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勇良
浙江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浙江快速發展在于企業家紅利、人口紅利、開放紅利、政府轉型紅利四大紅利。重構四大紅利,建構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要素結構,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緊迫性
改革開放催生了浙江一大批企業家。正是他們,一手大批招聘中西部農民工,一手大量引進發達經濟體先進實用技術,產品大量出口,創造了輝煌業績。浙江政府在這一過程中,容忍、“慫恿”乃至支持企業家,隨后積極增強公共產品,形成了當年說的“政府推動”效應。這促成了推動浙江快速發展的以企業家為核心的四大紅利:企業家紅利、人口紅利、開放紅利、政府轉型紅利。
然而,當下我們正在遭遇上述四大紅利的整體弱化。李克強總理提出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關鍵在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升級。因此,重構四大紅利,建構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要素結構,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緊迫性。
重構新的企業家紅利,關鍵是提振當下和未來的兩個信心。2011年以來已出現過一輪工業企業主動實施經營收縮的狀況,目前正在出現第二輪的經營收縮。當務之急是加快優化企業預期,制止進一步的收縮。希望“兩會”宣布的大幅減稅等舉措,加上省里的支持,能不打折扣地加快落地。增強未來信心則尚待建構民營經濟主體地位,調整若干重大方針政策等。關于重構企業家未來信心的重大基本理念,早已確立。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十九大予以重申。關于提振民營經濟的未來信心,堅冰已經打破,建構已經不難,當前需要的是臨門一腳。
重構新的人口紅利,關鍵是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于GDP增長。舊的人口紅利是對勞動的剝奪,主要是市場競爭導致的勞動價格較低所致。2011年至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7%,人均GDP年均增長6.6%,居民收入增長比經濟增長快1.1個百分點。這一狀況表面看似乎直接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然而也促使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加快轉型升級。2011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穩步上升,服務業占GDP比重穩步上升,消費對于GDP增長的推動作用穩步上升,中國經濟并未出現甚囂塵上的“硬著陸”。當前應在投資和出口增長舉步維艱下,積極促進收入增長,增強消費需求對于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
重構新的開放紅利,關鍵是清醒估價開放需求和進一步打開國門。我們當前對于發達經濟體的直接需求,最主要的是物質資源和知識資源。而這唯有把國門打開得更大,才能有更穩固、更大和更可持續的多邊和多層面的往來,才能形成更好的開放。2018年,全國進口原油4.6億噸,進口依賴率71.0%;進口鐵礦砂10.6億噸,進口依賴率約74%;進口集成電路4171億個,進口依賴率70.6%。其中的進口集成電路,可等效于進口知識。中國經濟的恢弘大廈立基于西方物質文明和部分精神文明之上,尤其是當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經濟體差距越來越小時,更需要加大開放的大門。沒有更大的開放,就不可能有下一步中國經濟及浙江經濟的較好發展。
重構新的政府轉型紅利,關鍵是縮減政府規模以及更好地做好“放”的文章。大幅減少政府對于微觀經濟的干預。30多年前,慈溪農民說,政府提倡種什么虧什么。哈耶克引用亞當·斯密的話,“試圖指導私人以何種方式運用其資本的政治家……其本人(是)在瞎勞神”。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政府確實比民間知道得多,那么在當下最清楚地知道發展新動向的是民間,并不是政府。減少政府對于民間的干預,進一步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放活企業家,放活各種創業創新要素,政府把主要精力和資源用于無差別的公共服務,以及真正管好政府自己,是形成新的政府轉型紅利的基本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