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長海
2014 年成立于南京。
2016 年11 月,獲得順為資本、IDG、科沃斯機器人千萬人民幣A+ 輪投資;
2018 年2 月,獲得凱輝汽車基金領投的B1 輪投資。
如果說科技圈最火的是智能駕駛,那智能駕駛圈最火的就是激光雷達。北醒光子,是激光雷達行業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受到多家國際一線投資機構的投資。鮮有人知道,這家公司的一位聯合創始人只有25歲——馮鈺志。
在任何行業,90后創業者都無一例外地惹人注目,馮鈺志卻不在此列。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30歲以下創業新貴”封面,也是馮鈺志第一次公開接受采訪。當天和馮鈺志一同參與拍攝的姜思達,是《奇葩說》以及多個綜藝節目的紅人,相比之下,馮鈺志要低調太多。
采訪前幾天,我們發給馮鈺志一份采訪題綱,有一項關于公司業務進展的問題,馮鈺志認真寫了回復,又在后面畫了個括號,括號里寫著“此處不便刊登,長得帥死得快”。
2014年《硅谷》期刊第14期發布了一篇文章《機載激光雷達發展與應用簡介》,詳細介紹了機載激光雷達的發展與應用前景,作者是海軍航空兵學4系61251部隊裝備部。
但這跟馮鈺志并沒有什么關系。從2014年開年,馮鈺志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考研or工作?那年馮鈺志在北京交通大學讀大三,臨近畢業,這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如果考研,需要立刻開始準備;如果去工作,也該盡快做出選擇。2014年5月的一個夜晚,凌晨兩點鐘馮鈺志還在床下打游戲,他心里依然在糾結考研還是工作的問題。校友群里的一條消息打斷了他,原來是大他十屆的學長李遠回學校了,在群里問“明天有人一起吃早飯嗎”,深夜沒睡的馮鈺志第一時間報了名。
馮鈺志:在你無法判斷一件事的正確性的時候,你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人靠譜。
李遠在北交大頗具影響力,他從師于中國發光學奠基人之一徐敘瑢院士,發表過40 余篇國際學術論文,是不少校友尊重的“明星學長”。當時李遠剛在國外留學結束,打算回國,那天恰好回學校辦事。
第二天,一起吃早飯的除了李遠,還有大馮鈺志兩屆的學長鄭凱。三個人都是光學專業,很自然地親近,聊得也很投機,李遠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天早上他們并沒有聊到創業,但馮鈺志受到了很大啟發。那天之后,馮鈺志不再糾結了,他決定選擇工作,將學術知識應用到具體行業,“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和提升,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2014年7月,李遠正式決定回國創業。回國前他首先找了鄭凱和馮鈺志,提出了組建團隊的想法,三個人一拍即合。2014年8月,李遠回國,“北醒光子”成立。
北醒光子創業的第一個辦公室在南京,2014年8月三個人毅然背上行李前往南京。剛到南京時在落腳的酒店辦公,隨后租了一個三居室作為臨時辦公地點。“困了就睡覺,醒了就干活”,這是馮鈺志對當時情景的描述。

北醒光子聯合創始人 馮鈺志他仍然保持著90 后的叛逆,他寧可低調,也不愿被冠上“90 后創業者”的光環攝影│李俊
公司注冊后,北醒的辦公地點搬進了南京市的一個科技園,團隊人數也由3人擴充到了10人,他們由此開始了創業初期的準備工作。當時人少活兒多,馮鈺志不僅擔任機械制圖工程師,還負責招聘,甚至還負責接送同事們上下班,因為公司的地理位置太偏了,是“一個連有些出租車司機都不認識的地方”。
2014年,激光雷達在國內還是藍海市場,大眾對激光雷達的理解還止步于科普雜志。北醒看準的是激光雷達作為“人工智能之眼”的未來潛力,而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先把想做的產品做出來”。
北醒設計產品的初衷有兩點:1、實用性強(點云密度高,壽命長);2、可以量產。彼時的激光雷達市場,尚沒有今天所謂的“路線之爭”,國外的主流激光雷達廠商采用的是機械式激光雷達,但經過評估,北醒團隊發現機械式雷達如果量產,在性能、成本上會有很大挑戰,而固態雷達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前期的重度研發,后續的產品比較容易達成一致性設計,更容易量產,最終北醒選擇了純固態路線。放眼今天的激光雷達公司,基本都是固態路線,這是后話。
