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海州區文化館 2220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復興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建設社區文化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題中應有之義,它指的是一定區域的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是教育引導群眾并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評價社區文明程度和生存環境的重要尺度,是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物質財富的積累和社會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人民群眾的需要從物質生活需求發展到美好生活需求,文化建設也要提升至更高層面,肩負更多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包括物質資料豐富、健康水平提高、居住環境改善、公共服務更加完善以外,也包括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社區文化是以地緣關系為紐帶,以社會雙向交流為對象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宣傳教育、團結凝聚、愉悅健身、交流傳遞等多種功能,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文化”,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文化”。文化生活自然包括參與面最廣、受眾者最多的社區文化。當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必須先行,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可以使群眾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有利于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對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整體素質,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也有利于推動社區建設的總體水平。因此,抓好社區文化建設,具有實實在在的重大意義。
俗話說,生活好了才有樂,生活得好需要樂。在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的今天,對社區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強烈,因為在其中可以得到便利快捷的精神享受,既豐富了生活的情趣愉悅了身心,又可以消除疲勞調節心情,無疑提升了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國社區文化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面對城鄉居民不斷增強的精神文化需求,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少社區干部對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他們甚至不知道社區文化建設應該抓什么如何抓,甚至不想抓不愿抓。有的覺得多掙錢才是正道,搞文化活動耗時耗力,又不帶來什么效益。有的認為社區文化務虛不務實,對經濟發展影響不大,有的認為社區文化就是走形式,主觀把社區文化建設簡單化、單一化;二是對社區文化的投入力度不夠,導致社區文化各項投入普遍缺乏資金,文藝設施、器材難以配套,過去曾一度發揮積極作用的社區俱樂部、青年之家等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已折價處理,有的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致使社區文化活動難以長期化、規模化開展;三是社區文化人才隊伍不足,普遍缺乏懂文藝、有經驗的社區文化工作者,缺乏具有一技之長、熱愛群眾工作的文藝活動帶頭人,久而久之團隊就會分散缺乏凝聚力。總體來說,現有文化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多數為適合中老年人的傳統文藝形式,不能滿足群眾追求快樂、追求健康、追求新穎、追求時尚的心態,對居民的吸引力不夠。
雖然目前社區群眾文化呈蓬勃發展之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眾的生活質量,但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離群眾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與新時代社區應有的生動氛圍還不相稱。因此,發展社區文化事業還需要不斷的升華與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扶持。
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文化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和使命。近幾年,黨和政府對文化建設、對群眾的文化生活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如果再對文化建設輕視或忽視,就是工作思路不清,沒有政治責任的表現。事實上,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對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穩定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與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息息相關,各級黨委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門必須從發展大局出發,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從心底里重視社區群眾文化建設,下大力氣解決建設中的難題,形成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的良好風氣,一以貫之的抓到底。
社區文化要長遠發展,必須改變目前由政府投資,包辦文化的模式,引導社會參與其中是其中的關鍵。一方面,各級政府要明確自己在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投資中的主體責任,將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群眾文化建設資金保障。尤其是要大力加強文化陣地建設,通過整合資源,采取新建、擴建、改進等辦法,加快推進社區文化站、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公共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出臺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和個人把資金投入社區文化事業,調動社會辦文化的積極性,為社區文化的長遠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第三,地方政府還要保證文化管理部門人員編制到位、工作經費到位,保證群眾文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運行。
大力發展社區文化事業,必需制定同旅游業一樣的戰略性整體規劃。一是對于一些不可復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文化產品,要有計劃有重點地給予繼承、保護和發展。二是對于社區文化設施建設,要依照城鄉總體規劃,按照合理布局、優化結構、體現特色的原則來為社區配備相應的文化設施。三是對于現有文化資源,要給予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機關、企業、學校和社會團體現有的文化場地和設施,推動向社區居民開放,從而防止文化設施低水平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讓居民充分享受到本社區的文化資源。
社區文化活動是否有新穎、活潑、高雅、豐富多樣的內容,是能否贏得群眾歡迎并廣泛參與的關鍵。針對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調、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活動需求的問題,各級管理部門及人員要發動群眾、拓展思路,營造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擴大社會參與面,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來,而且通過群眾文化活動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社區居委會要利用現有的公共設施,在傳統節日里,組織群眾參與各項文體活動。要重視學習型社區的創建工作,加強圖書管理建設,開放社區棋牌活動室,購置各類書刊,安排專人專管,定期開展小區文體比賽活動,如藏書、和諧家庭、文明家庭、綠色家庭評比活動,從而使各小區家庭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社區文化事業要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要結合鄉鎮機構改革,配齊配強社區宣傳文化隊伍。首先是改革用人制度,面向社會招賢納才,著眼于長遠,吸納一批文化水平高、思想素質好、年輕精力充沛的人員參與進來,同時加強工作崗位規范,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必要時可以在社會招募一批有專業特長的人員任教,作為社區文化志愿者,可以率先發動一批政治強、業務精、素質高的文化志愿者,以他們為核心組件社區文化隊伍,充分發揮社區文化站的功能。其次是通過強化軟件建設,確保各層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最后,要積極支持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幫助他們拓寬文化服務渠道,引導他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相關部門對其在政策、經費、場地等方面盡量給予支持。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總之,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在新形勢下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發展新時期的社區文化建設,必須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精神,統籌謀劃,多方聯動,持續努力,營造一個適合時代發展需要、滿足群眾需求的良好社區文化環境。我們相信,有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有廣大社區居民的熱情支持和參與,有社區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一定會越來越精彩,文化助推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