知識、新事物富有開拓精神,張謇在南通辦實業、興教育,創建了歷史上第一座博物苑,南通的歷史因此增色添彩。南通人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例如扎染、彩錦繡、板鷂風箏、藍印花布等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查閱大量關于文創產品的資料顯示,英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文化創意一直走在前端,中國臺灣的文創產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小清新文藝風盛行,并逐漸延伸到人們的生活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文創產品呈現新的藝術形態,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它的獨特創意性、新穎性滿足了人們追求時尚的需求。通過走訪南通博物苑與南通地區的文創商店初步了解到:目前南通大多旅游景點紀念品大都比較陳舊缺乏更新,品類比較單一缺乏個性,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代表南通地域文化的特色產品,迎合不了青年一代時尚與個性化的追求,通過參觀南通的各大博物館,深入了解南通的歷史文化,廣泛收集南通江海文化的代表元素資料,抽樣參觀了南通及周邊部分旅游景區文化創意產品實體店,經調研發現南通傳統的文化資源豐富,將南通江海文化注入新的設計思維,江海文化元素與文創產品的跨界設計,是一個很好的創新發展方向。以南通地域文化為背景,提煉江海文化代表性元素以全新的造型再設計是有效豐富南通文創產品,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傳承南通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在積極提倡文化創意的今天,如何把握產品設計與現代人的審美、生活需求對接,如何讓文創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讓人們在使用產品中體驗文化創意的魅力,這是設計工作者關注的重點。文創產品須兼備文化性、故事性、創新性、實用性,使文創產品源于本土文化,經過設計師的創意賦予產品新的視覺形象形態,創造出具備市場價值的產品。
文化性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能夠帶給人生活的便利與文化的認同歸屬感。臺灣的文創產品其文化性突出表現在保留臺灣傳統文化,文創與旅游的結合,保留地方民俗的基礎上創新文化產品,形成地方民俗、文創館、書店相互關聯的創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各色各樣的文化創意產品早已將文化、設計深深植入其品牌中,通過文創產品將臺灣的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游覽臺北故宮的游客會被故宮的文化所吸引,同時也被設計精美的文創產品所打動,激起游客購買故宮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的欲望。如2013年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非常有特色,將康熙手書復制品與現代實用性產品相融合,其文化特征越發彰顯個性,游客們感受到文化的同時,也對其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的創新融合所感動,深受大眾的歡迎,紛紛購買收藏。
南通歷史上也曾涌現出大批的名人雅士,如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蘇繡代表人物沈壽、宋代曾在南通圍海造田的范仲淹、水繪園里的四公子"之一的高名才子冒辟疆等。以歷史名人為原型,挖掘他們的歷史故事,以真切的故事情節傳達南通歷史文化,將故事融入產品的發展歷史,作有故事的產品,以情感故事感染消費者,以產品的銷售傳播南通的歷史文化,使文創產品與眾不同更具生命力。例如南通的特產“董糖”名稱源于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故事。董小宛親自下廚為冒辟疆做了一道美食,以精細白糖、褪殼芝麻、純凈飴糖加上等面粉制成的酥糖,口感酥松香甜可口被稱為“董糖”。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浸潤在產品中,在欣賞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關注了“董糖”這一產品,故事性能夠體現出產品良好的宣傳策略,渲染情感氛圍使產品更具生命力。“董糖”時至今日一直是南通饋贈親友的佳品。
創新是文化創意的靈魂,這需要設計者具備求異思維能力,能夠突破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式的禁錮,從新的角度和視角認識問題,以新思路新方法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中標新立異,創作出新品。與時俱進,有創意符和時代發展的文創產品更受年青人的喜愛。南通狼山為佛教文化勝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來此燒香祈福,祈福系列的文創產品香袋掛件、“狀元及第”系列文創產品成為游客首選的產品。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的祈福文化,采用古典狀元元素與狀元及第的文字融為一體預示著家中學子學有所成考試高中的寓意,色彩運用經典的紅與黑搭配組合表達出中國風的韻味,讓游客在游覽狼山風景區的同時體驗到南通地域文化,有效傳達南通文化,提升南通城市形象。
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是造物的首要目的。一個產品存在的價值在于產品具有精神或物質層面的實用功能,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最終還是要回歸人們潛在需求,只有需求與產品巧妙結合,做實用性強的文化創意產品,滿足消費者一直想買卻買不到的東西,這樣的產品才會深受歡迎。在研發文化產品的過程中為達到公眾的期望值,必須迎合公眾的興趣,讓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感知文化,并以實用性產品傳播地域文化。
藍印花布是一種的古老手工印花織物,圖案自然淳樸由藍色白色組合而成,故稱為藍印花布。始于明代,由一代代的民間藝人堅持不懈傳承至今。從單一的土布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創新與現代新技術新視覺相融合,如今創造出一批優秀的產品,如藍印花布包、服飾、布偶、扇子等,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又創新了視覺形象符合大部分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從民間小巷走向城市都會,將南通文化的韻味和魅力盡情綻放。
藍印花布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藍白給人一種清麗質樸的視覺感受,在繁華的物質世界呈現一股清流,藍色同時能令人頭腦冷靜,心情平靜。南通的藍印花布技藝已經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地域性的文化元素要加以傳承傳播,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這一技藝。“藍韻”系列的文創產品繼承藍印花布的雕染技藝和靛青色彩,選取南通代表性的地域元素如狼山支云塔、水繪園的水明樓、濠河等加以簡化裝飾提煉,以全新的形象應用于產品,體現了文創產品的地域文化設計原則,賦予了產品深厚的寓意。南通地域元素中的五山、長江黃海、港口運輸、蘇通大橋等元素提煉轉換成裝飾風格的山、水、船、橋,形成一幅獨具江海文化特色的的畫面。藍韻招財貓的產品設計,采用布偶的形式將貓兒圓潤的造型呈現出來,藍印花布的元素仿佛披在可愛的貓兒身上的外衣,時尚而有活力。將具有藍白相間的藍印花布圖案應用于七星板鷂風箏上,既增強了風箏的外觀裝飾性又體現出南通的地域文化特色,把南通的板鷂風箏和藍印花布元素相融合,提高了其觀賞價值更受人們喜愛。
目前來看,南通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對于地域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進行文創藝術品創新的同時,我們應該具備創造性的思維模式,賦予文創產品多樣性、創新性的時代特征。將南通傳統地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文創產品的傳播,有利于推進南通沿江沿海的江海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向更多的人們展示南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