2015年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尤其是在沒有暖氣的辦公室,北醒的小伙伴們凍得瑟瑟發抖。同時,企業融資、尋找客戶都遇到了困難。好在經過投資方的盡調,最終認可了北醒在行業的領先地位。此后,北醒創始人確立了一個原則:絕不在沒錢的時候去融資。
對馮鈺志來說,那是一段充滿懷念的日子,雖然一整年都是7×24小時地拼命工作,雖然僅有的娛樂活動就是“開車去遠的地方大吃一頓”,但團隊里沒有一個人離開。“在你無法判斷一件事的正確性的時候,你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人靠譜”,馮鈺志是這么想的,北醒團隊的其他人應該也是這么想的。
搬家、搬家、搬家
從2016年開始,北醒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馮鈺志也越來越忙。當客戶逐漸變多,需要外出支持客戶的次數也變多。
有一次,馮鈺志晚上12點剛躺在床上,就接到了客戶的通知,他直接穿上衣服去公司,拿了電腦設備就去機場,趕第二天一大早的飛機去現場支持客戶測試。馮鈺志帶領團推規范了產品的測試流程,為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北醒始終堅持提升客戶的產品使用體驗,也正是因為這個策略,北醒的產品在迭代速度、性價比方面遠超對手。
2016年是植保無人機市場爆發的一年,也快速推動了北醒定高測距模塊TF01的量產。相比此前無人機使用的GPS、氣壓計等傳感器,北醒的方案可以精確地標定無人機的絕對高度,極大提高了行業無人機的效率。也正是因此,無人機成為北醒首條成熟的業務線。
隨后,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開始出現,雙十一的發展推動了電商行業對智慧倉儲、AGV小車的需求,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又帶來了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對激光雷達的需求。“開始只是針對一個場景定制的產品,后來發現新興領域的市場比之前的領域要大幾十倍。”馮鈺志感嘆到。
2015年10月,北醒光子從南京的科技園搬到了北京金隅嘉華大廈,10個人租了一間小辦公室。很快,隨著團隊的擴張,北醒又從金隅嘉華大廈搬到了信息大廈,繼而搬到科實大廈,公司從原來的10個人增加到100多人。2016年4月獲得創新中國春季總冠軍,2016年10月奧迪創新實驗室大賽,北醒的“北醒激光雷達”項目摘得桂冠,獲得人工智能應用總冠軍。2016年11月,北醒獲得順為資本、IDG、科沃斯機器人的A+輪投資。
蛻變與成長
今天的國內激光雷達市場,已經有近20家公司,入局者不斷。北醒以月產能幾萬臺的出貨量,成為行業內少數做到量產的公司之一。
四年時間,北醒從一個研究所型的研究小組,到一個具有全球銷售網絡、完善供應鏈資源的現代化公司,業務涵蓋無人機、AGV倉儲、智能交通、智能駕駛、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馮鈺志也從一個曾經糾結考研還是就業的學生成為這樣一家企業的管理者,從“兼職司機”、“兼職HR”到為北醒搭建一個完整的測試部門,再到北醒TF02產品線的負責人。馮鈺志親歷了從畢業到創業、從組建團隊到管理公司,也見證了國內激光雷達行業、甚至智能駕駛行業的從無到有。
2018年1月,北醒完成了凱輝汽車基金領投的B1輪融資,通過凱輝,北醒開始引入國際汽車一級供應商戰略資源,繼續加速激光雷達產品的量產計劃落地。
2018年9月,馮鈺志和相戀多年的女友舉辦了婚禮。他說,結婚后自己有了家庭的護盾,這是他個人生活最大的轉折。但他仍然保持著90后的叛逆,他寧可低調,也不愿被冠上“90后創業者”的光環;他從不關心行業競爭對手的動態,覺得“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就行了”;他最喜歡的書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團隊規模不斷壯大,北醒可能又要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