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650000)
繪本是近些年在我國興起并流行的讀物,在出版物減少的趨勢已成話題的今天,繪本依然一支獨秀,持續暢銷,并越來越受到關注和喜愛。即便是早期的作品,只要是經典,世界各地的讀者都會拜讀。人們為何如此喜愛繪本,兒童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用獨特的繪畫視角使兒童保持愉悅的心情去感受并嘗試理解未來的世界,同時給與兒童美的感知認識和藝術熏陶。暢銷熱門的繪本,大多符合大部分人對美的追求,具備給人感動的意識和直面人生的力量。感動是通過感性獲得的,這種感性,是指感受美的內心。“美”的種類有很多,本文主要講在繪本作品中形式美的體現。繪畫中的形式是一個圖案或畫面中諸多可視因素的總結構,如畫面中的色彩組合、線條排列等。我們看在繪本中畫面的沖擊效果是否能打動人心,可以從構圖、色彩、人物形象等來說明。
要表現出形式美,繪本中使用的繪畫介質非常重要,插圖的表現形式也同樣重要。繪畫藝術的形式源于自然世界中的萬物,是長期審美實踐中人們抽象和普遍化的自然中美的形式。一個貝殼上清晰的紋路,一朵花對稱有規律的形狀顏色等。利用自然物質素材的繪者們,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塑造出圖像或體現出感性觀念,讓人們愉快地聯想起來現實、虛幻和畫面上表現的東西。繪者展示給閱讀者的是把抽象的形式賦予自己豐富的感情觀念。正如藝術家所言,形式無處不在,只要你善于發現它。在本文中我們以美國繪本作家莫莉?卞的優秀繪本《菲菲生氣了》為例,研究一下兒童繪本作品中的繪者如何將這種形式美展現在繪本作品中。下面從形式美的幾點要素談起。
依照生理學家的研究,色彩會直接令人產生共鳴。人類一生下來就一直在感受著色彩帶來的感動,“優秀的配色”不但影響著人的視覺感受,而且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感受。高純度、對比強烈的色彩更符合兒童生動活潑的心理。在《菲菲生氣了》一書中作者就大面積運用了高純度暖色調的大紅、橙色、中黃表現菲菲生氣時小火山爆發的場景,里面的形象雖然簡單,但是畫面明快的色彩深受兒童的歡迎。后又用到赭石、熟褐與墨綠、灰色的對比色表現菲菲咆哮后沖出家門去往山上時郁悶灰暗的場景,這時的色調非常統一又用了一點對比色形成緊張感。當菲菲重新聽到鳥叫聲爬上老櫸樹上時,畫面中出現了大面積的湖藍、中綠、嫩綠、灰白、檸檬黃等和諧輕快的顏色,這些顏色讓讀者們跟隨菲菲變得平靜而愉快,冷色系又形成了畫面清冷的風格,創造出遠望的視覺效果。最后菲菲回到家中,粉紅、朱紅、中綠、嫩綠、檸檬黃這些顏色的運用向我們展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馨場景,縈繞人心,喚起感動。在繪本內頁上隨著頁面的變化,插圖的配色也會發生了恰當的變化,這樣的配色方案令人贊嘆。
在繪畫藝術中,構成畫面的基本要素是點、線、面,而線條極具表現力的特點讓它非常出彩。不一樣的線條傳達不一樣的情感,令人有不同的情感體驗。例如,曲線具有、流暢、欣喜、柔美等感受;直線帶給人挺拔、剛勁的感覺;斜線則給人以方向感,如前進、后退、傾斜等意味。在繪本《菲菲生氣了》中,出現了很豐富的線條,從第一頁開始,每個繪畫對象都用較粗彩色線條勾勒出輪廓。從姐姐和菲菲開始搶奪玩具大猩猩開始,畫面用了大面積的表現地板的斜線與菲菲及姐姐身體輪廓線、大猩猩鋸齒狀輪廓線形成對比,表現了爭奪、不安的場面。在菲菲是一座就要爆發的火山的場景中,菲菲的憤怒用了大波浪線來表現,讓我們仿佛能感受到這陣憤怒的颶風。而在這本繪本中還有一個特色之處在于人物輪廓線的顏色,我們看菲菲身上的顏色,顏色從平和的玩大猩猩時的黃色,到生氣之后的紅色,到再到爆炸的橘紅色明黃色,平靜之后的中黃色,恢復愉快心情之后的檸檬黃,線條的顏色顯示著她的情緒起伏變化。