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230001)
在黃梅戲表演過程當中,黃梅戲表演者作為整場演出的關鍵因素,其具備何種風度、何種藝術修養、何種表演水平,將對這場演出的成敗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一名黃梅戲表演者必須藉由下述幾點著手,實現對自身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對于主體而言,其思想能夠實現對自身行為的有效引導,處于不同的思想活動當中,也將使其行為方式表現出明確的差異。有鑒于此,作為一名擔負著為觀眾呈現黃梅戲藝術之美的黃梅戲表演者來說,其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將真善美作為自己的思想追求,唯有這樣,方才可以實現對自己的有效督促,讓自己能夠在從事黃梅戲藝術表演的過程當中發揮出自己的全部表演藝術潛能。然而,近些年來,一些黃梅戲演員雖然專業精湛,但是疏于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為此,必須要改變這一情況。戲劇屬于上層建筑領域,是精神產品,它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等的形成和對人的靈魂的塑造。為了讓黃梅戲這一傳統文化的杰作能夠繼續感染人、觸動人,則作為從事黃梅戲藝術表演的黃梅戲表演者必須讓自己擁有健康的思想和純凈的靈魂,要真正做到“德藝雙馨”,唯有做到這樣,方可在從事黃梅戲藝術的表演過程當中承擔起一名表演者所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黃梅戲表演者為了讓自己的黃梅戲藝術表演活動真正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其在必須具備過硬的舞臺基本功。從我國戲曲的藝術形式來看,其表現出程式藝術這一特質,也就是說,無論是作為優秀地方戲曲的黃梅戲,還是其它戲曲形式,均是借助程式化的 表演實現對特定戲曲舞臺藝術形象的塑造。有鑒于此,黃梅戲表演者應當讓自己能夠做到對戲曲基本表演形式中的唱、念、做、打的嫻熟掌握和運用。
從戲曲表演基本功的層面來看,盡管不同戲曲藝術對其的稱謂不盡相同,不過大致看來,主要涵蓋了唱、念、做、打四個要素。其中,唱與念乃是語言造型藝術表現形式,做和打乃是形體造型藝術表現形式。黃梅戲表演者唯有精準地實現對前述兩種藝術表現形式的良好把握和精準拿捏,方才能夠為觀眾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黃梅戲舞臺藝術人物形象。有鑒于此,黃梅戲表演者在日常排練的過程當中,應當下大力氣強化自己的基本功。筆者在學習黃梅戲藝術之初,負責授課教師并經常會用“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三日空”這句話來警醒每一個人,因此,筆者在校學習黃梅戲期間,也時刻不忘記老師時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
作為優秀的民族戲曲藝術而言,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的觀眾,原因便在于擁有著無數出類拔萃的戲曲表演藝術家,而這些戲曲表演藝術家之所以能夠聲名遠揚,相當重要的一點便在于其有著扎實的戲曲表演基本功。
當黃梅戲表演者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這并非意味著其已經成為一名杰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這僅僅能夠確保其更好地實現對戲曲角色的展現和刻畫。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現舞臺形象,則需要黃梅戲表演者能夠做到對舞臺角色的精準理解和把握,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黃梅戲表演者必須在平日里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并強化自身的文化修養。
判斷一個個體具備何種修養,并不能從其外表便做出簡單地判斷,而是要審視其內心。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黃梅戲表演者而言,其為了給觀眾奉獻上一場美輪美奐的黃梅戲表演,不僅需要認真地去現實生活當中進行藝術采風,同時還應當努力去尋找表演的感覺。為此,黃梅戲表演者必須認真閱讀各類歷史、文學類社科書籍,以便能夠實現對自己知識面的不斷豐富和拓展。談到學習,它有它的時代特點,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盞臺燈一本書地挑燈夜戰。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學習也變得輕松愉悅。對于演員來說,多看戲是學習方法之一,讀書講究“開卷有益”,看戲也是一樣“開幕有益”,好看的戲要看,不好看的戲也要看。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我們去看戲是看人家的長處,看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對于黃梅戲表演者來說,要在平日里堅持學習,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正所謂弦不離手,曲不離口。黃梅戲表演者應當強化自己的戲曲表演基本功,力求做到:唱應當做到聲情并茂;念應當做到字正腔圓;做應當做到惟妙惟肖;打應當做到剛柔并濟。同時,黃梅戲表演者必須如饑似渴地學習各類文化知識,以便能夠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這樣一來,其在詮釋舞臺角色的過程當中將能夠做到游刃有余。
黃梅戲表演者應當具備出色的藝術想象力,原因在于,黃梅戲當中的許多角色,尤其是傳統的古裝戲角色,對于黃梅戲表演者來說,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難免會為其演繹活動帶來一定的困難。有鑒于此,黃梅戲表演者在詮釋這些角色時,必須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談到想象力對于演員重要作用時特別強調:“只有在演員的豐富而活躍的想象力參與創作的情況下,豐富與發展了劇作家和演出的其它創作者所給予我們演員的一切材料,才能使在舞臺上創作的人和觀眾廳里觀看的人的心靈的各個角落活躍起來。只有這樣,演員自己才能過著他所扮演的人物的豐富的內心生活,按照作者、導演和我們自己活的情感所吩咐的那樣去動作。”可見,想象力是演員必須要具備的素質。那么想象力是否是天生的,又是否能夠得以培養呢?其實,想象力并不完全是天生的,想象力的豐富與否某種程度上來自于知識與閱歷。因此,可以說想象力是通過后天的一點一滴的培養而逐漸地、循序漸進地發展起來的。那么黃梅戲演員如何培養自身的想象力呢?首先,應該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文藝修養,還應該有更寬闊的視野,更多的見識。日積月累的各種知識就是我們為自己的想象力提供的必要素材。為此,作為黃梅戲演員,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一點一滴地培養自身的藝術想象力,從而使自己的表演更加豐富。
無論是哪種戲曲藝術,其要做到不斷地推陳出新,主要有賴于表演者的創新。黃梅戲藝術亦是如此。現如今是新媒體時代,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當黃梅戲表演者積極致力于對黃梅戲藝術的創新之后,將確保黃梅戲藝術能夠吸引越來越多年輕觀眾的目光,并且以其內容和形式層面的創新,使黃梅戲這一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戲曲藝術得到有效地傳承。
以上,筆者對黃梅戲演員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基本功修養、文化修養、藝術想象力、創新能力等幾個方面對黃梅戲演員的自身修養展開了研究。黃梅戲演員是黃梅戲傳播的主要中堅力量,其對于黃梅戲的傳承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作為優秀民族戲曲文化之一的黃梅戲而言,其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化特質。黃梅戲表演者應當通過強化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使黃梅戲藝術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得到有效地傳承,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黃梅戲藝術、了解黃梅戲藝術、喜愛黃梅戲藝術,并且能夠確保社會公眾在欣賞黃梅戲藝術的過程之中感受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