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針對輿論場“退出論”“國進民退”等雜音,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對民營經濟進行重要闡述,特別是在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再次強調了“三個沒有變”的重要論斷,強調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各地要把如何對待民營企業上升到政治問題的高度,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先后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廓清了迷霧、消除了雜音、傳遞了信心。特別是在近一個月時間內,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對民營經濟進行重要闡述。9月27日在遼寧調研考察時,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關心和支持民營企業。我們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0月20日,總書記在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們的回信中明確表示: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近日,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時,再次高度清晰地重申:黨中央一直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在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總書記表示,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此前的10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10月24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召開第一次“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10月19日,劉鶴副總理在接受三大央媒采訪時把給不給民營企業貸款上升到了“講政治”的程度,強調那些為了所謂“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有觀點認為,這一措辭嚴厲的表態,不僅鮮明體現出中央在保護民營企業發展上的基本原則,很可能也意味著下一步將廣泛糾正不支持甚或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
中央的密集發聲,透露出很多新意、傳遞出重要信號,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當前要重點抓好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6個方面政策舉措落實。

近年來,一些民企由于種種原因退出了市場,所面臨的困難突出表現在其生產所需的資本、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成本大幅提升,同時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外部需求卻在下降。成本和需求的一升一降直接壓縮的是民營企業的利潤空間。前段時間甚囂塵上的“民營經濟離場論”也在加重他們的焦慮感。《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證券日報》等多家媒體紛紛發聲予以反駁,明確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繼續發展民營經濟的堅決態度。
面對當前發展的階段性問題,最重要的是穩定民營企業的信心,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向民營經濟釋放市場活力,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千方百計為企業鼓勁加油、排憂解難,大力營造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切實消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和“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這“三座大山”,給民營經濟發展吃一顆“長效定心丸”,消除雜音、傳遞信心、指明路徑,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也要積極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觀大局、看長遠,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做優做強。要在主業上有強項、有優勢,推動資源向主業集中,聚焦主業推進轉型升級,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上游進軍。要堅定走創新發展之路,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投入,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自主可控”,在這方面,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最近就在新華日報《民營企業“自主可控”可以做得更好》調研報告上批示:“支持企業掌握關鍵技術,支持企業做強。”
各地要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民營經濟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近期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決摒棄民營經濟僅僅是“配角”或“補充”的錯誤認識,以“店小二”精神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為企業家送信心、送服務、送政策、送支持、送溫暖,全面建設民營經濟發展、關心尊重企業家、企業家創新創業“三個示范”。
當前,民營企業的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突出,尤其要采取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措施辦法,幫助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加快實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針對性措施,在人才、土地、用房、投融資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支持,著力為創新企業提供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措施落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穩住企業租金成本,降低貿易成本。指導企業用好各種金融工具和政策,用好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對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要提供增信支持,對受影響的上市公司進行合理的臨時性救助。探索建立對企業常態化的“服務包”制度,堅持一企一策,將政策送上門、“放管服”送上門、服務送上門,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另外,全面梳理各領域市場準入情況,堅決廢除各種不合理的規定,加快消除各種顯性隱性門檻,努力做到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和市場主體負面清單制度改革,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落實保護產權政策,加大對無形資產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為民營經濟發展撐起保護傘。