畫面中沒有很多局部刻畫,線條富有節奏感,色彩絢麗和諧,各種的輪廓線處理得很輕松自然,通過色彩的對照分割,產生了各種激烈的、平靜的、美好的畫面。正是這種獨特的繪畫作品獲得了無數兒童以及成人的喜愛也因此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立體主義將世界所有的形體都歸納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形體,不管是我們的祖先,還是牙牙學語的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最初都是從平面開始的。傳統的架上繪畫是將空間中的物體轉換到平面上來,把三維空間變成只有高和寬的二維平面空間,并在畫面上表現出三維空間的體積感。在《菲菲生氣了》的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山林中不同的樹的形體的歸納,繪者抓住了不同種類的樹干樹葉之間的微小差異變化,又把它們和諧地放置在了畫面中,這些細微的觀察最終都為我們的創作服務。
繪本中的繪畫是在二維的平面里去展現三維空間的形體,不能給觀眾看到它的全部,需要取舍、遮掩和重疊。我們不僅要運用透視手段,有次序地建立空間關系也很重要。在繪本中菲菲爬到樹上看著遠方的那一頁,菲菲感受著微風的吹拂,看著流水和浪花。這是一幅大的的全景畫,畫面中從樹下的空間到菲菲坐在樹上看著大海的景象,這樣的場景帶領觀眾走到畫面之中,沿著作者指引的心路行進,去感受既悠遠寧靜,又富于變化的美景。
繪本形式中方向是指形體自身的方向和形體運動的方向。即便是面積大小相同、形狀相似的物體,只要是它們方向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方向性。有的勢能向上,有的向左,這些方向上的變化,形成了運動的方向。在菲菲爬上山哭了一會的場景中,我們看到所有樹的方向和低著頭走路的菲菲是同一個方向,似乎樹也和菲菲一樣感到難過。在菲菲看著海邊的一頁上,統一的海水方向讓我們看到了海水的平靜菲菲心情的平靜。觀眾觀看的方向角度是需要去引導的,沒有了方向的觀眾是迷茫的,一根線條可能并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但是一組像音階一樣有“旋律”的線條能表現出方向,能表現出像音樂一樣的清新淡雅或者趣味濃郁的旋律。
如果作品受到讀者喜愛,其原因必定是讀者產生了共鳴。當讀者在閱讀一本繪本從內心出發,感受到與作者同樣的情感時就會產生共鳴,進而升華為感動。在《菲菲生氣了》一書中,作者描寫孩子經歷情緒失控的的一刻,以及調整自己消極情緒至平靜的過程。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更大更充滿愛意的空間,人類心中最神秘、最親切、最富有詩意的大海。他告訴孩子生氣、高興、消極、憤怒等情緒的變化都是正常,同時也是給孩子傳達一個樸素的道理,如果學會換個角度和環境,就可能改變自己的看法和心情。沒有單純的說教,也沒有淳淳的誘導,就是簡單的道理加上令人信服的畫面,這一切都那么溫暖那么流暢自然。
以上是筆者對繪本《菲菲生氣了》形式美幾個要素的總結。正如達芬奇的密碼并非藏有什么宗教的大秘密,而是他如何創造了“美”,讓我們眼界大開,學會一種看的方法,來發現世界。無論繪本作者選擇的是寫實或是幻想的故事題材,就其內容而言,主要指向兒童的生活現實與心理現實,隱含著有針對性地適應和配合不同年齡兒童的身心發展、引導和協助兒童進行生活、自然、社會認知和學習的創作宗旨。愿孩子們都能因為讀好故事、好繪本而擁有更美好更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